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尧[穿军装的唢呐演奏家]
佚名 网络在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的舞台上,观众经常会看到一个穿着军装吹唢呐的身影,这个人就是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唢呐演奏家王文尧。谈起“送欢乐、下基层” ,王文尧说,“为百姓送欢乐是演员应该做的。这和参加‘心连心’慰问革命老区的感觉是一样的。 ”
从8岁起,王文尧就随父亲王凤山学习唢呐,很快就崭露头角,他的唢呐具有“脆、响、柔”的特点,曲调豪放明快、深情圆润、优美婉转,同时把表演融入其中,传统的唢呐艺术到了他这里变得有声有形。尽管酷爱唢呐艺术,然而王文尧的从艺之路并不平坦。王文尧说,“我从小就爱唢呐,唢呐的魅力是我喜欢的原因,它表现力极强,‘喜怒哀乐悲恐惊’无一不能,能把人吹笑、吹哭,但我爸不想让我做这一行,他教学生的时候,我就跟着偷着学。当他不在家的时候,乐器摆在桌子上,我就偷吹着玩。有意思的是,他的学生还没会我就学会了。但那时候父亲很苦,经常在农村吹红白喜事,挣的铜钱也就勉强维持生活。因此,他不想再让我干这行了。 ”后来,王文尧在家乡的歌舞团当演员,在十几岁时,艺校来招生,他顺利地考上河北艺术学院。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毕业之后,王文尧出了一张专辑,这让他彻底走上了唢呐演奏之路。王文尧说,“那张专辑销量很好,一个月卖了5万张,某部队首长听了专辑后对我很感兴趣,便把我特招入伍了。 ”
无独有偶,王文尧的儿子也重复了他的道路,“我儿子也是从4岁就喜欢上唢呐了,会打快板、吹唢呐, 7岁就上了央视春晚。没想到,我也随我父亲,不许儿子搞这个。偏偏他从小受熏陶就喜欢这个,最后我也没拗过他。现在我家总共四代人从事这项艺术,我老爸、我、儿子还有我外甥的孩子。 ”王文尧笑道。
在王文尧的创作表中, 《拥军情》是一首重要的曲子,“这是一首讲述军旅情感的曲子,创作《拥军情》时我在文工团工作,激发我灵感的是一场军民联欢晚会,军民的热情感染了我,脑海中浮现出这首表现军民鱼水情的曲子,后来无论在地方演出还是在部队演出都很受欢迎。 ”
因为唢呐的独特魅力,很多电视剧中都会用到唢呐伴奏,王文尧也因此与电视剧结缘,这结缘的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王文尧说,“电视剧《刘老根》的唢呐伴奏是我吹的。这事说起来巧了, 2002年,我儿子上春晚要彩排,赵本山在台下坐着,听到我儿子吹的唢呐很感兴趣,便问他的师承。我儿子说是爸爸教的,正好我当时也在场,便和赵本山见了面。原来当时《刘老根》刚拍出来,正要录音,其他几个版本的唢呐伴奏他都不太满意,于是就让我试试。没想到沟通非常顺利,他把曲谱给我,当天晚上就录制了。他跟我提的要求是感情要悲又不能太悲,要让观众的眼泪在眼眶里,但又不能流出来。我就请赵本山念了几句谱,我听着吹了几下,他直拍手说,‘就是这个感觉’ 。 ”
提起王文尧的创作,不得不提“神曲” 《忐忑》 ,王文尧把自己画成花脸,以非常滑稽的方式演绎了《忐忑》 ,他说,“当时这首歌本来是给一个女子乐团编排的,但她们后来没演成,我就用到自己的专辑了。我觉得这首曲子很好玩,观众的反应也很好,用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和乐器来表演和演奏现代的曲子,而且这首曲子非常适合唢呐演奏,我在河北艺术学院的时候学的是戏曲,表演起来得心应手,我能把握那种欢快的感觉。 ”
除了唢呐,王文尧还跨界做过导演,王文尧说,“以前在河北省武警文工团当团长,我必须得懂导演,这些工作占去了很多时间,但确实耽误了专业,为了能再提高专业,为了业务,我后来放弃了很多。我下半生要用唢呐继续为广大军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