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冷知识——混音?母带?
佚名 网络本文作者:辰谙
打开市面上任意一款音乐播放器,播放一首歌;这时,这首歌的歌词界面在有些时候会列出这首歌相关的录音师、混音师以及母带工程师的信息。以下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演员》这首歌的录音师是王晓海,混音师和母带处理工程师都是鲍锐。
由于大部分歌曲在歌词界面都不会标注这类参与音乐制作的相关制作人的信息,所以大众对他们的了解可以说是比对作曲编曲人的了解还少的。(别的方面先不谈,不得不承认薛之谦的团队在尊重音乐制作人的劳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
录音师的工作可能比较好理解,就是负责歌曲录制的音乐制作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混音师和母带工程师的工作。
混音,就是指一项把多种来源的声音,整合至一个立体音轨或单音音轨中的音乐制作流程。也就是说,通过编曲录音得到的各种乐器或人声的音轨都将交给混音师,并由他混进一个音轨里,从而得到初步的音乐成品。
混音相关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大致有音频编辑、音量均衡、频率均衡、相位处理、混响处理、自动化处理等。
音频编辑就是对拿到的音轨进行一些初步的“去皮”式的处理,例如节奏校正、静音消除、噪音消除等。
音量均衡就是调整各个音轨的音量,使得人声和各个乐器的音量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调音台上的那些很显眼的推子就是调节音量用的。对一些动态分布不均的音轨,我们往往需要用压缩效果器来进行辅助。
频率均衡就是后期制作中经常提到的EQ处理了。在这一过程中,混音师要做的就是调节各个乐器的频率参数,避免频率冲突,同时使这些音轨变得更好听。
相位处理就是调节人声和乐器的声场。在立体声的音乐输出中,这个步骤是很重要的。通常来说,人声、贝司和部分鼓的部件等做居中处理即可,而一些做副旋律的乐器、弦乐组以及人声和声等通常都是需要做比较讲究的摆位的。例如弦乐组的几个声部一般就是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贝司提琴从左到右的顺序来摆放的。另外,有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大的声场,混音师还会用上一些立体声扩展的效果器。
混响处理相信大家听得比较多,毕竟这个的感受最直观。在这个环节里,混音师需要用一些效果器把需要处理的音轨置于一个特定的空间里,从而制造一些让人有空间感的反射声。需要注意的是,混响从来都不是加得越大越好的,过大的混响只会使声音变得浑浊,相信在生活中大家也应该有所体会。
自动化处理相信是这些环节里名字最玄乎的一个了。其实,严格来说,自动化处理并不能单独地被称为一个环节,因为以上的大部分环节都能应用到它。说白了,这个环节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使音频在走带过程中自动地改变一些参数,从而使得混音有一些动态的变化。比如说,如果你希望你的电音作品里能有抽吸效果,那你就要在需要有这个效果的音轨上挂上一个压缩器,并激活侧链,然后把底鼓或者别的音色的音轨的信号发送到这个效果器里。这样做这之后,每当军鼓的动态加大,你的这个音轨的音量就会被压下去,从而得到抽吸效果。
然后我们来说说母带。在过去,母带处理一直都是音乐制作流程中的一个独立阶段,是需要由专门的母带处理工程师来做的。但现在,很多混音师同时也是母带处理工程师,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混音师兼母带处理工程师鲍锐就是一个例子。在音乐制作的门槛由于科技的发展而降低之后,混音师往往可以在混音的过程中就随手在DAW的调音台的总线上挂上一个母带效果器,顺手就把母带处理的工作做了。
那么,母带处理的相关内容又有哪些呢?事实上,在母带工程师拿到混音师递交来的初步成品之后,他要做的一些工作和混音阶段中要做的一些工作还是有很多重合的,比如说频率均衡、相位处理、混响处理和自动化处理等。而母带处理阶段的工作中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调节整体响度。人的听觉是自然地觉得响度适当大一些的音乐会更好听,所以调节响度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如果混音师和母带处理工程师是两个人的话,那么大多数的母带处理工程师更喜欢混音师在混音的时候在总线上做很轻的处理甚至不做任何处理。这能使得他们的工作得到更高的灵活性水平,以便他们的母带处理能得到最佳的电平和动态等指标,否则的话,有一些细微的效果可能会很难做出来。毕竟,在一张白纸上创作显然比在一副半成品的画作上创作有更大的艺术表现空间。
混音和母带对制作人的要求,在更大的程度上是要有对声音的敏感和对好的声音的认识,而不是对乐器演奏和音色运用的了解。所以,这一行可不是会些乐器懂些音乐理论就能很快上手的,长期的听感训练往往都是混音师和母带师的必修课。而当你真正走上音频后期处理的这条路之后,你便会发现,声音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奇妙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