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音乐不是考验孩子,而是考验家长的耐心和责任心
佚名 网络题记:有人说,孩子学音乐不是考验孩子,而是考验家长的耐心和责任心。其实我们细细想来,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坚持不了,而是家长的懈怠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孩子的学习半途而废。
在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经常有家长会说,在课堂上孩子出奇地听话,琴弹得好,学习效率也很高,但是一到家里就完全变了样,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不愿意练习,练习时又开小差、小动作不断等等。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这都是因为家长在家里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孩子练琴时,你在干什么呢?在一旁玩手机、煲电话、看电视、聊天,甚至在打麻将,孩子能不分心吗?如果你就是上述家长之一,那你的行为就会影响到孩子练琴。怎么解决?办法很简单,孩子练琴时你要停止手中的事,尽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如果你想让孩子学好,但又无法停止手头的事务,那就最好让孩子坚持每天去老师那里学习。这两种选择都是要你舍得付出,一个是全心全意地投入精力和时间,一个是更多的物质支持。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的态度和理念非常重要。有的家长总是以学习内容多、学习进度快为标准,认为孩子学得多、学得快就好。老师要让孩子学得多,多布置作业就能很快见成效,但是这种不量力而为的做法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囫囵吞枣地进行大量的学习和练习,可是到最后什么曲子也弹不好,错音错节奏,甚至犯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还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弹琴习惯。比如不科学地用力、没感情地乱弹等。
如果老师让一次错音一大把、曲子完全不符合乐曲要求的弹奏通过,那他肯定是一位不负责任、误人子弟的老师。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记住,有一些乐曲需要孩子反反复复地练习,而一节课是不可能完成所有学习内容的,演奏技巧、乐曲内容、思想情感的表达等都是互相支撑的,一项没做好都不合格。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
很多孩子一开始对学琴充满兴趣,学得也很轻松,但学到一定程度时就学不下去了,原因很可能就在“多”和“快”上。试想,大量错误堆积的音乐谁能受得了?这个时候音乐对孩子来说便不再是充满乐趣的了。问孩子所弹何物,不知道,为什么弹,不知道。没乐趣、没目标、不知为何学,这样的音乐学习想必大人也很难坚持下去吧?
有的孩子考完钢琴10级后就抛出一句“我再也不要弹琴了”,想想这是多么可悲,学琴竟让他如此痛苦和煎熬。对于目前的器乐考级热,很多孩子考完业余10级就不再碰琴了,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弹琴的顶端,殊不知真正的音乐之路才刚刚开始。然而音乐对于那些被逼迫学习的孩子来说或许并没有那么美好,这都源于家长的不理性思考和孩子的音乐基础知识匮乏、兴趣不够等。
对于业余学琴的孩子来说,学习音乐不单单是学习一门乐器、一种技能,而是学习一种文化,它会内化为一个人的气质。另外,学琴也是培养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如果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能有这样的态度,我想这对其他任何学习都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更应该是寓教于乐,并且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