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乐理知识大全

频道主页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三章 基本练习

佚名  网络 

第三章  基本练习

首先,当解释一个问题:是否必须使用指挥棒?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没有人可以说何者对或错,完全看当事者的喜爱、擅长与习惯。但通常,正式的乐队指挥,几乎全用指挥棒;而时下的一般合唱团,指挥多为徒手。

目前国外不少的演出,特别是旅行演出,为节省人力、财力多将伴奏置于录音带中,指挥在正式的演出时,隐藏的坐在台前,偶尔给予暗示,不但不用指挥棒,根本有时连手势都没有,其地位已退出领导席,而成为伴奏的附属品。这是科技发展的影响,而且趋势越来越盛。但目前较正式的演唱会仍然不喜此种方式。

使用指挥棒有一个要紧的观念:棒子要成为手臂的一部分,持棒以后重点(point)已从指尖,移到棒尖。

有人以为用了指挥棒控制的范围可以加大,对于大型的乐队、合唱团较合适。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因为控制的范围不在于指挥拍子幅度的大小,而在于领导的精神;正如强音(forte)的指示,不一定在于增加拍子的幅度。

笔者建议在开始练习时,不妨持棒与徒手二者都试试,再看自己适宜哪一种,做一选择。

一、指挥棒的认识、选择与持法

这是一支长约廿吋的棒子,前端尖细而渐粗至棒尾,尾端有软木的握手。此棒通常以坚实的木料制成,漆以不反光白色,也或有以黑白色漆成者,但金属电镀的指挥棒容易反光较不适用。

选择指挥棒,有二个原则:

(1)重量:不论指挥棒是什么质料,拿在手中一定要对自己适合,挥动几下试试看,若是感到挥动自如,而略带重量则较适合。太重容易劳累、分神;太轻则不易表达。

(2)长短:指挥棒没有一定长度限制,却必须方便洒脱,不能碍手碍脚,力求指示清楚得心应手。

右手持棒,将棒末端顶于掌心,也有顶于无名指与小指的分叉处。然后以中指、食指与拇指以适当的距离夹住棒子,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手指力求放松,避免握棒太紧肌肉僵硬。腕、肘及整个的臂部乃至于身体都要放松。(图1)

图1

二、击拍的基本动作

将右手在身体的正前方举起。徒手时手指自然放松,掌心朝向左前方,手与身体经常在25至30公分之间,高度约在自鼻尖与喉部之间。

图2

若使用指挥棒,则棒尖约在身体的正前方,距离较徒手稍远,棒尖的高度也仍以鼻尖与喉部之间为宜。

身体直立,二脚平行张开,力求身体平稳、放松,在基本练习中,左手先自然下垂;右手击拍时,身体不要摇动;虽然以后会以身体的前倾或后仰辅助表达;但目前不宜有动作。

基本拍子有四种:下击拍(Down Beat)、侧上拍(Up Beat)、内拍(In Beat)、外拍(Out Beat),先分别试之:

(1)下击拍(Down Beat):有上到下,笔直的不要偏斜,力求在一个平面上,勿前推、后拉;此拍长度约在额眉至腰部之间,图中        的地方是力点,藉此力点反弹向上,此反弹力是自然的,其中不掺杂任何作用力。(图3)

图3(下击拍)

(2)侧上拍(Up Beat):自右胸前方循图所示内弯向上,它的进行切忌成为直线,其向上之最高位置约与额眉等高。力点即在此最高位置上,虽无反弹动作,但力点不可失去。(图4)

(3)内拍与外拍(In Beat and Out Beat):对右手来说:in是由右向左,out则是由左向右边,此二拍可合并练习,力求保持水平,也无前后纵深变化。力点置于拍子末端,也无反弹作用。此两种拍子的长度,约与肩等宽,惟开始练习时,手的位置是在胸前中央。(图5)

“力点”是指拍子当有的重点位置,在一拍的长度中,并非完全平板一律,而是有一重点,此重点当是此拍的中心,在此重点要加用力度,笔者将此称谓“力点”。若无此力点,则拍子全无神采,也无表情,但力点的位置,并非均置于拍子的末端,而且力点的力度大小也不相同,此力点,学习者当细心揣摩探讨,

本书以后会经常提及。

击拍练习指导:

(1)学习者面对镜子调整站立姿势、举右手的位置、握棒的方法及徒手时右手的姿势等。

(2)以节拍器的快板(allegro)、中庸速度(moderato)与缓慢板(adagio)三种速度,分别练习下击拍(down)、侧上拍(up)、内拍(in)、外拍(out)各拍。务求把握速度,抓住力点,留心校正in、out的水平,与各拍姿势。以镜子的距离检查自己的击拍的动作是否在一个平面上。如此反复练习到满意为止。

图4  (侧上拍)

图5 (内拍与外拍)

(3)将节拍器调整在一定速度,俟跟随此速度数拍后,即将其停止,习者继续击拍,数十拍后,启动节拍器,以检测速度的把握。以各种速度,分别以各种拍子,反复练习,至速度稳定,毫无加快减慢的情形为止。

三、手臂各环节的动作配合

徒手的指挥:手臂各环节自指、腕、肘、大臂,皆各有动作,而且这些动作要彼此配合,是巧妙而生动的。其一切表达能力力均在于这些动作之中,不但其中充满奥妙,连掌心的朝向,各环节击拍幅度的配合,皆多采多姿,引人入胜。

使用指挥棒时,自棒尖至大臂同样也是如此。一个初习指挥者,多用肘的动作,而忽略了手指与手腕,因此握住的棒子就如同虚设,全无意义,学习者在这方面当多体会揣摩,这是指挥技巧的重要一环。

(1)环节个别动作练习的方法如下:先在黑板上或墙壁上画大小三个圆形,其中心约在胸前中央,最大的直径,不要超过眉与腰的距离。如图所示:

图6

(A)徒手:以中指指尖对准小圆的周围,肘、大臂完全不动,仅以手指、手腕之动作击出小圆的圆周,以二种不同的方向,反复练习,再以中指指尖对准中圆圆周,指与腕不动,仅以肘关节之动作循不同方向,反复画此圆周,最后以大臂关节之动作,画大圆周。肘、腕、指不动。

(B)持棒:以棒尖对准小圆周,以腕画圆;同样以棒尖对准中圆周,以肘动作画中圆圆周,以及以大臂动作画大圆周。

无论持棒或徒手,均须反复练习,俟确定分辨出何者为指、腕、肘、大臂的独立动作,然后将各环节的动作配合起来。

(2)各环节的配合练习:

以指挥棒或指尖,对准小圆周,仅以肘部的动作画小圆,然后运用腕的动作加入画中圆,此时腕部循中圆周,肘随小圆周,同时动作,如此以二个方向反复练习。间或仅以肘、腕单独动作,然后再次配合练习。

大臂的动作,是在于支援肘、腕的操作;若是仅以大臂动作来指挥,就极其笨拙,故大臂通常是自然的配搭。另:加上大臂的动作,即可用肘循中圆、腕画大圆,配合做总体的练习。

四、腕部的力点动作

当各个环节配合纯熟后,要在这些圆周上加上力点。这些力点完全使用腕的动作。

练习的方法是先依图6的小圆周做腕、肘、大臂的配合练习,然后在力点

➜ 处,以手腕的动作表现力度。如此循不同的方向反复练习,俟该力点练习纯熟后,再将此力点移到圆周上方、下方及其他不同位置上。

再后,以相同的方法,练习中圆与大圆。

现在将此腕部力点的动作,加入基本动作中之下击拍(down)、侧上拍(up)、内拍(in)、外拍(out) 。力点的位置均为本章第二节“击拍基本动作”中各图所示。练习时注意下击拍(down)的力点位置是在该拍的下端,然后向上反弹,其力点与反弹,均多用手腕的动作。侧上拍(up)的力点,也要注意使用腕部的动作,(徒手时手指动作亦要配合)。内拍(in)、外拍(out)的力点微微上翘,此上翘的动作,也完全以腕来操作。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五课 变化音(续)、切分音 与五线谱上的音符休止符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五课 变化音(续)、切分音 与五线谱上的音符休止符

乐理基础知识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九章 渐强与渐弱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九章 渐强与渐弱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九课 调号与小调的调名及不正规节奏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九课 调号与小调的调名及不正规节奏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七章 三拍子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七章 三拍子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五章 半拍开始的预备拍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五章 半拍开始的预备拍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六章 四拍子的别种打法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六章 四拍子的别种打法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七章  一、五、七拍的打法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七章 一、五、七拍的打法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四章 四拍子基本打法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四章 四拍子基本打法

乐理基础知识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四章 单拍子的分裂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四章 单拍子的分裂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八章 二拍子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八章 二拍子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二章 六拍子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二章 六拍子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三章 基本练习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三章 基本练习

乐理知识大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六课 五线谱的视唱与单拍子的强弱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六课 五线谱的视唱与单拍子的强弱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八章 双手的配合运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八章 双手的配合运用

五线谱入门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六章 切分音与长音符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十六章 切分音与长音符

五线谱入门

乐理基础教学《第二讲 调及五度循环》第四单元 调及调

乐理基础教学《第二讲 调及五度循环》第四单元 调及调

乐理基础知识

乐谱基础知识《第三讲 学认五线谱》教程

乐谱基础知识《第三讲 学认五线谱》教程

五线谱入门

五线谱 Musical Notation基础知识

五线谱 Musical Notation基础知识

五线谱入门

乐谱基础知识《第八讲 音程》教程

乐谱基础知识《第八讲 音程》教程

五线谱入门

五线谱快速入门教学

五线谱快速入门教学

五线谱入门

简谱教学

简谱教学

乐理基础知识

简谱全方位教学_教你快速认识简谱

简谱全方位教学_教你快速认识简谱

乐理基础知识

怎么快速学会五线谱?通俗易懂的五线谱教程

怎么快速学会五线谱?通俗易懂的五线谱教程

五线谱入门

孩子在家学乐理的速记口诀和记忆法

孩子在家学乐理的速记口诀和记忆法

乐理基础知识

副三和弦的应用介绍

副三和弦的应用介绍

乐理知识大全

七和弦介绍

七和弦介绍

乐理知识大全

半音与全音/变化音/附点音符

半音与全音/变化音/附点音符

乐理知识大全

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介绍

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介绍

乐理知识大全

三种谱号介绍

三种谱号介绍

乐理知识大全

阻碍进行介绍

阻碍进行介绍

乐理知识大全

其他类型连音介绍

其他类型连音介绍

乐理知识大全

变格进行与变格半成进行介绍

变格进行与变格半成进行介绍

乐理知识大全

复式变格进行介绍

复式变格进行介绍

乐理知识大全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