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剧中感受浪漫(3)
佚名 网络西方歌剧经历了漫长的兴衰,那么中国的歌剧又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五四运动后,中国有了自己的本民族“歌舞剧”,戏曲在中国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此,当时的歌剧先驱者提出“必须对西洋歌剧进行改造,让它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大众审美”。这种民族化的改造有一代表人物,叫黎锦晖。他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黎锦晖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教育事业的拓荒者。“九一八”事变后,全国的抗日呼声高涨,中国歌剧界的文艺工作者们瞬间有了一个积极创作的理由,他们对歌剧的摸索日益活跃,试图用这种艺术形式唤起爱国精神,鼓励全国人民一致抗日。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出现了“延安秧歌剧运动”,代表作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之后,延安鲁艺工作者们创作并演出了歌剧《白毛女》,这是中国歌剧史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包括另一部伟大的作品《秋子》,在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创作并演出,文艺工作者们利用一切文艺形式为抗战服务,在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些凝聚了多位艺术家的心血的歌剧作品,在中国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歌剧迎来有史以来最好的稳定发展黄金期。《马克.波罗》《江姐》《第一百个新娘》《情人》《屈原》《伤逝》《原野》以及交响歌剧《木兰诗篇》等等,歌剧的数量和质量都令人瞩目。从前面举例的这些代表作名字来看,我国歌剧的诞生与成长不光和艺术上的进步有关,还和国家命运、时代脉搏、社会进步、人民的追求有关。中国歌剧的发展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
长长的故事讲完了,视角回到当下。从作品名字上看,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歌剧,在本质上都是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去演绎天地人生、世间百态。舞台上的一切就像是白日梦,通过艺术的浪漫方式去编织梦想、宣泄情绪、呐喊与嬉笑怒骂。每个角色代表的都是一群人,无论唱得有多浮夸,歌剧艺术家们都是极力通过故事,引导我们在歌剧中遇见卸下面具的自己。
要说歌剧是浪漫的,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诗意歌剧本身是诗意的产物,创作、导演都需要有捕捉灵感的天赋,这种灵感用在歌剧中的角色身上,找到世俗生活中很难用文字或是语言的形式呈现的那些感觉,其实就是对生命和人性的反思。在人的潜意识中,会渗透出内心深处的灵魂声音,梦想源泉,诗意这种感觉,心怀美好的人才有,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带着诗意去表演、去观看表演,才能与剧情共鸣。设想人只关注吃喝拉撒,而没有梦想和尊严,这和路边的小猫小狗有什么区别?歌剧艺术教我们学会卸下伪装,遵从真实的感觉,常常与自己对话,放下名利束缚,找回久违的感动。就像歌剧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独白那样,能活得真实,在当下的社会是一种稀缺能力。
★纵情作曲家在创作歌剧时必定是纵情的,每一部歌剧都是他们情感与才华的结晶,无法纵情创作的艺术家,难以孕育出拥有巨大情感张力的作品。歌剧演员在舞台上的哭、笑、深情、激情、同情、愤怒,或是虚伪,都是作曲家对人、事、物的态度。演员用歌唱的形式高唤醒观众的情绪,每一段演唱都试图点燃你内心的情感,歌剧通过纵情歌唱来成就它的艺术价值,完成艺术使命。人生也是一个个大舞台,你是主角,有擦肩而过的过客,有命中注定的相遇,你的剧本什么样,由自己决定。总有些人习惯不断隐藏、压抑自己的情感,对人对事表现出冷漠,当生命处在麻木冰冷的状态里,人是把自己放在“边缘化”的角落里的。这一潭死水的人生,怎能收获幸福?释放情感,表达真情时不刻意伪装,纵情地去拿起与放下。当你把自己放在主角的位置上,像一个观众那样观看自己的“话剧”,就能感悟到温度才是支撑一个好剧的根本,没有纵情的演绎就没有非凡的价值。烟花易逝,在空中绽放的那一刻才有了意义;生命本没有意义,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赋予了它意义。
★生活人生如戏,生活如歌剧。歌剧,不仅仅是音乐的堂皇,更是对生活深邃的表达。舞台上的人物形形色色,各怀心事,喜怒哀乐面面俱到,歌声中的起起伏伏,是在讲述人生的高高低低。一部歌剧论有着什么样的结局,向观众展现的都不外乎“有情有义、有声有色”。前面提到的经典之作,有的讲爱情,有的讲道义,有的讲神话,也有讲小人物的故事。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什么题材的歌剧,都是以表达情感为主旨,追求抒情性和戏剧性为目的,所以说歌剧本身就具有浪漫色彩。歌剧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中的浪漫,用讲故事的形式二度创作,我们在欣赏歌剧的同时,也在感受自己生活中的浪漫时刻。
如何让生活浪漫起来?首先你或你的伴侣得是一个自带浪漫气质的人,浪漫是一种能力,还真不是用节日礼物的价格来衡量的。真正的浪漫是最朴实、最本质的,不用心的浪漫都只是走个形式。就如早年的歌剧都是给权贵看的,布景豪华、演员穿着华丽、观众也必须盛装出席,看上去很有派头,去看歌剧是一件高大上、极其浪漫的事,但总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现代歌剧更具人性化,它们面向的是真正喜欢歌剧艺术的人,所以一切身外之物都根据人物和剧情的需要去设计,简朴、自然的风格不但没有让人感到掉价,反而让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欣赏和理解歌剧本身。观众的浪漫回忆被唤起时,歌剧的美感才能实现共鸣,这种自然产生的浪漫,从来不能用金钱去衡量。
浪漫是生活的调味剂,浪漫的人大多都很有情趣。这里的情趣是指拥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有一颗慈悲的心,还有无限的激情去抵御生活的平淡。像歌剧演员那样酣畅淋漓地活,去热情,去探索,保持时刻感受浪漫的心灵,给人以与众不同的魅力。每天做一些充满趣味的事:雨中漫步;去世界各地看夕阳;在温暖的落地大窗户前给爱人冲一杯热咖啡;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孩子躺在大自然数星星;或是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但是忠于自己的选择。于己于他人,“浪漫”是多么珍贵的生活状态。
浪漫始终离不开幻想,歌剧也是。歌剧带给我们的不是超现实主义的白日梦,而是用夸张的表演批判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抱怨,艺术家们试图唤醒我们的浪漫体质,通过艺术的形式释放出热情的“浪”,去“漫”过世俗的平庸,漫过人生的悲欢离合,漫过命运的坎坷,引导我们逐渐脱离低俗趣味,释怀贪嗔痴。
莫莫给你的tips
正歌剧Opera Seria也被称作“庄歌剧”,盛行于17世纪,是传统的古典式意大利歌剧。题材庄重、严肃,音乐风格崇高华丽,对歌唱技巧有很高的要求。题材多是古代神话故事、英雄传奇或严肃的悲剧,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演唱。
喜歌剧Opera Buffa,Opera Comique又被称作"谐歌剧",盛行于18世纪。具有喜剧因素,正歌剧衰退后兴起,题材短小,音乐轻快。喜歌剧和正歌剧相对立,题材多来自日常生活,凸显平民化,幽默的主题描绘普通民众的生活情节。
大歌剧Grand Opera盛行于19世纪的法国,多采用历史题材,具有史诗性。音乐华丽恢宏,内容严肃,场面浩大,经常穿插芭蕾舞,大歌剧大多用法语演唱。
轻歌剧Operetta又称“小歌剧”,盛行于19世纪的法国。比喜歌剧更加通俗易懂,常带有对白,更加大众化,具有娱乐性。它的音乐轻快幽默,有时又比较抒情。轻歌剧反映了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崇尚肤浅轻浮的艺术口味。
宣叙调Recitative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声乐体裁中类似朗诵的曲调,也称“朗诵调”,是歌剧演唱音调的一种形态、类型。宣叙调在歌剧中强调朗诵式、说话式的自然音调变化,在独白、对话的演唱中用来表现人物关系和剧情进展,其音高、节奏处理根据曲中言语的强弱变化而变化。不带明显的主题素材,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篇幅短小,具有自由的伸缩性,歌词常常作纯音节处理。它原本是与咏叹调并用的一种乐曲,常用在咏叹调前面,作为简短的叙述,具有中国民歌中"引子"的作用,并作为两段咏叹调之间的转换、过渡段落。宣叙调在一部歌剧中往往以配角登场。
咏叹调Aria歌剧中的独唱形式,大量出现在歌剧和清唱剧中。它既可以是一个人的独唱,也可以是重唱。歌剧中的咏叹调既讲究旋律线条又注重发挥声乐技巧,是一种优美动听的抒情曲调。在剧情重要时刻,由某一角色在特定情境中抒发内心情感,倾诉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咏叹调一般由主角独唱,在一部歌剧里至少有一首,有时也会有多首。它的作用就像是戏剧中的"独白",用来展现人物特征。它往往也是最精彩的唱段,结构完整,需要演员掌握高难度的演唱技巧,还可以拿出来单独作为音乐会的独唱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