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44(双钢琴版)Piano Concerto No 2 in G, Op 44 (2 Piano)
佚名 网络Piano Concerto No.2 in G Major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2 in G Major Op.44 ,作于1879年,这一年正是柴科夫斯基不幸的婚姻破裂的时期,在1879年10月11日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谈到自己的心情时说:“我现在越发感到,没有工作我真是活不下去了。数日前,我开始打从心底对态度漠然的自己感到不满,我预见这种态度逐渐会酝酿发展成为懒惰,并且发觉我所追求的就是工作,要开始慢慢适应它才好。”
此曲呈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然而鲁宾斯坦当时因身患结核病,身体急速衰弱,已无法再行演奏,而于翌年溘然长逝。此曲在1882年3月18日于莫斯科首演时,担任钢琴独奏的是泰尼耶夫,由安东·鲁宾斯坦担任指挥。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G大调,4/4拍,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从乐队全奏开始,钢琴随后反复。第二主题转为降E大调,在弦乐震音上,单簧管和圆号奏出引子,紧接着钢琴平稳奏出第二主题。在展开部中钢琴有长达79小节的华彩,其长度是呈示部的一倍半,是再现部的两倍以上。再现部依原型再现更加华美绚丽,第二主题以降B大调进行,最后乐章强有力地结束。
第二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3/4拍,三部曲式。这个乐章中有制定的小提琴和大提琴独奏,与钢琴占同等地位,管弦乐方面显得收敛多了。由此有人认为柴可夫斯基是在模仿巴洛克协奏曲,以三重奏形式来写中间乐章。当然这种说法并无明确的根据。乐曲由弦乐器的合奏开始,独奏小提琴随后奏出引子主题,独奏大提琴也奏出互成对比的主题,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二重奏持续发展,直至钢琴出现。中间部分转为b小调,由主部主题后半部分派生出的乐思加以展开,第三段是将主部予以变奏,乐曲在钢琴的连续滑奏与琶音声中结束。
第三乐章,热烈的快板,G大调,2/4拍,自由的回旋曲式。其结构图示为:A-B-C-A-B'-C'-结尾。主题A由钢琴以强大的气势奏出,在弦乐拨奏的伴奏下突进。B段由钢琴以2个八度音程的齐奏出平易亲切的主题,此旋律移入木管,钢琴便以高音为之装饰。随后圆号一面吹奏对比主题,一面轻快地进行,在弦乐与管乐交织演奏之后,钢琴收尾而进入C段。 C段的主题也以八度齐奏方法为中心,之后由木管予以发展后,突然形成狂乱的乐思,在钢琴的下行装饰音型上,乐队加入强音形成高潮。之后是A段的再现,B ‘段用d小调处理,C’段转为F大调,进入结尾时,G大调的A段主题要素出现,华丽的钢琴应答,又强有力地收拢。在长大的延长记号之后,弦乐的拨奏引发出钢琴流泻般的声音,乐曲逐渐趋于激昂,同时加进定音鼓的连击,最后在连串不绝的强奏声中结束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