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少年精通乐器登上央视,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培养?
佚名 网络四五层的书架上满满都是各式各样的书,这是11岁的杜若祎的书架。从两岁开始认字到现在,他已经看了三百本左右的书籍。自幼,杜若祎便对中国文化有着孜孜不倦的渴求。
2岁认字,3岁看书学诗,4岁看《三国演义》,6岁奕棋,10岁给自己未来的孩子写家书,11岁把中学要学的古诗背完了,钢琴十级、古筝十级,还会弹奏古琴,现场配合成方圆的吉他,杜若祎低眉信手弹古筝的沉静模样隐然有大师风范。
好读书终日不倦撒贝宁说杜若祎“他的人生一点也没有浪费。”在众人看来应该是忙碌的日常,杜若祎却自称“闲童”十分享受“忙”于学习的过程
正如这首《唱游》所唱的“心中无忧事,恰似少年时”心闲之处,自得其乐。杜若祎在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每当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总会收到粉丝的私信。
这样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为什么我家的孩子只要开始练琴或者学习就会犯困,一座在琴凳上就要去喝水上厕所?学习了那么久还没有长进?一提到练琴学习就开始变得懒散起来……
作为琴童家长当我们了解了孩子教育的核心方式 也许在孩子学琴过程中能够轻松的解决一些问题。
积极情绪的引导 练琴不是洪水猛兽
一到练琴时间孩子表情就不乐意了
家长可以在孩子练琴之前明确练习目标,让孩子有目标意识,并立奖惩机制(注意不要以娱乐方式作为奖励)
总是在一个地方练的不好,孩子不耐烦
要告诉孩子,任何事情不是很容易完成的,家长可以将自己都某种经历讲述孩子听让孩子知道哪怕是一个小挫折,克服后都是一种大进步。
练琴时不专注,找借口喝水上厕所
营造安静的氛围,让孩子在练琴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不迁就孩子的坏情绪
询问为什么不想坚持了,告知孩子放弃带来的后果和坚持的后果。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在一件事情上坚持自己的看法并告诉孩子这件事做与不做的后果。
例如孩子说不想练琴,讨厌练琴
家长不要迁就孩子说“这个练完今天就不练了”这类话。告诉孩子放弃练琴的后果。
第一,前面学的成果都白费了 而且我们会损失一笔钱 这钱时父母辛苦挣来的
第二,任何人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都不是容易的 如果在练琴这件事上都不能克服困难 以后在其他地方遇到困难怎么办?选择放弃吗?
分析坚持学琴的后果
第一、当你学会弹钢琴并熟练运用他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一种从未体验的快乐
第二、大家都会把你当作学习的榜样。
第三、练琴的过程遇到很多困难都被你一一克服 其他的困难我们一样能克服。
引导孩子学会反思避免负能量爆棚
练不好也不要自责,考级失败的原因,找出出错的原因。
谱子是否真的背熟了,不仅能做到从头到尾熟练的背谱,也要分段熟练的背下来。
考级的曲子是否能在任何一架钢琴上都能熟练弹出。
体会反思结果带来的成就感
是节奏不对还是?情感不对?反思失败的原因 家长要及时灌输正能量,避免孩子落入负能量的深渊。
父母沟通的作用
对孩子的语言沟通
不用语言暴力,和孩子说要注意不要不耐烦,试着把孩子当作同时朋友一样去沟通,注意孩子的感受。
对老师教学的沟通
孩子学琴进步太慢怎么办?与老师沟通孩子的问题 一起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有重要的活动会耽误孩子的练琴怎么办?
和老师商量是否可以将课程提前完成,或者上完课再参加活动,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请假 这样不仅会让孩子不重视练琴还会觉得练琴是一件很累赘的事情。
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成方圆认为,儿童教育应寓教于乐。
“把音乐和诗词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更容易去接受,让他们更容易去产生兴趣。”
用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 让他们在快乐中去接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识,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所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音乐会 让孩子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练琴的过程中学会感受音乐,不至于觉得练习是一件特别枯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