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弹奏技术的两大派别丨车尔尼的紧中求松派与李斯特的松中求紧派
佚名 网络车尔尼是钢琴家兼作曲家,假设他是紧中求松派的权威,他所写的几百首钢琴练习曲则为此派的技术训练提供了手指快速跑动的重要教材。李斯特是车尔尼的学生,是作曲家兼钢琴家,假如他是松中求紧派的开山鼻祖之一(肖邦可能更早于他),那么,他的所有炫技作品则为此派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中求松派弹奏莫扎特、海顿的作品,从技术上讲是游刃有余,因为风格上没有要求宏亮的音响,用指掌、腕、肘关节的力量弹奏基本足够。车尔尼的练习曲是对古典时期钢琴弹奏方法的归纳总结。在技术训练上,车尔尼练习曲已经满足不了贝多芬大部分奏鸣曲对音量的要求,更不能达到李斯特作品要求的音响幅度。为了寻找力量的来源,一部分紧中求松派加强了对手指进行垂直高抬指的训练,其结果是,练习越勤奋,得职业病的概率越高。有一部分则探索加强大臂的重量来解决力度的问题,但不放弃紧中求松派的标志性手型:握苹果、握鸡蛋、撑雨伞……在指、腕关节发紧的状态下加入了大臂的重量,要求指尖象钢筋铁骨,要有强大的支撑,要落地生根。可想而之,职业病像流感那样迅速蔓延开来,势如破竹。
另外一部分适当地放松了手指手腕关节的紧张度,尝试在大臂的重量弹奏和指尖的前后方向勾指弹奏中寻找新的能量来源,表面上仍然保留车尔尼派的手型,对一些演奏家来说,在扩大音量和音色的美化上,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改良,但这很容易迷惑一些仿效者,以为要保留强有力的手架子,从而导致仿效者手部受伤。
松中求紧派的鼻祖李斯特是从车尔尼阵营出来,独创了自己的弹奏门派。刻意写下的炫技部分为勾着手指用指尖弹琴者设下了重重障碍。一些车尔尼派的演奏家年轻时还可以弹一弹李斯特的炫技作品,中年以后就弹不动了。松中求紧派的特征是:全身的关节尽可能放松,手无定型,指无定势,跟随音乐的需要,弹奏时顺其自然。一切由身体主导,想强即强,想弱即弱,拈取鸿毛,抓抬重物,均在意念之中。从技术层面而言,李斯特派弹奏车尔尼的练习曲如履平地,车尔尼派弹奏李斯特的炫技之作如登泰山。更重要的是,李斯特派的弹奏方法不仅可以琴、体合一的去表现音乐,还可以在练习或演奏中强身健体,不使关节受伤。此法惠及千百万弹钢琴的普罗大众,一定会被广大习琴者采纳。
了让大家对这两大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特意将部分优酷网上的演奏家作了弹奏派别的分类,有得罪之处望专家们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