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小提琴名家

频道主页

小提琴名家《路易斯‧施波尔》简介

佚名  网络 

  路易斯‧施波尔(Louis Spohr)于1784年4月5日在德国中部的不伦瑞克公国(Duchy of Brunswick- Wolfenbüttel)之城市不伦瑞克(Braunschweig)诞生,两年后随双亲搬家到席森(Seesen)。 从小家里就充满音乐气氛,父亲卡尔‧施波尔(Karl Heinrich Spohr)对长笛吹奏颇有心得,母亲茱莉安娜‧汉克(Juliane Ernestine Luise Henke)更是一位具有天分的歌唱家与钢琴演奏家。 因此路易斯自幼耳濡目染,对音乐演奏也极有兴趣。

  不过,发现小施波尔的音乐天才并加以启发的,是他的小提琴老师杜弗尔(Dufour)。 杜佛尔从施波尔幼时就负责教导他小提琴演奏,并在1790年左右就尝试让施波尔首度进行作曲。 当这位老师发现他的弟子拥有非凡的音乐才气时,便敦促施波尔的双亲,将小孩送往不伦瑞克去接受更高的音乐教育。

  1799年时,施波尔原本计划到汉堡展开一次巡回演奏,但因为计划不周而宣告失利,导致他不得不向不伦瑞克的卡尔‧威廉‧费迪南德大公(Duke Karl Wilhelm Ferdinand)寻求经济资助。 应邀到宫廷演奏的施波尔,展现杰出的演奏技艺,让费迪南德大公备加欣赏,立即网罗这位年仅15岁的小提琴家,成为他宫廷室内乐团的乐师。

  3年后,18岁的施波尔在音乐的表现上越发突出,费迪南德大公意识到这位年轻的音乐家需要更多方面的栽培,出于爱才惜才的心境,也乐于穿针引线,经过多次协调,施波尔成为小提琴家佛兰兹‧安东‧艾克(Franz Anton Eck)的入室弟子,并且立即追随艾克展开长达一年的巡回演奏之行,远赴当时俄国首都圣彼得堡。 也就在这段期间,施波尔不但从艾克身上学到更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也更加努力学习乐理知识,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op.1)以及小提琴二重奏等作品,他也成为艾克最优秀的弟子。

  当施波尔返回故乡,费迪南德大公特别恩准他前往德国北部展开一次巡回演奏,当1804年12月于莱比锡举行的音乐会一结束,当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音乐评论者罗莱德里希‧罗契利兹(Friedrich Rochlitz)对施波尔的演出惊为天人,立即发表乐评—-不仅是对施波尔的小提演奏,也对他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1)同表赞叹。 在罗契利兹登高一呼后,年轻的施波尔,马上成为整个德语世界的音乐明星。
小提琴名家《路易斯‧施波尔》简介

  1805年,21岁的施波尔应聘成为哥达(Gotha)宫廷的管弦乐团总监,并在此地任职7年之久。 他在这里与一位宫廷歌唱家的女儿—-18岁的竖琴与钢琴演奏家朵蕾特‧薛德尔(Dorette Scheidler)相识相知,进而于1806年2月2日结婚,一起度过28年的美满快乐生活,直到朵蕾特于1834年去世为止。 朵蕾特不但外型亮丽,竖琴演奏亦极受佳评,深爱妻子的施波尔,与她共组成小提琴与竖琴二重奏,不时于欧陆各地展开巡回演奏,包括1816-1817年在意大利,1820年前往英国,1821年赴巴黎,都可见到这对俪人的合奏身影。 施波尔为此并特别谱写了《C小调小提琴和竖琴奏鸣曲》(Sonata in C minor for violin and harp),来作为两人合演的曲目。 不过,朵蕾特后来为了挑起照顾子女的责任,还是放弃了演奏的生涯。

  施波尔在1808年与音乐巨人贝多芬结识,并在贝多芬的家中由贝多芬调教,谱写出《第一号钢琴三重奏—鬼魂》(Piano Trio, Op. 70 No. 1, The Ghost)。 虽然两人极为友好,但施波尔所崇拜的偶像却不是贝多芬,而是莫扎特,或许基于这个原因,施波尔也与莫扎特一样,都成为神秘的共济会的会员。 即便如此,施波尔在作曲上仍不时吸收前辈的精髓,效法从亨德尔到贝多芬等大师的曲式风格,尤其是贝多芬的交响曲、协奏曲与四重奏作品。 对于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Flying Dutchman)与《汤豪瑟》(Tannhäuser),乃至更早期的杰作如巴哈的《马太受难曲》(St. Matthew Passion)等,他也都不遗余力的努力推广。

  施波尔并不是一个单调刻板的音乐家,相反地,他热情洋溢,喜欢家庭生活,除了音乐,他亦是颇具天赋的画家,也是热清的园艺家,对玫瑰栽植情有独钟,更热中于游泳、滑冰、打球与远足等户外活动,同时又酷爱西洋棋、撞球甚至骨牌等室内活动,对于各类工厂、矿山和其他工业设施与文化遗址与景点,更是充满好奇,不时抽空至各地参访以补充知识, 可说是个活动力十足的艺术家。

  有件事或可见证他的好奇心与毅力。 在拿破仑席卷全欧之际,拿破仑成为当时年轻人亟欲效法的英雄人物。 1808年时,拿破仑在爱尔福特(Erfurt)举行亲王会议,施波尔也赶至此地,为的是在最近的距离亲赌拿破仑的尊容。 在听说拿破仑将在第二天晚上参加音乐会的消息后,他先是说服了剧院乐团的第二圆号手将演出机会让给他,然后从未学过圆号的施波尔,自己练习了一整天,将嘴唇吹得又紫又肿。 直到踏进剧院,这才发现,乐团的位置正好背对贵宾席,而严格要求乐手不准回头张望。 丝毫无所畏惧的施波尔一点也不怕,因为他早就在口袋中藏了一面镜子,透过镜面反射,还是顺利见到了拿破仑。

  1813至1815年,施波尔应邀前往维也纳担任剧院指挥,并且与贝多芬持续维持友善密切的往来。 1817至1819年,他又接着转往法兰克福出任歌剧总监,因此有机会让自己所写的歌剧得到上演的机会。 第一出推出的是《佛斯特》(Faust),这部歌剧之前原本想在维也纳推出,却不幸遭到拒绝的命运。

  史尔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指挥棒的指挥之一。 指挥棒是目前已是多数指挥者上台演出的必备物品,因为它帮助增加指挥的表现力,并发挥如同节拍器等许多作用。 指挥棒最理想者的条件为:木质、质轻、有韧性、棒体直透,一般为白色。 指挥棒最早出现于1594年,但当时的指挥棒比较长,像是一支打磨光滑的木制手杖,为修女讴歌时所使用的器具。 今天较常用的小棒,则是1820年才出现,也就是由施波尔改良后引进管弦乐团指挥台。 在此之前,指挥家并不允许使用指挥棒演出,甚至指挥者的角色也有点模糊不清。

  根据施波尔自己的回忆指出,当他在伦敦首度以指挥棒指挥乐团演出时,破天荒的举动就曾造成极大的的轰动。 他说:我应邀指挥伦敦爱乐演出时,当时的习惯是还有一位钢琴家坐在乐团侧边的钢琴旁,目的不是演奏,而是由他看着乐谱,不时弹几个音,给乐团一些必要的提示。 乐团真正的指挥,其实是首席小提琴手,他负责掌握节拍,整个乐团必须注视着他的琴弓起落,紧随着他的节奏。 这样的效果当然很糟糕,因为乐团编制庞大,彼此的座位间隔相当地远,很难看清首席小提琴手的拉奏,于是很难有整齐画一的演奏效果。 即使伦敦爱乐的乐手独奏水平很高,但整体效果显然远比德国乐团来得低落。 于是,我决定进行修正。 幸运的是排练当天早上,坐在钢琴旁的是旧识费迪南德德‧里斯(Ferdinand Ries),他很乐意将乐谱交给我,对于演练过程也不加以干预。 于是我带着乐谱站上面对乐团的指挥台,从上衣口袋掏出一根指挥棒,比出一个“开始”的手势。 这个举动让几位乐团的首席乐手心生警惕,提出抗议,但是我请求他们至少让我有个尝试的机会,他们也同意了。 排练的曲目我很熟悉,我在德国已指挥过多次,因此我以果断的手势点出极奏,提示乐器进入的时间点,这种每位乐手都可看见的精确指挥,让乐团更专心也更具信心。 在第一乐章结束的片刻,整个乐团为整体和谐音效所震动,全体同意以这种崭新的方式在晚上演出。 当晚,观众也被这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吓了一跳,开始窃窃私语,但当乐音一起,乐团以不同以往的力度与精确度奏出大家耳熟能详的交响曲时,立即让大家耳目一新,第一乐章甫结束,观众席爆发出如雷的掌声,表达出他们的赞许。 用指挥棒进行指挥,获得关键性的胜利,从此,再也没有人于乐团演奏时出现在钢琴旁了。

  施波尔的另一项重大贡献,则是发明了小提琴腮托。 在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让公众欣赏的交响乐队和音乐厅。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小提琴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有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银丝。 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 琴弦的增长使琴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音柱也加粗,以此获得更大更有力的音量。 同样在1820年左右。 身为小提琴家的施波尔发明出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来。 腮托的设置,使左手在换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对后世小提琴家的演出,有莫大的帮助。

  1822年,施波尔转往人生中的最后一站。 他出任卡塞尔宫廷的音乐总监,这个职务原本属意威柏(Carl Maria von Weber),但韦伯无意就任,乃推荐施波尔担任。 当他的妻子于1834年去世后两年,他又与29岁的钢琴家玛丽安‧普法伊费尔(Marianne Pfeiffer)结婚,玛丽安一直活到1892年。

  施波尔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逐渐减少公开的个人演奏会,但是因为声誉如日中天,经常应邀在各大音乐节担任指挥演出,甚至像伯尔尼的贝多芬纪念碑揭幕的宏伟音乐会,也是由生前好友的他担任指挥工作。 他个人所喜爱的英国,也于1839年、1843年、1847年、1852年和1853年数度前往巡回指挥演奏。 当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音乐教师,经过他调教训练出来的小提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多达200名以上。

  1851年时,卡塞尔的选帝候拒绝批准施波尔休假2个月,但这是施波尔与卡塞尔宫廷的合约所明载的权利之一,过去也没有发生这样的问题,施波尔于是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自行休假,结果导致他的薪津遭到部分扣减。 1857年时,年高73岁的施波尔,非自愿地被强迫退休,同在这一年,他又不幸跌断了手臂,意外结束了小提琴的演奏生涯。 不过,这并未损及他的声望,他还是应邀在各地演出,包括次年布拉格音乐学院5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演出他创作的歌剧《杰塞丹》(Jessonda),此剧堪称结合他人生最末的极大能量。 1859年10月22日,施波尔于卡塞尔去逝,享年75岁。

  施波尔是德国小提琴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小提琴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 除了小提琴家的身分外,他还是优秀的作曲家、指挥家与音乐教育家。 作为指挥家,施波尔是瓦格纳的最早拥护者之一,曾几度指挥演出过他的数部歌剧。 施波尔也是一位多产作曲家,其中小提琴协奏曲的数目极为惊人,其歌剧和清唱剧也曾经广泛流行,但他的室内乐目前也日渐引起关注。

  施波尔将自己的演出经验,应用在实务上,发明了管弦乐团的指挥棒与小提琴的腮托,让后世音乐家受益。 他的人生与音乐,皆是热情且多采多姿,称其为是当时德国的音乐巨人之一,显然并不为过。

小提琴名家《路易斯‧施波尔》简介

小提琴名家《路易斯‧施波尔》简介

小提琴名家

小提琴演奏《大卫格瑞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视频欣赏

小提琴演奏《大卫格瑞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视频欣赏

小提琴演奏视频

小提琴背板的虎纹

小提琴背板的虎纹

小提琴百科

《小提琴百分百》全集免费下载|100 Best Violin(M4A,FLAC)两版

《小提琴百分百》全集免费下载|100 Best Violin(M4A,FLAC)两版

小提琴下载

小提琴和中提琴、大提琴的区别

小提琴和中提琴、大提琴的区别

小提琴百科

提琴弓毛真假优劣的分辨

提琴弓毛真假优劣的分辨

小提琴百科

维瓦尔第古典风格小提琴协奏曲集《异乎寻常》CD专辑

维瓦尔第古典风格小提琴协奏曲集《异乎寻常》CD专辑

小提琴下载

比较有名气的意大利古代提琴制作学派

比较有名气的意大利古代提琴制作学派

小提琴百科

小提琴知识汇总

小提琴知识汇总

小提琴维护保养

小提琴定价与选购

小提琴定价与选购

小提琴选购

以色列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 Maxim Alexandrovich Vengerov)简介

以色列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 Maxim Alexandrovich Ve

小提琴名家

著名提琴家《巴勃罗·德·萨拉萨蒂/Sarasate》简介

著名提琴家《巴勃罗·德·萨拉萨蒂/Sarasate》简介

小提琴名家

《莎拉张/ChangYong-Chu》简介

《莎拉张/ChangYong-Chu》简介

小提琴名家

小提琴制作师《雅各布·施泰纳》简介

小提琴制作师《雅各布·施泰纳》简介

小提琴名家

中国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徐阳 Xu Yang)简介

中国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徐阳 Xu Yang)简介

小提琴名家

希腊小提琴家(莱昂尼达斯·卡瓦科斯 Leonidas Kavakos)简介

希腊小提琴家(莱昂尼达斯·卡瓦科斯 Leonidas Kavakos)简介

小提琴名家

小提琴大师《彼得罗·纳尔迪尼》简介

小提琴大师《彼得罗·纳尔迪尼》简介

小提琴名家

小提琴演奏家(陈曦 Chen Xi)简介

小提琴演奏家(陈曦 Chen Xi)简介

小提琴名家

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简介

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简介

小提琴名家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