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让孩子学钢琴的心理
佚名 网络钢琴是乐器之王,钢琴曲是阳春白雪,那天籁之声能牵动人的心弦。 音乐更是人类和上帝对话使用的语言,掌握了这个语言,就等于在心灵里多开了一扇窗户。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开始学钢琴,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惜财力,精力,时间,前仆后继,奋不顾身的投入到学琴大军中来,我们究竟问没问过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我们支付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孩子欢乐的童年之后,我们换回来了什么?
以我个人和几年来接触过的琴童家长来看,孩子自己开始学琴并不懂为什么,而家长的目的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陶冶情操型;实现梦想型;盲从型;成名成家型;实用型; 而家长们自身更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教师型,投资型,刽子手型,赌徒型,玩票型,和参与型。
陶冶情操型: 就是把钢琴学习看作是情商教育的一个环节,把音乐作为载体,把学校教不到的知识/情商教育(或很少教到)通过学习音乐利用课外时间补充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是为了孩子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能保有一个高尚,优雅的情怀,和超然洒脱的处世态度。
实现梦想型:每个人都有梦想,当自己实现不了时,就转而寄托到他人身上,不管孩子是否喜欢,把自己的梦想强加成孩子的梦想,梦想本身就是有点虚无缥缈的东西,是现实生活的调剂品,但人可以有多个梦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梦想。
盲从型:看到别人学,自己的孩子也要学,听说钢琴家风光,也想自己孩子风光,这类家长多数对钢琴/音乐学习缺乏了解,没有自己的观点,就是虚荣心作怪,也是家长孩子放弃学琴最快的。
成名成家型: 就是从小就把孩子捆绑在钢琴专业的独木桥上,孩子有天分还好点,要是不具备那么多的天分,那这孩子可就惨了。依我看,现在学琴的孩子最后百分之九十九是较难成为钢琴家的。
实用型:上学加分。 找个办法把孩子出去有可能学坏的时间给占上,防患于未然。把孩子从电子游戏中拉出来。将来孩子可以弹琴教琴挣钱谋生,通过弹琴可以扩大社交范围,有利于孩子的事业发展,总之就是要看得到摸得着的回报。
在这熙熙攘攘的学琴过程中,大家就又看到了心态,行为各异的家长们了。教师型家长,本来自己不懂音乐,偏偏爱教孩子弹琴,纠正手型,错音,煞有其事,给孩子是越教越懵, 你要能教,还花钱请老师干吗啊。投资型家长: 把买琴,上课,自己搭上的时间算得清清楚楚,时刻算计着投资的回报率。刽子手型:简单,粗暴,急功近利,用棍子打,用绳子捆,孩子一走神家长就气,孩子两走神家长就火,孩子三走神大把掌就上去了,快赶上奴隶主了,不是自己的孩子啊?是学琴重要还是快乐重要? 赌徒型家长; 把自己的身家都押上了,就等着孩子给赢回来点什么,有点自私了吧?自己赌把孩子带上干什么?学琴不是赌,对家长来说是奉献,是把自己的光去照亮孩子的未来,家长自己并不求什么回报。玩票型的:经济宽松了,可以负担好琴了,别人的孩子弹琴了,把自己的孩子也送上车,至与这车开到哪里,不管不问,学不好赖老师赖孩子就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参与型;这类的家长继承发扬了东方文化的美德,就像是一颗蜡烛烧光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注视自己的子女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默默的风里来雨里去分秒不差得把孩子送到老师家,不管孩子走到哪里,都为他高兴,都为他加油。
我真希望所有的琴童家长,抛去虚荣,放松心态,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等他们长大了,上大学了,结婚了,事业有成了,再想领他学琴也没机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