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大王《卫仲乐》简介
佚名 网络 卫仲乐,自幼喜爱民族音乐,自学了笛、萧、二胡等乐器。先后在郑觐文、刘尧章、汪昱庭指导下学习古琴、瑟、琵琶以及小提琴等。卫仲乐毕生致力于民族器乐事业,精通的乐器相当多,如笛、箫、二胡、琵琶、古琴等乐器,其中尤擅长琵琶,对传统乐曲的处理首重表现乐曲的内涵,富有独创,讲究气韵。
卫仲乐,杰出的民族乐器演奏家、教育家、民族器乐艺术“通才”,素有“琵琶大王”之美誉。卫仲乐幼年喜爱文艺,自学吹箫,经常参加民间江南丝竹演奏。后参加国乐社团“大同乐会”,先后向郑觐文学古琴、从柳尧章学琵琶,并受教于琵琶演奏家汪昱庭。1933年,他参加“工部局乐队特奏中国节目音乐会”,以琵琶独奏《淮阴平楚》(即《十面埋伏》)而得到各方赞扬。
一举成名
1933年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风华正茂的卫仲乐在庆典上演奏了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磅礴、富有戏剧性的音乐,令人赞叹不已。曲终技惊四座,一举成名,从此他高超的琵琶技艺扬名于舞台内外。同年卫仲乐在世界社举行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场个人民族乐器独奏音乐会,获得成功。音乐会上演奏了琵琶、古琴、二胡、洞箫等多种乐器,曲目有《十面埋伏》、《飞花点翠》、《阳春白雪》、《春江花月夜》、《醉渔唱晚》、《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关山月》等。这次独奏会标志着卫仲乐的演奏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后他又赴长沙、武汉等地举行独奏会,使观众眼界大开。
社会职务
1934年至1935年,卫仲乐在世界社图书馆兼作教师,参加了百代公司的国乐队,结识了聂耳,录制了琵琶曲《塞上曲》、《阳春白雪》和琴曲《醉渔唱晚》、《阳关三叠》的唱片,1935年参加了由利未斯(阿拉伯)、阿夫夏洛莫夫(俄罗斯)及沈知白、章枚等人组成的“中国音乐学会”。1935年郑觐文去世,卫仲乐接替了乐务主任的职务,担负起大同乐会的领导工作。1936至1937年,他应聘在南京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任演奏员定时演奏传统乐曲,还经常介绍刘天华的二胡曲和琵琶曲。
1938年卫仲乐和许光毅等人应香港妇女救济伤兵会之邀举行了两场音乐会,收入全部捐给受日本侵略者之害的中国难民;同年又参加了国际红十字会所属美国医药助花卉组织的“中国文化剧团”赴美国演出,以募捐资金和药品,卫仲乐除自己独奏外,还与孙裕德演出琴箫合奏《关山月》、《普庵咒》及参加《春江花月夜》合奏。演出长达七个月,足迹达美国11个城市。
投身教育
访美巡演后,卫仲乐进入纽约附近的一所设有音乐专业的文学院学习,只学了一个学期语言后,为了筹集昂贵的学费,他常在纽约的各大、中学,社团等处演出,但仍未能如愿,被移民局通知限期回国。此间在一家唱片公司录制了四张78转唱片,录制了琵琶、二胡、箫曲等共8首乐曲,却未拿到任何报酬,于1940年回到了上海。在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一年后,开办了“仲乐音乐馆”。其在报纸的招生广告上刊出的办馆宗旨是:“提倡中国音乐,培植专门人才及介绍西洋音乐,使其融会贯通,以求改进并创造中国音乐。”乐馆教授的科目有古琴、琵琶、二胡、箫、笛、小提琴、钢琴、理论作曲。后三门科目由沈知白负责教授,从大同乐会到仲乐音乐馆,卫仲乐培养了许多学生如秦鹏章、龚万里、陈天乐等。
报着“改进并创造中国音乐”的目标,1941年卫仲乐与金祖礼、许光毅共同创办了中国管弦乐队,每周六晚上练习,乐队成员大多是卫的学生。乐队在其领导下,继承传统,勇于探索创新,在乐队声部的编配、和声织体等方面反复试验改进,比传统丝竹乐队有了很大的发展,除排演《春江花月夜》等传统曲目外,还排演聂耳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刘天华的《变体新水令》;沈知白的《洞仙舞》;卫仲乐的《流水操》等一大批新作品,成为当时最大的国乐团体1945年10月,中国管弦乐队与梅兰芳剧团在兰心大戏院同台演出,庆祝抗战胜利。其后中国管弦乐队的活动日益频繁,1947年扩展改名为中国管弦乐团,活跃在舞台上。
1949年上海解放,卫仲乐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主教琵琶。上海市文化局指派专人,把中国管弦乐团、上海国乐研究社、中国国乐会、今虞琴社等10个业余国乐团体,组成上海国乐联谊会,任命卫仲乐为主任。1952年上海国乐联谊会在文化广场举行大型民族音乐会,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卫仲乐指挥了近百人的大合奏。
卫仲乐,杰出的民族乐器演奏家、教育家、民族器乐艺术“通才”,素有“琵琶大王”之美誉。卫仲乐幼年喜爱文艺,自学吹箫,经常参加民间江南丝竹演奏。后参加国乐社团“大同乐会”,先后向郑觐文学古琴、从柳尧章学琵琶,并受教于琵琶演奏家汪昱庭。1933年,他参加“工部局乐队特奏中国节目音乐会”,以琵琶独奏《淮阴平楚》(即《十面埋伏》)而得到各方赞扬。
一举成名
1933年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风华正茂的卫仲乐在庆典上演奏了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磅礴、富有戏剧性的音乐,令人赞叹不已。曲终技惊四座,一举成名,从此他高超的琵琶技艺扬名于舞台内外。同年卫仲乐在世界社举行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场个人民族乐器独奏音乐会,获得成功。音乐会上演奏了琵琶、古琴、二胡、洞箫等多种乐器,曲目有《十面埋伏》、《飞花点翠》、《阳春白雪》、《春江花月夜》、《醉渔唱晚》、《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关山月》等。这次独奏会标志着卫仲乐的演奏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后他又赴长沙、武汉等地举行独奏会,使观众眼界大开。
社会职务
1934年至1935年,卫仲乐在世界社图书馆兼作教师,参加了百代公司的国乐队,结识了聂耳,录制了琵琶曲《塞上曲》、《阳春白雪》和琴曲《醉渔唱晚》、《阳关三叠》的唱片,1935年参加了由利未斯(阿拉伯)、阿夫夏洛莫夫(俄罗斯)及沈知白、章枚等人组成的“中国音乐学会”。1935年郑觐文去世,卫仲乐接替了乐务主任的职务,担负起大同乐会的领导工作。1936至1937年,他应聘在南京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任演奏员定时演奏传统乐曲,还经常介绍刘天华的二胡曲和琵琶曲。
1938年卫仲乐和许光毅等人应香港妇女救济伤兵会之邀举行了两场音乐会,收入全部捐给受日本侵略者之害的中国难民;同年又参加了国际红十字会所属美国医药助花卉组织的“中国文化剧团”赴美国演出,以募捐资金和药品,卫仲乐除自己独奏外,还与孙裕德演出琴箫合奏《关山月》、《普庵咒》及参加《春江花月夜》合奏。演出长达七个月,足迹达美国11个城市。
投身教育
访美巡演后,卫仲乐进入纽约附近的一所设有音乐专业的文学院学习,只学了一个学期语言后,为了筹集昂贵的学费,他常在纽约的各大、中学,社团等处演出,但仍未能如愿,被移民局通知限期回国。此间在一家唱片公司录制了四张78转唱片,录制了琵琶、二胡、箫曲等共8首乐曲,却未拿到任何报酬,于1940年回到了上海。在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一年后,开办了“仲乐音乐馆”。其在报纸的招生广告上刊出的办馆宗旨是:“提倡中国音乐,培植专门人才及介绍西洋音乐,使其融会贯通,以求改进并创造中国音乐。”乐馆教授的科目有古琴、琵琶、二胡、箫、笛、小提琴、钢琴、理论作曲。后三门科目由沈知白负责教授,从大同乐会到仲乐音乐馆,卫仲乐培养了许多学生如秦鹏章、龚万里、陈天乐等。
报着“改进并创造中国音乐”的目标,1941年卫仲乐与金祖礼、许光毅共同创办了中国管弦乐队,每周六晚上练习,乐队成员大多是卫的学生。乐队在其领导下,继承传统,勇于探索创新,在乐队声部的编配、和声织体等方面反复试验改进,比传统丝竹乐队有了很大的发展,除排演《春江花月夜》等传统曲目外,还排演聂耳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刘天华的《变体新水令》;沈知白的《洞仙舞》;卫仲乐的《流水操》等一大批新作品,成为当时最大的国乐团体1945年10月,中国管弦乐队与梅兰芳剧团在兰心大戏院同台演出,庆祝抗战胜利。其后中国管弦乐队的活动日益频繁,1947年扩展改名为中国管弦乐团,活跃在舞台上。
1949年上海解放,卫仲乐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主教琵琶。上海市文化局指派专人,把中国管弦乐团、上海国乐研究社、中国国乐会、今虞琴社等10个业余国乐团体,组成上海国乐联谊会,任命卫仲乐为主任。1952年上海国乐联谊会在文化广场举行大型民族音乐会,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卫仲乐指挥了近百人的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