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顿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简介
佚名 网络I. (00:50)Moderato con moto - Agitato - Tempo primo(中庸的行板—激动地—回原速)
II. (10:35)Vivace - Cadenza(活泼的华彩乐段)
III.(19:00)Passacaglia(帕萨卡利亚)
于1940年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是一首非常出色的小提琴协奏曲。这是因为:
1.这首协奏曲富有时代特点,是一首承上启下的作品。它既有十九世纪或以前在作曲技巧上的严谨,也有新世代作品的感情多变和突破性的无调风格。一新一旧的两个极端在Britten的协奏曲里得到极佳的平衡。其实他这过人特点贯彻于他所有的作品之中,也是他能在近代音乐史中占一席位的重要原因;
2.自古以来,小提琴协奏曲,包括四大协奏曲,总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譬如第一乐章冗长,第二乐章偏弱, 第三乐章又太短等等;然而Britten的协奏曲却一章比一章强----它有一个声先夺人的第一章,第二章有一个不落俗套的华彩乐段,第三章更包括了凄冷,欢愉,舞蹈和进行曲等等桥段,实在让人美不胜收;
3.这乐曲有着丰富的现代化感情,让我们更容易发生共鸣。譬如第一乐章的感怀时势,第二乐章的疯狂谐谑,第三乐章的悲喜交集等等,都注入了浓浓的二十世纪情怀,并以高度艺术的手法使其在乐曲里得到了充分表现。音乐语言则与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既有形似之处,更有神似之处,也难怪两人会相互欣赏而成为好友!更值得一提的是,珍妮·杨森(Janine Jansen)那充满真情的小提琴演奏,让人从她那沉湎其中的投入表情与近似癫狂的肢体语言,便可感受到旋律中的谐谑、疯狂与凄怨了。
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1976),是英国二十世纪的代表作曲家。自幼从母学习钢琴,十七岁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钢琴,四年后辍学,为剧院和制片厂创作戏剧和电影音乐。1939年旅居美国,从事指挥和钢琴演奏。他在创作中尊重本民族的传统,又大胆吸收和运用现代派的风格、技巧。他与同期的作曲家一样,处于一个古典音乐为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所冲击的年代;物质生活的丰富,城市扩大,农村缩小,人们追求物质享受,但却心灵寂寞孤单。另一方面,世界并不安宁。像Britten 就经历过了20-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迎合人们鉴赏力的变化,和反映新世代的快速节奏,这个时期的音乐家,包括Britten,其音乐都是快者充满疯狂和抗争,慢者则充满寂寞和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