琵琶独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辅导体会
佚名 网络《草原英雄小姐妹》是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和吴祖强于1979年合作完成的一首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琵琶独奏曲。乐曲生动地表现了一个人们早已熟悉的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集体羊群的故事。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蒙古族歌舞旋律,欢快而明朗,有极大的感染力,曲式结构、音乐层次及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得到完美结合。作为教学演奏曲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力与表现力,并对技巧训练有极大的益处,是一首成功的现代琵琶独奏曲。
如果从教学曲目来评定,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基本上完成老师的教学要求。但是,要从技法干净、指法灵活,在乐曲的表现力、感染力、音色的多样化上要求,还是要下一定的功夫,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众所周知,琵琶独奏曲与一般的音乐一样,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的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因此,琵琶演奏者要根据乐曲所确定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运用适当的旋律,把乐曲的思想感情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里,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乐感,即对乐曲表现的什么思想内容,它的风格,节奏旋律有何特点,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个准确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有熟练的弹奏技巧,技术全面、自如的运用指法,这样才能把乐曲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完美的表现出来。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每处理一首乐曲都要经过三个阶段:1、读谱完成全曲;2、分段熟练全曲;3、分析研究提高音乐的表现力。教师应从曲目的内容出发,与启发指导学生的技术训练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教学手段,注重听取名曲范例,如《十面埋伏》表现古战场战马嘶鸣的战斗场面,《春江花月夜》轻柔抒情的描写,和《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高尚情操的展示,来感染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鉴赏能力,增长艺术修养,加强学生对《草原英雄小姐妹》曲目节奏、旋律、情感的理解力。培养学生有高度的音乐敏感性,有很好的逻辑思维和组织结构能力。同时,要有步骤地分节训练学生的控制、掌握手指间的触弦技术,才能准确、干净、流畅、和谐地把所理解的音乐内容较完美的体现出来。《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英雄事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变迁下,蒙族人民爱国家、爱集体的思想有了空前的提高,表现祖国锦锈前程。在这个主题思想阐发下,从而提高学生对所演奏乐曲的敏感性,从中激发出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强烈情感,使德育教育融于教学中。
表现音乐的内涵,是我们演奏者的最高目的,指法技巧是为音乐服务的,没有很好的技术、技巧、演奏就失去了艺术感染力。而对音乐内容没有明确理解与认识,技术训练就没有方向。在平时的技术训练中,教师采取讲解示范,启发交流,一点一滴把握,一指一法细抠。激发学生的非凡想象力和熟练的表现力,以达到大幅度提高演奏技术为宗旨,所以,技术的提高就是音乐的提高,它有助于音乐完整性的体现,是音乐艺术的一部分。如《草原英雄小姐妹》第二乐章的快速音阶琶音式的跑句,分解和弦的大跳夹扫滑音要进行重点片断的训练。努力把难点弹得干净而有激情,从而体现出暴风雪的凶猛和无情,渲染出旋律的气氛。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表现力,是很难演奏出最佳效果的。若单纯作为技巧片断来练习,往往弹得很机械,虽然跑句弹清楚了,但却偏离了乐曲的思想情绪,这样的演奏自然是缺乏感染力,是不理想的。因此,从教学艺术实践证明,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音乐—技术—音乐”的公式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为琵琶教学的宗旨,不能忘记我们培养的是琵琶艺术家,而不是琵琶匠。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素质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此,我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但对曲目理解不用功的学生。要加强对作品韵味的体会与品味。有的同学开始练琴不用心,对音乐感情的表现缺乏兴趣,手指尖又没有力度,常用手臂和手腕用力,以为这样弹手指就不弱了,结果使声音变得很难听。这时,单纯的技术要求绝不会引起她的兴趣,也改进不了她的技术和韵律。因此,我就努力让她理解技术好的例子,要使弹奏出来的声音如唐代自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宛转利落,轻脆悦耳。故而手指要弹跳力轻盈、干净。注重角度问题,辨别声音的感觉,理解音乐的艺术魅力是很重要的。在《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首乐曲中,让学生体会每一节拍、每一段落、每一乐章的音乐语言含义,上下旬的联辍关系,主副题的性质对比,起伏变化与激情的对比等等。学生对琵琶曲必须吃透与把握,不断地去练技术,找音色感。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训练后.她们手指的独立性,指尖的触弦及演奏方法,音乐的感受能力就会有较大进(山西戏剧职业学院)
《黄河之声》编辑部·—双月刊·—ISSN1004-6127·—2004-4,总第217期,P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