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提琴揉弦的支点
佚名 网络伊凡·加拉米安在他的《小提琴演奏和教学原则》一书的“揉音”(揉弦)一节中说,学习揉音,开始时,手最好放在第三把位,手的下半部与琴身相接触。……以保证手臂处于不动的状态。有了这一关键性的指导,在实践中,也就是手掌的根部紧贴提琴共鸣箱与琴颈的交接处,以这一处作为手揉弦的支点,就使揉弦变得十分容易,只要坚持天天练,你很快就会学会第三把位上的揉弦。以这为基础,在低把位上练习揉弦也相对地变得容易了。但是,伊凡·加拉米安说,开始时,也许在低把位失去乐器的支点的支持,会感到困难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学生手的下半部与乐器之间填进三个手指头,这样,学生就会像在第三把位一样,有一个支点的感觉,练习一个阶段以后,教师就可以把手指抽出,学生很快就能离开这个手的“支点”的支持而获得独立。(如果没有教师,是自学的琴友,可以找一样合适的物品,填在琴体与与您的手的下半部之间练习揉弦,效果也是一样的。)其实,在第一把位、第二把位揉弦,“支点”就在大拇指的根部,以这一支点作为支撑,揉弦变得很容易,就像在第三把位上得到琴身这个“支点”的支撑一样。又比如,要往三把位以上的更高把位揉弦,手指就要往上面伸展,揉弦的“支点”,往往会有点变动,有时在共鸣箱的边边上(可以自己去找支点),有时则不需要“支点”,靠手腕、手臂的联动,以牵动手指,使之揉弦。在EADG四根弦上揉弦,即使在第三把位,“支点”也会有些微小的变动的,不可能固定在一点上。有时,支点落在大拇指下面的一块很厚实的肌肉上,此时揉弦特别得劲,其发出的动听的颤音,难以用语言描述。
在罗宾·丹尼尔斯的《梅纽因谈话录》中,梅纽因说,“小提琴演奏过程是灵活的,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次演奏的。但是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学习它,而且我愈来愈强烈的感到这种学习是很细致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得到的。”就以揉弦来说,梅纽因提到有“从最窄到最宽的揉弦幅度,从最慢到最快的揉弦速度”,根据乐曲感情的需要,分别运用其中的一种,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是要我们耐心地细致地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