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剧 | 百听不厌,推荐的三部歌剧
佚名 网络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
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有些歌剧中都会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语歌剧都有一场芭蕾舞表演。歌剧被视为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歌剧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一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纵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国作曲家到法国谋生,但亨德尔最终落脚英伦。
全球十大发烧歌剧
世界十大歌剧包括:《浮士德》、《乡村骑士》、《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弄臣》、《托斯卡》、《奥赛罗》、《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但另外有些排名也将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莫扎特的《魔笛》、《费加罗的婚礼》排在十大歌剧当中。
推荐一:
《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是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之歌剧。该剧由雷基·伊利卡及乔赛普·贾科萨撰写剧本,并根据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作为蓝本,亦参考了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夫人》。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该剧以日本为背景,叙述女主人公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结婚后空守闺房,等来的却是背弃,乔乔桑以自杀了结尘缘。
《蝴蝶夫人》具有室内抒情风格。它不追求复杂的剧情和外在的舞台效果而全力气刻画女主人公乔乔桑的心理活动。剧中,普契尼在音乐上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狮子舞》、《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乔乔桑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他还巧妙地把日本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乔乔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剧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也是歌剧选曲中最常见的女高音曲目。它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把蝴蝶夫人坚信平克尔顿会归来与她幸福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
推荐二:
《卡门》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该剧在比才死后才获得成功。美国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声电影和查理·卓别林的一部无声电影更是扩大了歌剧的名声。它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推荐三:
《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国着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第“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卖座的经典作品之一。同时,它还是新中国上演的第一部西洋歌剧。故事蓝本源自小仲马的着名小说《茶花女》,全剧共三幕,于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并在进一步修改之后成为各歌剧院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盛演不衰。小仲马曾无限感慨的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该剧既有感人至深的情节,配以催人泪下的音乐,更使《饮酒歌》早已成为国人最熟悉的旋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