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名曲谱《阳关三叠&古曲 闵惠芬编曲》附演奏指导
佚名 网络【作品背景】
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是闵惠芬根据同名琴歌移植改变而成的。作品表现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主题,抒发了送别友人出使西部边塞时依依惜别的深挚感情。闵惠芬改编时,将琴歌的三次叠唱压缩为两次,并用散板对第二段的“副歌”进行了展衍和艺术处理,使之产生出情贯天地、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
【乐曲结构】
全曲有两个部分及尾声组成。每个部分都是由主题陈述乐段和副歌乐段组成。
旋律方面的突出特征是乐句末同音重复形成的“叠音”手法和最后一个音的对古琴音韵的模仿,这使旋律古朴典雅,具有轻逸淡远的音乐风格。副歌乐段以切分节奏和羽音八度上行大跳形成的激情迸发式音调,构成了旋律在情感表现方面的又一突出特点。随后连续的乐汇叠置重复,则形象地表现出情意绵绵、难别难离的情感。在第二部分的主题重复中,第三乐句(第24--25小节)出现了全曲的最低音清角“4”,给人以“悲离泣别”的震撼,成为情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潮点。在第二部分的“副歌”中,出现由三拍组成的乐汇(第32一34小节),节奏因素带来的不稳定性,在由中强(mf)至强(f)到最强(ff)的力度增长中,产生了极强的推动力,从而引起“副歌”的结构扩充,在散板中进行“随想性”的展衍。这里,上滑音的演奏技法及力度上的精微变化,形成了器乐化的旋律,较好地体现出二胡音乐的艺术特性。在尾声中,主题音调再现,全曲结束在主题音调的重复扩展延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