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大师《欧仁·伊萨伊》简介
佚名 网络欧仁·伊萨伊(Eugène Ysaÿe 1858-1931)于1858年7月16日出生于比利时的列日(Liège),小提琴启蒙于他的父亲尼可拉斯‧伊萨伊(Nicholas Ysaÿe,1826-1905),1865年进入列日音乐院就读,随海恩伯格(Désiré Heynberg, 1831-1897)学习,但当时因为伊萨伊平日常和父亲到处演奏,因此在学校的出席率不甚理想,导致在1868年离开学校,往后的这几年,伊萨伊凭借着自学来增进演奏能力,直到1878年,一件偶发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时极富盛名的小提琴家维厄当,恰巧听到伊萨伊正在练习自己的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不但被他的琴声所吸引,之后甚至设法让伊萨伊再次进入列日音乐院就读。他于1872到1874年间于马沙特(Rodolphe Massart,1811-1892)门下学习,伊萨伊的演奏受到肯定,1874年以金牌奖毕业,并拿到奖学金前往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学习。
1875年,当伊萨伊转往布鲁塞尔后,原先想投入维厄当的门下,然而当时维厄当不幸中风,至阿尔及尔治疗麻痹的双手,而在这段期间内,由韦尼奥夫斯基代替维厄当成为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因此,伊萨伊转而师从韦尼奥夫斯基。两年后,当魏奥当身体康复之后,伊萨伊又前往巴黎随维厄当学习。当时,维厄当对时年仅十八岁的伊萨伊寄予厚望,且维厄当晚期的身体状况因中风与健康恶化的影响,已经无法自己演奏所新创作的第六号与第七号小提琴协奏曲,因此,维厄当更指定伊萨伊成为他新作品的诠释者。伊萨伊跟随他一生最敬爱的大师学习了三年,在这段期间,他不仅学习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也在这个时期因着巴黎这个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环境之下,结交许多艺文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并汲取了很多知识,对往后的演奏生涯与创作灵感,奠下了很重要的基础。
伊萨伊的求学阶段告一段落后,在1879到1882年间,任职于柏林的比尔舍(Bilse)管弦乐团,担任乐团首席一职,在这期间,他也在莱比锡与巴黎举办独奏会,并获得不错的名声,后来受到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的赏识,认为伊萨伊是位极具天赋的小提琴演奏家,希望伊萨伊能够即刻解除与乐团的合约,并于1882年邀请易氏与其一同至挪威等地巡回演出,这样的机缘成功开启了伊萨伊日后的演奏生涯。
1883年,伊萨伊回到了巴黎之后,便开始受到欧洲各地不断的邀约,这段期间伊萨伊也持续不断的与法朗克(César Franck, 1822-1890)、圣桑(Camille Saint-Saëns,1835-1921)、佛瑞(Gabrie Fauré,1845-1924),与当时正崛起的萧颂(Ernst Chausson,1855-1899)和丹第(Vincent d’Indy,1851-1931)等法国音乐家密切的往来与交流。为伊萨伊在法国的音乐圈奠定声望的是一场1885年在巴黎由爱德华‧科洛纳(Edouard Colonne,1838-1910)主持的音乐会,当时演出的曲目为拉罗(Edouard Lalo,1823-1892)的《西班牙交响曲》(Symphonie Espagnole)与圣桑的《序奏与轮旋随想曲》(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并开启了通往巴黎音乐界名流的大门。
1886年对于伊萨伊而言,可说是非常精彩的一年,由于祖国比利时的召唤,加上维厄当在布鲁塞尔音乐院的继承人胡拜(Jenö Hubay,1858-1937)的离职,伊萨伊回到了布鲁塞尔音乐院任教,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同年,伊萨伊与露易丝(Louise Bourdeau de Courtrai,1868-1924)结婚,作曲家法朗克还将他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A major)作为结婚贺礼题献给伊萨伊,此后,伊萨伊也常常在音乐会上演奏此曲。
1890年开始,伊萨伊的双手开始出现了颤抖的现象,接下来的三十年,对他的演奏生涯开始有了转变,虽然对一位小提琴演奏家来说,发生这样的症状势必是很严重的打击,但伊萨伊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暂停演出,反而以极大的意志力与战斗力与这样的病情抗争,到了1910年,因为频繁的演出活动引起的心脏病与神经的过度疲劳,再加上手的毛病与糖尿病的恶化,医生对伊萨伊提出即刻停止演出的警告,但在伊萨伊给妻子的信中提到:
若遵照这种医疗处方,岂不是等于提前死亡。不!只要我还剩下一点点力气,只要我还没失去毅力,只要手指、弓和头脑还继续听我的使唤,我绝不会放弃我这种以艺术为生命的生活。
于是,随着伊萨伊一直持续不断的到各地演出,健康状况便每况愈下,渐渐失去控制弓的能力,导致他将重心转移至指挥上,1918到1922年间,大师到美国辛辛那堤交响乐团,担任常任指挥的职务,趁机不断介绍法国当代的优秀音乐作品,同时也培养出许多日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家与小提琴教育家,例如金格(Joseph Gingold,1909-1995)与帕辛格(Louis Persinger, 1887-1966)等人。
1928年,因着大提琴家卡萨尔斯(Pablo Casals, 1876-1973)的邀请与指挥之下,伊萨伊重新登上演奏舞台,但大师的病情越来越不乐观,到了1929年,因为糖尿病的关系,不得不将右脚截肢,甚至在他生命的尾声,即使病情缠身,他仍不放弃展现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祖国贡献之力,因此,临终之前他完成了他唯一的一部歌剧—“矿工彼得”(Piére li Houïeu),并使用家乡的华隆(Walloon)地方方言演唱。在这部歌剧首演几周之后,比利时小提琴巨匠—伊萨伊于1931年5月12日卒于布鲁塞尔,享年七十二岁。
许多小提琴家所称羡与赞赏的,其中卡尔‧弗莱什(Carl Flesch,1873-1944)认为伊萨伊是他一生中所听到最杰出、最有个性的小提琴家,对于易氏的抖音技巧的使用,不被过去传统所束缚,不限于“只在有表情的音符上使用”的说法,对在演奏中使用弹性速度的手法感到佩服,并赞扬伊萨伊对乐曲的解释:
左手的灵巧和音准就像萨拉撒泰那样完美,所演奏的弓法都有着非常好的声音和音乐的感觉……充满了激情的浪漫主义……不是严格按照乐谱上所写的音符的时值进行演奏……因为它的精神是不能使用图表式的办法再现出来的。
对于弹性速度的运用,伊萨伊并不是随机的使用,而是经过对于乐句上的逻辑性、风格的正确性与乐曲的原创精神仔细思考之后,才能够决定弹性速度的持续时间,而这样对于演奏诠释上的杰出贡献,使他的演奏充满了对艺术的高度鉴赏力且十分具有启发性。金格曾说:
他的这种弹性速度演奏手法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你可以打开节拍器,在小节里的时值无论有什么变化,但是从节拍器的角度来讲他总是对的,他每次都落在拍点上。
著名的瑞士音乐家与教育家达克罗兹(Emile Jaques Dalcroze,1865-1950)曾经是与伊萨伊一起在音乐会上合作的伴奏家,他回想易氏的弹性速度演奏风格表示:
伊萨伊对于伴奏非常要求,在主奏者与伴奏者共同演奏之间,一定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诠释想法,而这是需要互相配合与牺牲的,必须谨慎地处理对于弹性速度的运用,尽力的达到声响上的统一性,并且要将作曲家在乐谱上标记的力度记号与乐句给予最大的尊重,伊萨伊非常厌恶所有一切夸张的,或是过于依照感官上的诠释,并且他特别注重音色上的细微差别。
伊萨伊对于乐句尾声的处理,常以演奏弹性速度的方式安排,但对于弹性速度的运用方法,如同著名的英国指挥家亨利‧伍德(Sir Henry Wood,1869-1944)回忆与易氏在1899年合作的情景表示:
我这几年从伟大的伊萨伊先生那里学到非常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完美的弹性速度与具高度歌唱性的琴声,实在是令人惊叹。而许多演奏者对于弹性速度的滥用,常常导致指挥不知该怎么指下去,因而常常将手停留在半空中,但是这些从来不会发生在伊萨伊的身上,因为指挥总是可以知道知道伊萨伊将怎么拉奏,因为如果伊萨伊先挪用了速度,他一定会在四小节之内归还,这是他一直遵从的准则。
因此,伊萨伊特别要求与他合作的钢琴伴奏应正确的按照节奏弹奏,如此才能与运用弹性速度的主奏者之间达到演奏上的平衡。
除了当一位称职的独奏家之外,对于室内乐的发展也不遗余力,由当时在比利时的艺术爱好团体“二十人小组”(Twenty Club)中的创办人麦斯(Octave Maus,1856-1919)的邀请之下,伊萨伊于1889年二月成立了“伊萨伊四重奏”(Quartet Ysaÿe),这个弦乐四重奏的成员包括第一小提琴由伊萨伊本人担纲、第二小提琴为伊氏的学生克里邦(Mathieu Crickboom,1871-1947)、中提琴家豪特(Léon van Hout,1863-1945)与大提琴家雅各布(Joseph Jacob,1865-1909)。由于他们高水平的演奏与对当代音乐作品的热爱,影响了当代作曲家将作品呈献给他们,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于1893年创作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 in gminor)、丹第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都是题献给伊萨伊四重奏的作品。另外,题献给伊萨伊本人的作品,除了先前提到的法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之外,还包括萧颂的《诗曲》(Poè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