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制作整套工艺过程简介(2)
佚名 网络2﹒孔内角度:当孔的形状都挖好但是角度几乎没有时,此时笛子一定是很难吹奏的,吹孔的角度是很重要的,因为笛子发音是边棱效应,所以当气柱击打到吹嘴边缘时需要有一个较尖锐的切削口将气流切割分开,使气流旋入笛身,如果边缘切角太钝则切削效应太差,发声势必不灵敏,当时有许多演奏家发现此一现象时,便将吹孔边缘消的甚薄,但是发现中低音发音容易了但是高音却困难了,俞逊发先生指出,这是由于吹孔角度过薄,气体的着力面太少所致,所以还是不能太过,不过普遍当吹嘴角度大到45度以上时,音量较一般(此指吹孔大小一致,改变角度的状况下)时大,而音准也会较高,反之音量则较小,膜孔的角度是决定了笛膜震动的激烈程度,膜孔开过大的情况是出现震动粗糙的情形,但是膜孔角度一大会使震动激烈,使声音偏亮,所以一般我们将膜孔的大小收小,内部角度加大,此时就会产生细密而明亮的声音,反之膜孔过大时震动已经很粗糙,如果角度也很大时那将导致既粗糙又尖锐的声响,是极度不悦耳的,指孔的角度对音色的影响较小但是却对音准影响很大,当角度大时易于发音,而声音明亮,此时的高音音准较容易达到标准,而八度音高才容易满足,同时指孔角度过小时,整枝笛子的共鸣会明显降低的。
3﹒压孔:刚修完孔时表面有一粗糙的边缘,一般为了使手能易于按孔会将指孔用砂纸整个磨过,使得孔微微向下凹入,如此不仅使运指容易,更会提高音准,同时使灵敏度增加。
4﹒结论:透过吹孔、膜孔及指孔三者的形状、大小及角度变化可以组合出不同乐曲需要的音色,我们做简单介绍如下
音乐类别
音色取向
吹孔
膜孔
指孔
南派乐曲
音色较软而甜美,希望音色的集中点明显,颗粒性较小。
吹孔小,而内部角度约30度,选择竹肉较薄的竹子制作。
膜孔小,而内部角度约30度。
指孔小,呈稍微尖形椭圆形,角度约35度。
北派乐曲
音色豪迈刚硬,希望颗粒性大而较粗,音量大。
吹孔较南派笛稍大,呈较胖的椭圆形,角度约40度,通常喜欢厚的竹材。
膜孔较南派笛稍大,而形状较圆,角度约40度。
为求其厚实的音色,指孔形状较南派笛稍大,而其角度约45。
(八)校音
制笛过程中孔大略定好位置后,其实音准尚未稳定,因为一般定孔距时是用几把固定的量尺,先测了竹材头尾内径后,取规格相近的量尺定下位置,而每枝竹子的生长过程不同,内径毕竟不均匀,虽然孔大略成形,但音准还是要再调整,此时必须有一能吹奏的人,运用调音器边吹奏边调音,如此的状况下,此调音员的演奏水平能大大影响其调音结果,如果其演奏方式不正确,如嘴型或气息运用不正确,则在给一般正常演奏的人吹奏时还是无法完全准,所以通常吹笛子的人都会学习基本调音的方式,毕竟每个人吹奏习惯不同,还是要具备调音的能力才能有效的精确的让这把乐器能更适合自己。
(九)上漆
用来上笛子漆的是一种名为虫胶的酒精漆[7],是昆虫吃了树的汁液所分泌出的物质,因为是天然的成分,天然的虫胶跟笛子两者间的密和度也会比化学漆还更好,漆对于乐器有下列几项帮助:
1﹒保护:因为手有手汗或是靠吹嘴的部分是直接与我们的嘴唇接触,容易碰触到皮肤上的油脂或吹奏时的口水,这些都是有侵蚀性的,上漆能有效防止此类伤害。
2﹒防止受潮:在笛身内外上漆的话也能帮助笛子不易受潮,避免发霉例如手指的手汗会渗入指孔表面,会使该部分的漆成深褐色,比较严重是内部的部分,因为吹奏时,人吹出的空气中,含大量水气,如果吹奏完时没有放置在通风之处干燥,笛子往往会发霉,而内部上漆可以减少竹壁吸水的比例,防止发霉。
3﹒帮助音色:通常第一层底漆对乐器影响是最明显的,表面上漆之后音色明显集中,增加厚度,若在笛子内部也上漆则由于漆的表面较光滑会使音波反射容易,会让音色更明亮,例如名制笛师冯海成的笛子,他选择了极薄的紫竹制笛,本来声音应该是非常单薄的,但是他在内部上了极厚的一层虫胶使的其音色虽然薄但是确有明显集中点,成了其制作的竹笛的一大特色,但是对于在笛子内部上漆有两派说法,有人觉得内部上漆帮助音色,还能防潮,但是有一派却认为内部不该上漆,让他能接触空气,如此的笛子,音色的进步空间极大,而不会像上了漆的笛子音色的进展有限。
4﹒美观:上漆后乐器显现一明亮之色泽,通常上了第一层后,已极细的砂纸磨掉,之后再重新上一层,如此表面就会非常光滑,这其实是家具上磨光上漆的方式,但虫胶上漆后的光泽并不如现在的亮光漆名亮,同时虫胶的价格比化学漆更贵,所以有些厂家为了美观及方便,选择使用清漆,或是他们所谓的地板蜡来上漆,虽然更增加美观及质感,但音色就不如虫胶了。
(十)缠线、镶骨、接老头:上完漆后会在笛身上每个指孔间缠线,以往是棉线后改成尼龙线,缠线是有保护及帮助音色的两项功能,因为笛子纤维是成一束生长,当摔落之时很容易由生长的纹路裂开,缠线紧密包裹住笛身防止笛身爆裂,同时包缚住笛身后使得竹身在紧实会让音色更集中,我们曾做过实验,将竹子缠线拆掉,会发现整体音色变的较松散,或是仅拆掉某一指孔上的线,此时同样的只有单一个音的音色与其他不同,由于知道此项差别,我们由以前以棉线缠笛子,发现棉线张力有限,后采取韧性更高的尼龙线;我们在笛子的头尾两端镶上牛骨头或塑胶或牛角、玉石等等不同材质,是有其保护功能,当笛子摔落时必是由两端先著地,试图以此抒解笛身所受的冲击。
老头在此是指笛子最上端之一段竹子,因为吹孔上方约0.2到0.6公分处会放置笛塞,所以笛身共鸣段仅只有笛塞到笛尾之间,我们比长笛多了一段很长的接有,其功能有二:
1﹒平衡:此段笛头有视觉平衡及重量平衡的功用,因为现今大多持笛手行不同于长笛,我们笛子的重心必须较靠近笛子中心,才能有利于我们演奏,同时视觉上也比较美观。
2﹒共鸣腔 :老头中空,可以增加笛子的共鸣度,我们曾实际做过实验,竹笛有此共鸣腔时演奏时音色较丰润,然而在录音室时,多数演奏家不希望有此笛头,因为此笛头会增加一些多余的震动频率,在表演台上听不出来,但是在录音室时却是容易被收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