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大师《内森·米尔斯坦》简介
佚名 网络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1904-1992)于1904年12月31口出生在俄国的敖德萨,他与比他晚几年出生的另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奥伊斯特拉赫是同乡。米尔斯坦从小喜爱音乐,并且有着十分突出的才华,但据他自己所说,他小的时候学习小提琴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在母亲的逼迫下学习的,尽管如此,他身上所特有的音乐天才还是使他很快便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米尔斯坦七岁时开始跟随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斯基学琴,这位了不起的教师后来也是奥伊斯特拉赫和伊戈尔·奥伊斯待拉赫的老师。米尔斯坦在斯托利亚尔斯基的门下学习了多年,以其异常出色的天才,成为了斯托利亚尔斯基身边最为优秀的学生,并在年仅十岁时就举行了正式演奏会。后来,米尔斯坦又找机会进人了彼得堡音乐学院,投身在了另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奥尔的门下苦心深造。很快,这位拥有良好素质的年轻小伙子就成为了一位技艺出众的小提琴家了。1920年,还不满16岁的米尔斯坦在自己的家乡敖德萨举行了公开演奏会,其出色的技艺和良好的艺术气质,立即博得了听众们的广泛喜爱和欢迎,从这时起,少年米尔斯坦便出了名。在这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中,他开始在俄国的许多城市进行了旅行演出,所到之处均以他那罕见的演奏天才而引起了人们的特殊关注。
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以后,有许多音乐家为了避乱而到了国外,包括海菲茨在内的大量的奥尔的门徒也相继来到了美国和西欧各国定居,当时的米尔斯坦却没有离开俄国,而是继续留在国内进行着他蒸蒸日上的演奏事业。这段时期中,米尔斯坦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其高超的演奏技艺也显得日趋精湛和完善,在这个阶段里,他广泛地在国内的各大城市中举行演奏会。1922年,米尔斯坦在一次演奏会上与20世纪的钢琴泰斗霍洛维茨相识,双方都感觉到相见恨晚,于是,他们从此便开始了日后长期而又愉快的合作。
1925年,米尔斯坦由于不习惯在前苏联的生活,便借与霍洛维茨一起出国演出来到了西方世界。他于1926年奔赴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在那里,他师从当时已年逾古稀的著名小提琴大师伊萨依进行了短期的深造,此后便逐渐开始活跃在欧美各国的音乐舞台上。
米尔斯坦在西方国家的音乐舞台上站稳脚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刚刚步人那个世界时,他迎头碰到的是非常艰辛的困难。最初他刚到巴黎时,没有任何人知道和赏识他,他当时几乎身无分文,手中连一把普通的小提琴都没有。正在他走投无路时,得遇一位赏识到他的才华的人,此人名叫弗恩,是一个既有钱又懂艺术的人,他坚信米尔斯坦是一位难得的小提琴演奏天才,并表示情愿资助米尔斯坦开独奏会。不但如此,为了使演出更精彩,更成功,他还设法为米尔斯坦借到了一把优质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名琴。米尔斯坦用这把琴在巴黎开了首场独奏会,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音乐会结束之后,巴黎的各种报刊都纷纷发表了赞扬米尔斯坦的文章,许多演出商也都争先找上门来与他签订演出合同。就这样,米尔斯坦在欧洲最重要的音乐名城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为他进一步在全欧洲发展的演奏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此后,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反复巡回演出,米尔斯坦终于以自己雄厚的实力,成为当时欧洲最为耀眼的一流小提琴明星。
米尔斯坦在欧洲成名以后,便开始将他的艺术触角伸向了大洋彼岸的美洲国家,他先在访问西班牙时过海来到了南美洲,在那里对许多国家进行了访问演出,然后便开始了他占领北美国家音乐舞台的壮举。1929年,24岁的米尔斯坦来到了美国,他先在纽约与著名的纽约爱乐乐团合作举行了成功的音乐会,既而又在著名指挥大师斯托科夫斯基的关照下,与由他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一起合作举行了在当地引起轰动的音乐会。通过这一系列的精彩演出,美国的听众又开始认识到了一位小提琴演奏奇才,从此,米尔斯坦受到了人们热烈而又不住的交口称赞,大家把他看作是继埃尔曼、津巴利斯特和海菲茨之后的,又一位来自俄国的超凡天才。而米尔斯坦本人也似乎在美国找到了他在艺术上和生活中的灵感,他由此之后便在美国居住了下来,并在这块新的艺术天地中开拓着自己的事业。在以后的十年间,他每年都在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的各大城市中进行巡回演出,由于他的确技艺惊人,且又具着极高的知名度,因此每到一个城市,当地的听众便像迎接贵宾一样地欢迎他,而米尔斯坦也的确值得人们如此厚待他,每到一处,他都会将最为精美的艺术带给当地的听众。1943年,米尔斯坦终于加人了美国国籍,成了一名真正的美国小提琴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米尔斯坦重又返回到欧洲各国的音乐舞台上,不断与各位名指挥家和各大名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这一系列出色的艺术成就,使得他在全世界享有了极高的声望。1968年,他在法国获得了珍贵的荣誉勋章。
米尔斯坦是20世纪早期世界小提琴演艺术中的突出代表人物,和埃尔曼及海菲茨一样,他也被人们看作是小提琴界中的稀有天才人物,故而有着“杰出的小提琴技巧大师”的称谓。在他一生极不平凡的演奏生涯中,曾经有着数不清的辉煌业绩,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一流指挥大师,都与他进行过成功的合作,这其中包括托斯卡尼尼、富尔特文格勒、布鲁诺·瓦尔特、卡尔·穆克、门格尔贝格、比彻姆和卡拉扬等等。由于他那极其诱人的艺术魅力,使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全世界都掀起了一阵“米尔斯坦演奏艺术热潮”。
在世界上众多的小提琴演奏家中,米尔斯坦是在音准方面最为出色的人物之一,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他早年在斯托利亚尔斯基和奥尔手下的严格训练,但最为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本人所具有的特殊素质及对指法运用的科学性,在这一点上,他永远是后代小提琴家们学习的榜样。
米尔斯坦的演奏风格是高雅、严谨而又朴实无华的。他在演奏中能够以极佳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来控制音乐的进行,他善于用理智的情绪去控制过热的感情宣泄,同时以雅致而又充满修养的情调,来使音乐呈现出古典的精致美和浪漫主义的温馨与激情。人们在欣赏米尔斯坦的演奏时,发现他十分慎用滑指技术,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在换把时拥有着异常娴熟的移指技术,另一方面也正体现出了他本人所特有的严谨而又冷静的风格。
米尔斯坦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在他学习小提琴演奏的过程中,曾先后得益于三位不同风格和不同流派的老师的教导,即斯托利亚尔斯基、奥尔和伊萨依,因此可以说,在他的身上集中了俄罗斯学派和法比学派的共同特点。然而米尔斯坦本人对划分学派的观点颇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做法本身并不具有重要性,演奏中的不同风格和方法是客观存在的,但并没有必要用某种理论去强制划分它们。他本人认为,这些彼此存在差异的不同方法和风格,其中的许多优点都是可以互相借鉴和融合的,他自己广投各派名师,就是在进行着这种借鉴和融合,同时也体现着他不忌各门派之嫌而集百家之长的远见艺术观。事实正像米尔斯坦所期望的那样,这种借鉴与融合已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在今天的小提琴演奏家中,确实已难见到各种学派之间狭隘的划分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科学,更为实用和更为统一的方法。
米尔斯坦是一位十分全面的演奏家,他一生所涉及的小提琴作品极为广泛,但相对来说,他则更善于演奏大型小提琴作品,尤其是大量的经典协奏曲,他的演奏极其精彩、生动和令人振奋。在众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和格拉祖诺夫的作品是他最为擅长的,前者的协奏曲是他一生都奉为经典的作品,他对这部作品的演释可以说是一种极其富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典范,而后者则是他在少年时代时在家乡首次登台时就演奏的作品。当时,15岁的米尔斯坦正是在格拉祖诺夫亲自指挥的乐队的协奏下,极其出色地演奏了这首协奏曲的,此后,这首协奏曲也和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一样,整整地伴随了他一生。除此之外,米尔斯坦还擅长演奏巴赫、莫扎特、门德尔松、帕格尼尼、西贝柳斯、德沃夏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及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