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拨乐器之王——琵琶
佚名 网络民乐 琵琶 pipa
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所以说当时的“琵琶”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
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或玳瑁)等材料制成的假指甲拨弦发音。
古今发展史
Suona horn
秦朝
大约在秦朝,开始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南北朝
到了南北朝时,从西域传来了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的乐器,有人就把它和中国的琵琶结合起来,改制成新式琵琶。在演奏方法上,改横抱式为竖抱式,改拨子拨奏为右手五指弹奏。经过不知多少艺术家的改进,才成为如今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两种琵琶。
公元前五、六世纪
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 当时称作 "胡琵琶"。其形状为曲颈,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很像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 或 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
北齐到唐代
琵琶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原籍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北一带)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北齐至隋代的曹妙达,因善琵琶在北齐时即被封王,入隋后又被任为宫中乐官,于太乐教习琵琶技艺。
基本构造
Suona horn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琵琶的头部, 由“弦槽”、四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成。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出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 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 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 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
著名曲目
Suona horn
传统琵琶曲可分为文曲和武曲。
武曲着重右手的演奏技巧和力量。格调雄壮慷慨、气魄宏大。乐曲以叙事为主,富有写实性和叙事性,往往 根据内容情节发展连续叙述,结构庞大,有声有色,绘形绘影,段落分明。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等。
群星 - 十面埋伏(琵琶独奏),雅美艺术家园,5分钟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
乐曲整体可分为三部分,由十三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该曲以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虽为史实,却也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
群星 - 霸王卸甲(琵琶独奏),雅美艺术家园,8分钟
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
《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全曲共分十六段:营鼓、开帐、点将、整队 、点将二 、出阵一 、出阵二 、接战、垓下酣战、楚歌、别姬 、鼓角甲声、出围 、追兵、逐骑、众军归里。其中别姬一段极为哀痛,渲染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面对爱妃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和痛苦。
群星 - 海青拿天鹅(琵琶独奏),雅美艺术家园,9分钟
海青拿天鹅
海青亦名海东青,是雕的一种,猎人用它来捕猎天鹅等鸟类。此曲描绘勇猛的海青在天空与天鹅交锋,经过激烈的搏斗,将天鹅击落的情景,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
此曲在明代简称《拿鹅》,明代琵琶名手张雄以善弹此曲著名。1在演奏上,属武套乐曲,但要求运用文套技法较多,左手多用吟挽,右手讲究音量、音色的控制。凡轮子弦带挑缠弦时,将缠弦在品上摆动,表现天鹅鸣唳之声,并多处运用拼弦、扫弦技法,以描绘海青与天鹅搏斗的激烈场面。
文曲着重左手技巧的表达,格调细腻、轻巧、幽雅抒情,它以抒情为主,富有概括性和倾诉性。往往以简朴动人的旋律或优美清新的音调,表达出深刻地内心倾诉或 令人向往的意境。代表曲目有夕阳箫鼓,青莲乐府等。
刘德海 - 夕阳箫鼓 (琵琶),雅美艺术家园,5分钟
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描绘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
音乐开始,鼓声、箫声,疏密有致地悠然兴起;接着,委婉如歌的、富有江南情调的主题款款陈述;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并适时点缀以水波声、桨橹声等造型乐汇,表达了意境幽远的情趣。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潘娥青,黄晓飞,中国电影乐团 - 青莲乐府,雅美艺术家园,8分钟
青莲乐府
《青莲乐府》:琵琶传统大套文曲。华秋萍的《琵琶谱》中有《清平词》、《凤求凰》、《三跳涧》、《玉连环》四首独立的文板小曲。
后李芳园在其琵琶谱中将这四首小曲连成一套,分为四段:清平词、举杯邀月、风入松、石上流泉。伪托“青莲居士”李白所作,即名《青莲乐府》。乐曲在流传中形成了四段、五段、三段等多种版本。
《青莲乐府》是一首典型的琵琶文曲,风格典雅清新,淳厚古朴,高雅流畅销。尤其此曲用了不少次的“提”的技法,使乐曲加强了对比,于文静中见豪放,别有一番情致。
符老师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琵琶是中国国乐艺术的国粹。它所演奏的曲目,已成为传统民间音乐之经典,激荡亿万中国人之心扉。
琵琶乐曲雅俗兼具,不仅可以满足文人士大夫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又可以满足广大劳动群众对“粗犷质朴之美”的追求,即能反应人们的追求,又能发挥音乐的情感同化和伦理教化的作用,是可以起到“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惟乐不可以为伪”的教化效果的好音乐。
黄老师
琵琶在民族乐器中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坚持多年不间断地练习,故学习琵琶要从小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