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小提琴教学法的特点
佚名 网络铃木教学法主要是以幼儿为对象,通过孩子们的直觉与听觉以及每天的反复练习形成习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所进行的一种训练。铃木认为才能是人们在后天通过教育环境所刺激、培养而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是王振山教授在教学光盘中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他在以上介绍过的教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儿童学习小提琴的兴趣,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铃木也认为:“才能不是天生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方法培养得很出色的,而不是生来就优秀的。”刚出生的婴儿,其才能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差别。到了五、六岁时,就已经能够讲得一口流利的母语了。这种现象本身就包含着惊人的教育成果。不仅如此,铃木认为对所有领域的教育法来说都是适用的。人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毫无疑问,也能在后天培养和造就的。他还说:“天生的优劣差别,也就是要获得能力效力的优劣。”根据这一看法,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出生后,面对环境所采取的良好的适应性之速度和感悟,形成了自己能力的优劣之分。
(一)铃木教学法——怎样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
关于怎样培养才能,铃木为我们指出了培养才能的5个条件。
l、“早期的培养——出生后即适龄”。从婴儿到幼儿时代,再从少年期到青年期,然后跨渡到成人时代,一个人在各个时代从环境中所吸收领悟事物的能力,如果用图来表示的话,即是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说,年龄越小吸收与领悟的可能性就越大。
2、“更好的环境——人是环境之子”。对婴儿来说,比什么都重要的是父母自身所造成的良好环境,这是孩子的第一印象。孩子的毛病、孩子的异常行为等,所有的表现都是对父母所作所为的模仿。
3、“正确的指导方法——树立一种愉快的目标。”激发孩子自发地对所要做的事情的干劲与兴趣,并且以愉快的方式来树立目标,这才是优秀而正确的指导方法。
4、“更多地训练——兴趣与训练相结合”。铃木认为:反复的训练是原则。以更好更高的水平为目标,并以不断地反复为前提,通过反复的训练,好孩子或坏孩子,美的事物或丑的事物,所有的能力都通过这些反复的练就而成。
5、“优秀的指导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人(父母)”。铃木在这一条件中又给我们指出了三个次级条件。
(1)父母决不能有傲慢态度,应本着对人类的尊严而持尊重态度,没有丝毫傲慢的情绪。始终相信孩子们的可塑性与可能性,并是以此为主导的仁慈的父母。
(2)想到的事马上能做到的人。具有具体行动的弹性,并能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父母。
(3)要具备对一向以来的常识能在自己头脑中重新考虑一遍的灵活性。
(二)铃木教学法——儿童音乐能力的开发
铃木用极其简练的方法,从记忆力、注意力、运动能力、表现力四个方面展开了能力的开发。
1、“记忆的发展——通过背诵徘句(日本的诗句)来训练”。铃木认为,为了培养记忆的所有能力,这是很有必要的手段。
2、“注意力的养成——用铅笔训练”。铃木说:“注意力集中了,一件事就得以彻底完成。只要彻底完成了一件事就自然会产生出自信。这种自信在幼儿时期培植与否。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成长形态。” 注意力也是一种习惯,类似一种技术。“坚持每天短时间的练习,并不断反复地进行的话,注意力也会成为渗透到体内的一种自然习惯。”
3、“运动能力的培养”。运动能力一般分为:肌肉力量、运动神经(反射神经)以及持久力这三种。可以说对所有的能力而言,孩提时代最重要的应属运动神经。要练就运动能力等,儿童时代是最适龄的。
4、“表现力的发展——用‘说’与‘听’的方式训练”。所谓“说”就是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听”就是听指导者(教师或父母))的语言。孩子们语言发展最直接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母亲本身。
铃木还认为:“每个人出生时都像一张白纸。要使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只有靠最接近他们,并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母亲去教育,而别无他人。母亲的言传身教不容忽视。”
不难看出“铃木教学法”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教学法之一,就在于它既简单明了,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乍看起来似乎浅显简单,但实际上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铃木教学法”应该能给大多数的父母一种最良好的启发,因为“铃木教学法”深入浅出,用简单而明了的语言以及容易上手的各种方法,使每位父母都能理解其中的内容含义,并且做起来也相当简单。作为培养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的最基本素质来说,“铃木教学法”可以说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