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琴专业练琴
佚名 网络此文献给所有的专业学生,以及有志于从事音乐事业的学生及老师。顺便说明,本文所陈述的练琴方式不完全适合初学者或是自娱自乐的业余学生,希望初学者或是业余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选取练习手段。
练琴是每个学音乐的人所必须从事的一个活动,也是贯穿一个音乐家一生的工作,首先我们要先明确练琴的目的。
我觉得练琴是把自己头脑中所想到的变成现实的一个过程,也是把一部音乐作品从谱面变成现实的一个过程。我个人反对,把练琴作为自我欣赏或是音乐欣赏的一个过程。说到练琴,很多人都崇尚一天练八个小时,或者更多,最少也要练四到六个小时。其实从实际上讲,练琴的时间应该有这么多,而且多练并不是坏事,但是要看怎么练。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也在琴房里整天的蹲,练,但是效果其实不怎么样。其实我觉得,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如果一次高度精神集中的状态保持2个小时左右,恐怕就会很累了。所以说一次性练琴的时间不应该超过两个小时,要把一天想练的八个小时或是更多的小时分成几个部分去练,而不是要一次练上很久。如果精力不集中的话,练习也就没有价值。
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可以长时间的做到精力集中,所以每个人在这方面都要找到自己适用的时间,一旦发现精力不集中,就应该马上停下来进行休息。现在说实际的练习,很多人练琴的时候都强调在音乐上了,其实我觉得并不完全是这样,最起码在一开始不是这样的。我认为如果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就过分的强调音乐,必然会忽视一些技术问题,而在练习开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把所有的技术问题解决了。很难想像如果每弹一两页就会出现个别错音的演奏会有什么音乐美感可言,尽管很多人,甚至很多钢琴家都说弹错音没什么,但是现在不是二十世纪初,由于钢琴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能做到演奏的技术完整性,那么如果我们再弹错音就只能说明我们学艺不精了。
开始练一首新作品的时候,首先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读一遍谱子,当然要看人的实际能力,有人看着谱子在脑海里就可以形成声音,然而有人不能,我在这里只是希望不能的人能够好好训练这种能力,让自己能够掌握这种能力,这是一个音乐家的基本能力。当然这个浏览的过程也可以在琴上进行,但是我觉得还是要有这种能力比较好,因为有些时候在我们需要用钢琴的时候,有可能会找不到钢琴。看谱子也好或是在钢琴上浏览也好,目的是为了了解作品都写了什么,实际的音响是什么,最低等的要求,就是知道实际音响效果是什么,这样即使弹错了音也会知道,让作品在脑子里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当然,随着人的音乐素质的提高,通过读谱能读出来的东西就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人都不会读谱,自认也只是刚刚入门。)那么脑海里的音响和实际效果也就越明确。
读过谱子以后,第一次在琴上练习这部新作品时,先要把指法确定下来。因为指法是很关键的,找出自己最合适的指法,然后一定要写在谱子上,如果不写的话很容易就会忘记。当然不用一开始就把整部作品的指法一下都写出来,但是先要写上一部分。在确定了指法以后,就是真正练习的开始。 很多人都说要分手练,慢练,但是很少有人说到底怎么分手练,或是怎么慢练。当然,有些东西是不能分手练的,比如双手交替进行的地方,是不可能分手练习的。其实分手练和慢练都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小段的练习,很多人一下子练一页,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因为在练习中需要高度精神集中,一开始练东西,就练上一页,而且可能还是单手,那真是弹完一遍,简直就是在识谱。弹完了手上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脑子里也没有什么印象。
所以练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作品分成小块去练习。像古典作品也许可以一次练习四个小节或是八个小节,我建议就不要再多了。而浪漫派或是印象派的作品就不要这么多了,我觉得有些时候一小节李斯特的作品或是德彪西的作品音符的数量恐怕要比两句莫扎特奏鸣曲多。这些时候选取的小节的数量就要量力而行了。说了这么多分手练和慢练,还有小段练习,到底是为什么?这和练琴的核心内容有关了。我们练琴中,很重要的就是,形成一种反射,要知道,在手指的动作重复一定次数以后,手指就会形成反射,也就是说手指可以不经过大脑思考自己弹对。这种反射是很重要的,但是这种反射是通过重复得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钢琴家经常练琴是千百遍的练习一个困难片段,这种练习就是让手指形成这种反射,是他们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做到弹对这个片段。
那么我们再说说在这种重复练习之前要做到什么。 在这种重复练习开始之前,首先要做到这个片段在技术上和音乐上的正确性。首先是技术,要在很平静的心态下很集中的去练习,用耳朵去听,是否每个音都达到标准,耳朵其实是最好的老师,不会倾听的人就不可能练好琴,然后要知道音乐的走向等等,然后在很慢的速度上练成型,然后再慢慢提速,达到所需要的速度,提速的问题在后面还会具体的说。一旦完成了这一切,也就是说能把这一句或是一段,或是一小节弹对了,那么就可以进行重复,但是重复练习的时候耳朵必须跟着,也就是说必须要使每次重复都达到自己觉得好的标准,而且要努力保证每一遍都是正确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在连续五到十遍都正确了以后,其实就基本行成了反射,再进行重复就可以做到真正的自动化了。
在作品中的一段已经在技术上比较好的完成了,那么就可以在音乐上进行处理,这个时候,所有的音符全在手中了,而且技术艰难的片段的演奏也比较自如了,那么在音乐的处理上就更容易控制了。 至于提速,很多人都抱怨自己弹得不够快,或是速度上去了,弹得却不够清楚。听一下古尔德的一些录音,他可以弹的出奇的快,然而却很清楚,当然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所谓提速的过程,也是慢慢加速的过程,如果说我现在练习的速度是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六十,我不可能马上就弹到原速一个二分音符等于八十八(也就是说一个音符等于一百七十六)的速度。需要的练习,就是如果开始练习的速度是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六十的话,那么最多一开始只能把速度提到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六十五到七十左右,因为这点微小的速度变化,我们的肌体几乎感受不到,对于听觉来说变化也不是很大,(这个时候一定要用节拍器)就这样慢慢地提速,慢慢地接近原速,如果在某一个速度觉得有点吃力,手指跟不上了,或是耳朵跟不上了,要马上退回来,用更小的步伐进行提速。
最后说说背谱子,很多人都说自己笨背不下来谱子,其实背谱子不难,如果你按照上面说的方式练琴,估计等你练下来了也就背下来了。但是最重要的是了解作品的结构,作品的材料组织,了解和声的结构,这也是处理作品的一个依据。不过从实际意义上讲,练琴的目的,其实和工人工作差不多,使作品在一个理性的环境下进行处理,使每一个细节和音符都融入自己的血液,能精确的轻松的控制作品的每一个音符,那么在演奏的过程中就越容易把自己的情感贯穿进去。另外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如果你在理性的角度把一个作品练习处理的很好,能够自动达到这个水准,那么即使发挥不好,也不会低于这个练习的水准,所谓的大师就是这个水准很高,也就是说,一些钢琴大师即使自己认为自己弹得很糟糕,也不会有失水准的,因为他们没有情感爆发的机械演奏,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