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琴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木琴介绍
佚名 网络 木琴(英语:xylophone)木琴是由一套长方形小木块组成。这些木块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演奏时以两个木制的小槌在木块上敲击,发出声音略似骨头的枯干的叩击声,音质强烈刺耳,具有非凡的穿透力。现代木琴的音域有三个八度,过去木琴的记谱法比实际音高低八度,自圣——桑以后,就按实际音高记谱。但是木琴需要其他乐器(如钢琴、管弦乐队等)的伴奏才能衬托出其独特的音色,使之更具魅力
木琴的起源甚早,相传非洲、爪哇与印度尼西亚在14世纪时就有木琴。在欧洲最早提到木琴是在16世纪。当时被称为木制敲击乐器。最初演奏者席地而坐,两腿向前直伸,木块 横于腿上而进行敲击。此种木琴,称为腿上木琴。改良后是把木块置于半圆形的框架上,演奏者把它从颈部挂至腰际来敲击。这种木琴称为环状木琴。 更进一步的木琴是:每一木块的下方置一开口葫芦作共鸣器之用。此种木琴,可称为瓢式木琴。现代木琴就是根据瓢式木琴改进而成,是以木料或金属制的管子来代替葫芦作为共鸣器。至19世纪,这种乐器已经常被巡回演出的演奏家们当独奏乐器使用。在1830年左右,俄国演奏家古西科夫以高度的技巧演奏木琴以后,木琴渐为人们所赏识,并引起了如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那样的作曲家们的兴趣。此后,大多数20世纪的作曲家都使用过木琴,如在G.马勒的《第六交响曲》,R.斯特劳斯的《莎乐美》和D.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等作品中都运用到木琴。
1.音条:用红木或其他硬质木料制作,常用材料为热带的红木和花梨木等硬质材料;
2.琴架:金属质地;
3.共鸣筒:长短不同的圆形薄铝管, 装在每个音条的下方,作用相当于弦乐器的共鸣箱,使音条发出的声音增强和延长;现代木琴通常是根据瓢式木琴改进而成,以木料或金属制的管子来代替葫芦作为共鸣器。
4.打棰:一对勺型小木棰,多用红木制成。 用来击打音条以发声。
木琴的基本结构是以若干由长渐短的硬木音条并行排列在架子上构成。乐队木琴有两种形制。较普通的一种是竖排式。即音条像钢琴黑白键排成两列,每根音条下有一根金属共鸣管。音域一般为C(1)/C(4)或f(1)/C(5),实音比记谱高八度。木琴的基本结构是以若干不同长度的音条按一定次序排列,每一音条下方置一木制或金属制管子作共鸣器,音域为三个半到四个八度。木琴演奏时以两个木制小槌在音条上敲击,发出枯干的叩击声,音质强烈刺耳,具有非凡的穿透力,多用于独奏。
木琴的发声原理:每一个木条的音调高低取于其长度与厚度,短而厚的木条会发出较高的声音。同样的,长而薄的木条会发出较低的声音。每一个木条的两端各有两个节,亦即振动的静止点。为了控制木琴的尺寸不至于太大,调音方法不可光靠木条的长度宁可依靠木条的厚度。为达到此目的,木琴制造商会把一些木条的背面削去一部分成拱形,以便制成大小适度的木琴。
目前我国使用的木琴,按其形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称为梯形琴或者叫三角琴,另一种称为横排琴或者叫玛琳巴琴,两种琴的音色相近,各琴键排列、演奏方法却大不相同。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梯形琴:梯形琴的演奏采用直腕,演奏者使用两根匀型的红木槌敲击琴键,使其振动发音。梯形琴的音域一般都在三个半八度,为了演奏方便,有的音(如F、C)在排列中需要两块相同音高的琴键。琴键数量为46块左右。梯形琴声音清脆明亮,穿透力很强,听起来具有珠落玉盘的感觉。表现欢乐活泼的情绪和场面有其独特的效果,尤其在儿童乐曲中使用非常广泛,在大型乐曲、舞曲、交响乐中,也有它精彩的片段。梯形琴上还可以演奏出一些特殊效果,如刮奏产生的流水声,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连续演奏产生的马蹄声等。[4]
横排琴:横排琴过去在我国使用较少,近几年由于加强了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在中央音乐学院、解放军军乐团、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乐系以及其他一些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的打击乐教学与演出实践中都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横排琴。欧美国家及日本等都普遍使用横排琴,世界上每年举行的一些打击乐比赛也都是使用横排琴。我国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推广的原东德“奥尔夫教学法”所使用的乐器,就是简化的横排琴。从目前情况看,横排琴大有取代梯形琴的趋势。
总的看来,两种木琴的演奏、练习都有一定难度。
非洲和中南美洲的民间木琴,东南亚木琴、非洲木琴(包括马林巴琴)、中南美洲木琴等。
独立性是指每个指头单独运动的能力,一般人常常动小指时,无名指会跟着一起动,或者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都在琴上按品的时候用小指击弦和勾弦,会感到没有力量,这都是因为独立性不好。
稳定性和准确性,这点主要在转换和弦时能充分体现,有人按和弦按住是按住了,但 是总按不实,并不是手上没劲,而是没有按到靠品柱的地方,所以常出现虚音。
拨弦,拨弦时拨片应当和弦成三十度角,这样拨出来的音色会很干,没有颗粒感,三十度角时,琴弦和箱体的共鸣会出现最好的音色。拨弦分单弦拨弦和跨弦拨弦(相临弦或非相临弦),跨弦是一项很难的技术,尤其是在速度很快的情况下,难度就更加的大,这方面更需要加强练习。无论是单弦或者是跨弦都要一上一下,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拍子。
扫弦,无非也就是上扫和下扫,但是要注意的是,扫弦时,拨片也要三十度的拨弦,这个一般在下扫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上扫时一开始练习会有些不适应。扫弦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低把位的开放和弦扫弦,第二种是高把位的扫弦,第三种是制音扫弦,制音扫弦又分左手四指全部轻轻按到弦上的那种和右手的扫弦。把扫弦分为这三种是因为这三种扫弦在弹奏时,弦的张力明显不同,如果不在这方面单独训练的话,在低把位快速扫弦,然后马上换到高把位,拨片都很有可能嘣飞,更别说音色控制了。 下面就是双手的配合练习,包括音阶,和弦(扫弦节奏),和分解和弦。在实际弹奏中,声音一定要大,一定要让琴弦有明显的震动,这样才能使得整个箱体有充分的共振,很多朋友弹琴技术是不错,但是弹奏是音量太小,整个箱体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震动,这样,音色会很干涩,根本不可能有好听的音色,这个对电琴也适用,如果是失真音,轻轻弹和使劲弹失真度都会有明显的区别,在木琴上可以多看看ERIC CLAPTON的木琴演奏,电琴上我觉得STEVE VAI,ERIC JOHNSON等等大家熟悉的大师都可以借鉴,最值得一提的就是PAUL GIBERT,他的力度就很大,他弹的失真音就非常强,即使是在效果器的失真不强的情况下,所以失真并不是把效果器上的失真度调大就一定可以出来很强的失真。再多罗嗦一句,SLASH常常就不用效果器,直接插MARSHALL音箱,音箱一般不会提供很强劲的失真,但是他大力度的弹奏往往使失真音非常的有冲击力。
分解,根音一点要弹重一些,标准是清晰持续到整个和弦的结束,这样可以有力的支持整个和声的进程发展,使得和声的色彩明显。根据分解音的需要,适当把高音变化的部分突出
木琴的起源甚早,相传非洲、爪哇与印度尼西亚在14世纪时就有木琴。在欧洲最早提到木琴是在16世纪。当时被称为木制敲击乐器。最初演奏者席地而坐,两腿向前直伸,木块 横于腿上而进行敲击。此种木琴,称为腿上木琴。改良后是把木块置于半圆形的框架上,演奏者把它从颈部挂至腰际来敲击。这种木琴称为环状木琴。 更进一步的木琴是:每一木块的下方置一开口葫芦作共鸣器之用。此种木琴,可称为瓢式木琴。现代木琴就是根据瓢式木琴改进而成,是以木料或金属制的管子来代替葫芦作为共鸣器。至19世纪,这种乐器已经常被巡回演出的演奏家们当独奏乐器使用。在1830年左右,俄国演奏家古西科夫以高度的技巧演奏木琴以后,木琴渐为人们所赏识,并引起了如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那样的作曲家们的兴趣。此后,大多数20世纪的作曲家都使用过木琴,如在G.马勒的《第六交响曲》,R.斯特劳斯的《莎乐美》和D.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等作品中都运用到木琴。
1.音条:用红木或其他硬质木料制作,常用材料为热带的红木和花梨木等硬质材料;
2.琴架:金属质地;
3.共鸣筒:长短不同的圆形薄铝管, 装在每个音条的下方,作用相当于弦乐器的共鸣箱,使音条发出的声音增强和延长;现代木琴通常是根据瓢式木琴改进而成,以木料或金属制的管子来代替葫芦作为共鸣器。
4.打棰:一对勺型小木棰,多用红木制成。 用来击打音条以发声。
木琴的基本结构是以若干由长渐短的硬木音条并行排列在架子上构成。乐队木琴有两种形制。较普通的一种是竖排式。即音条像钢琴黑白键排成两列,每根音条下有一根金属共鸣管。音域一般为C(1)/C(4)或f(1)/C(5),实音比记谱高八度。木琴的基本结构是以若干不同长度的音条按一定次序排列,每一音条下方置一木制或金属制管子作共鸣器,音域为三个半到四个八度。木琴演奏时以两个木制小槌在音条上敲击,发出枯干的叩击声,音质强烈刺耳,具有非凡的穿透力,多用于独奏。
木琴的发声原理:每一个木条的音调高低取于其长度与厚度,短而厚的木条会发出较高的声音。同样的,长而薄的木条会发出较低的声音。每一个木条的两端各有两个节,亦即振动的静止点。为了控制木琴的尺寸不至于太大,调音方法不可光靠木条的长度宁可依靠木条的厚度。为达到此目的,木琴制造商会把一些木条的背面削去一部分成拱形,以便制成大小适度的木琴。
目前我国使用的木琴,按其形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称为梯形琴或者叫三角琴,另一种称为横排琴或者叫玛琳巴琴,两种琴的音色相近,各琴键排列、演奏方法却大不相同。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梯形琴:梯形琴的演奏采用直腕,演奏者使用两根匀型的红木槌敲击琴键,使其振动发音。梯形琴的音域一般都在三个半八度,为了演奏方便,有的音(如F、C)在排列中需要两块相同音高的琴键。琴键数量为46块左右。梯形琴声音清脆明亮,穿透力很强,听起来具有珠落玉盘的感觉。表现欢乐活泼的情绪和场面有其独特的效果,尤其在儿童乐曲中使用非常广泛,在大型乐曲、舞曲、交响乐中,也有它精彩的片段。梯形琴上还可以演奏出一些特殊效果,如刮奏产生的流水声,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连续演奏产生的马蹄声等。[4]
横排琴:横排琴过去在我国使用较少,近几年由于加强了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在中央音乐学院、解放军军乐团、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乐系以及其他一些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的打击乐教学与演出实践中都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横排琴。欧美国家及日本等都普遍使用横排琴,世界上每年举行的一些打击乐比赛也都是使用横排琴。我国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推广的原东德“奥尔夫教学法”所使用的乐器,就是简化的横排琴。从目前情况看,横排琴大有取代梯形琴的趋势。
总的看来,两种木琴的演奏、练习都有一定难度。
非洲和中南美洲的民间木琴,东南亚木琴、非洲木琴(包括马林巴琴)、中南美洲木琴等。
独立性是指每个指头单独运动的能力,一般人常常动小指时,无名指会跟着一起动,或者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都在琴上按品的时候用小指击弦和勾弦,会感到没有力量,这都是因为独立性不好。
稳定性和准确性,这点主要在转换和弦时能充分体现,有人按和弦按住是按住了,但 是总按不实,并不是手上没劲,而是没有按到靠品柱的地方,所以常出现虚音。
拨弦,拨弦时拨片应当和弦成三十度角,这样拨出来的音色会很干,没有颗粒感,三十度角时,琴弦和箱体的共鸣会出现最好的音色。拨弦分单弦拨弦和跨弦拨弦(相临弦或非相临弦),跨弦是一项很难的技术,尤其是在速度很快的情况下,难度就更加的大,这方面更需要加强练习。无论是单弦或者是跨弦都要一上一下,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拍子。
扫弦,无非也就是上扫和下扫,但是要注意的是,扫弦时,拨片也要三十度的拨弦,这个一般在下扫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上扫时一开始练习会有些不适应。扫弦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低把位的开放和弦扫弦,第二种是高把位的扫弦,第三种是制音扫弦,制音扫弦又分左手四指全部轻轻按到弦上的那种和右手的扫弦。把扫弦分为这三种是因为这三种扫弦在弹奏时,弦的张力明显不同,如果不在这方面单独训练的话,在低把位快速扫弦,然后马上换到高把位,拨片都很有可能嘣飞,更别说音色控制了。 下面就是双手的配合练习,包括音阶,和弦(扫弦节奏),和分解和弦。在实际弹奏中,声音一定要大,一定要让琴弦有明显的震动,这样才能使得整个箱体有充分的共振,很多朋友弹琴技术是不错,但是弹奏是音量太小,整个箱体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震动,这样,音色会很干涩,根本不可能有好听的音色,这个对电琴也适用,如果是失真音,轻轻弹和使劲弹失真度都会有明显的区别,在木琴上可以多看看ERIC CLAPTON的木琴演奏,电琴上我觉得STEVE VAI,ERIC JOHNSON等等大家熟悉的大师都可以借鉴,最值得一提的就是PAUL GIBERT,他的力度就很大,他弹的失真音就非常强,即使是在效果器的失真不强的情况下,所以失真并不是把效果器上的失真度调大就一定可以出来很强的失真。再多罗嗦一句,SLASH常常就不用效果器,直接插MARSHALL音箱,音箱一般不会提供很强劲的失真,但是他大力度的弹奏往往使失真音非常的有冲击力。
分解,根音一点要弹重一些,标准是清晰持续到整个和弦的结束,这样可以有力的支持整个和声的进程发展,使得和声的色彩明显。根据分解音的需要,适当把高音变化的部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