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竖琴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2)
admin 网络发展历史
1.新石器时代至古希腊、波斯、美索布达米亚时期:
竖琴与箜篌、古典吉他、鲁特琴等古老的西洋弹拨乐器(箜篌与琵琶一样,后由西亚国家传入我国古代)都是由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弦琴衍化而来,原始弦琴常在原始部落中扮演占卜、丧葬、祈雨等祭祀工具,可以认为它一切古典式弦琴的起源。
随着人类音乐艺术发展的不断需要,原始弦琴开始了拓宽音域的努力,其中一支采用增加弦数拓宽音域,竖琴的乐器形式便产生了(另一支则通过指板按弦改变音高,衍化成鲁特琴的雏形)。到古希腊及美索布达米亚时期,古典式弦琴早已从走入民间,成为吟游诗人的伴奏乐器,不再局限于祭祀。
2.古希腊、波斯、美索布达米亚时期至中古时期:
“Harpa”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600年左右;早期文献内对竖琴的记载,使用名称并不统一。被发掘的第一把拱形竖琴(Arched Harp),是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它与缅甸竖琴相似,有13或14条琴弦。从当时古墓上的图片可以看出,演奏者以左手拨弦,右手则负责按弦止音。有些中、西非地区,仍能见到这样的竖琴。
3.中古时期以后:
现存最古老的爱尔兰竖琴(Irish Harp),是制造于14世纪。一般有30到36弦,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指甲弹奏的声音。当时欧洲其它地区的竖琴,与爱尔兰竖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使用指尖而非指甲弹奏,而且它不像爱尔兰竖琴的琴身,并没有一个大共鸣箱。
目前世界上保有竖琴最原始风貌的地方,其实不在欧洲,而是中南美洲。中南美洲的竖琴构造,仍旧保有当时西班牙移民时期的原貌,虽然不同地域会有一些不同的改良方法。曾经在墨西哥,看过他们的街头艺人,抱着竖琴当场即兴,弹几个chords,然后念唱一段当时他想到的歌词,这就很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还有在他们最具代表性的ensemble:Mariachi(有小提琴、曼陀林、小喇叭)中,竖琴也是原来必有的乐器(因为这样的竖琴手已经减少,且竖琴这个乐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经济负担,只有大的Mariachi才用竖琴)。
竖琴乐器的演变,有一大部分是为了克服调性及半音的限制。
16世纪时,Juan Bermudo比照键盘乐器,发明了双排弦竖琴(double-strung harp)。这种竖琴,有两排平行的弦,加上去的那一排,就像钢琴的黑键,负责半音的弹奏。后来,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的歌剧“Orfeo(1607)”里所使用的竖琴,就是双排弦竖琴。
在双排弦竖琴后,又出现了三排弦竖琴(triple harp——17世纪初)及镰钩竖琴(hook harp)。镰钩竖琴的原理,与后来发展的音级竖琴(lever harp)很相似,它是先将几个特定的音调低半音,然后以左手操纵镰钩(hooks)而将音升高半音。
继双排弦与三排弦竖琴之后,在18世纪时出现了交叉弦竖琴(cross-strung chromatic harp),及半音阶竖琴。交叉弦竖琴共有76根弦,44根在左边,32根在右边。德彪西著名的“'Danse sacree et danse profane(1904)”就是写给这种竖琴的。但是这些竖琴,因为在弹奏上的困难与乐器本身的限制,几乎都不使用了,只有在特殊表演或展览中出现。这个世纪,在爱尔兰竖琴方面,John Egan也发明了半音器(levers)。借由手来调整位于琴弦上端的半音器,可以改变琴弦长短,而得到所需要的调性;这就是现在还普遍使用的半音器竖琴。
踏板竖琴(pedal harp)的演变,可推至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时有单一动作踏板竖琴(single-action pedal harp),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第一次就是用这种竖琴演出。踏板竖琴就是用脚控制踏板来升高半音。单一动作的踏板,只有两个凹槽(slots),踏板由上凹槽到下凹槽,只动作一次,能演奏的调性仍然有限。
到了19世纪初,S·埃拉尔(Sebastien Erard)发明了双次动作踏板竖琴(double-action pedal harp),因为有多加一个凹槽,踏板可以动作两次,所以每根弦可以弹奏三个半音。至此,竖琴发展为可以弹奏所有调性的乐器,而现今音乐会中所使用的音乐会用踏板竖琴(concert harp),就是从Erard竖琴慢慢改进而来。
20世纪上半叶,尼龙弦被发明,逐渐改变了古典式弦琴。使竖琴与古典吉他(古典式弦琴两大经典形式)在短期内普及了尼龙弦。由于尼龙弦具有更优秀的延展力与稳定性,使乐器的音色、音量等表现力相对来说都有了较显著的进步。
竖琴的构造
竖琴(英:harp;法:harpe;德:harfe;拉丁:arpa ;波斯:چنگ),是一种包括了弧形颈部(或称为“梁”)(neck)、共鸣箱(resonator)、五金装置(它的主要作用相当于钢琴或小提琴的琴轸一样,放松或拉紧某条特定的弦)及琴弦(parallel strings)的弦乐器。她在每个地域,如中国、缅甸、伊朗、土耳其、爱尔兰、欧洲大陆、拉丁美洲等等,又有各种不同的形状、琴弦数、弹奏法。(中国的箜篌就是其中一种,“诗鬼”李贺曾写过《李凭箜篌引》。)
它主要有一垂直的前柱、一斜立的长条形音箱和位于上方的弯曲的琴颈,形成一三角形琴架,琴弦自上而下与前柱平行地绷于琴颈与音箱上,琴身是木制结构。据埃及古图记载,此种乐器出现于公元前三、四千年。当时的形状犹如一个有弦之弓,传说这是受射箭时箭发弦鸣的启发而发明的。
至中世纪有记载说古代竖琴就是里拉琴(Lyre,一种最古老的用缎带吊在身上或套在左手演奏的弹拨乐器)。形体大的竖琴当时被称为奇塔拉琴(Cithara)。经过许多年的逐次改良,才形成现代竖琴。
现代竖琴都是落地式的,形状巨大,音域与钢琴相仿。此种乐器能改进成今天的模式,主要应归功于19世纪的制琴家S.厄拉尔德,他把原先的单踏板竖琴改成双踏板竖琴,这一改进大大扩展了竖琴的演奏能力,此后又有人在这种双踏板竖琴的基础上改制成半音竖琴。
音乐会用的踏板竖琴
现在最常见的音乐会所用的踏板竖琴,除了颈部及共鸣箱,还有一根圆柱(column)。竖琴的底部(base)有七个踏板,这些踏板系在圆柱里的七根踏板杆(pedal rods)下端,再由踏板杆连接到颈部里的动盘(action),负责掌管七个音(左脚si-do-re 右脚mi-fa-sol-la)的升降。动盘里有两千多个小零件环环相扣,再牵动外面的小圆盘(discs),借由改变琴弦长度而得到所需要的音高(每个踏板呼应八度音程中的一个,并有上、中、下三个可以固定位置的凹槽。每个踏板都配有弹簧,你可以用脚去推踏板,或是放开它们,在各个凹槽间变换位置)。正因为竖琴是经过精密计算和设计的乐器,再加上木料与雕工,所以贵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