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小知识
佚名 网络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者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的材质,比如普通的镍银合金到专业型的银合金,9K和14K金等,90后中学生多使用笛头纯银或纯银长笛,较受欢迎的牌子有爱攀、阿塔斯和吉普特,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玻璃长笛。传统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温暖、细腻,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广。不同材料的长笛完全根据演奏者的爱好选择。但是在乐队中应该统一使用一种长笛,以得到最和谐和饱满的音响效果。
长笛知识简介
简介
乐器名称:长笛(Flute)
乐器本调:C 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小字一组C——小字四组C。
结构组成:管身(含吹节, 主节和尾节)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普通型:无缝镍银管,专业型: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清新、透彻,色调是冷的。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 据说是最古老的长笛-爱佳Xxx乐器
长笛(Flute)为吹孔气鸣乐器,广泛用于现代管弦乐队,有时用于军乐,也常用于独奏、重奏。它的家族有短笛、高音长笛、中音长笛、低音长笛等,而以伯姆式C调标准笛为其代表。长笛为管弦乐队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一般交响乐队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规模较大者再加中音长笛。作为独奏乐器,长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 小调奏鸣曲》等。用钢琴、竖琴、吉他或乐队伴奏之独奏曲、协奏曲等曲目也极多。在室内乐中,长笛加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成为管四重奏;再加圆号,即成管乐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种组合,如W.A.莫扎特写了3 首长笛四重奏,用长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组成。长笛本家族也有多种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长笛等搭配成长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长笛的流传已有好几个世纪,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当时它还只是竖吹的上面开孔的 粘土管。最初由德国人律利(1633-1687)和罕德尔(1685-1765)发明创制,称德国笛。到了海顿所在的年代(1732-1809),长笛已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19世纪初, 随着特奥巴尔德·波姆发明的按键装置(后来亦被用于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等),长笛完成了定型。
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 而且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独奏乐器。
长笛的种类很多,除常见的普通C调长笛外,还有降D、降E调长笛,G调次中音长笛,C调低音长笛等,不过应用较少。
它的家族横吹笛最早于12世纪从亚洲传入欧洲,形似中国笛子(无膜的闷笛),约600余年不断改进,始成现代长笛。中世纪期间,早期的无键长笛主要用于军乐。至17世纪中叶始作为重要乐器,用于歌剧和宫廷乐队。长笛的首次重大改进,在17世纪后期,由法国人木管乐器制造家J.奥特泰尔及其家族完成。而更重要的根本改革,则是在19世纪30年代初,由慕尼黑的T.伯姆作出。
构造与发音原理 长笛为木质或金属管状体,全长62厘米,笛头闭塞,塞头距管端约5厘米,笛尾开放。为便于携带与调音,由2或3段插接组成。笛身为圆柱体,内径1.9厘米,从与笛身插接处起,其内径至塞头渐缩细为1.71厘米。以离塞头1.7厘为中心,开椭圆吹孔,上覆吹孔盖,开同样椭圆孔,与吹孔相连,使盖面与孔壁形成锐角,气流即冲击此边棱,激棱发音,管壁开指键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键启闭,以变换开管长度,产生不同音高。
音域音色及演奏技巧
音域 音色
古六孔横笛的音域仅有两个八度多。后屡经改进,19世纪初为d1——a3,有完全的半音阶。伯姆长笛扩展为c1——d4。现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长笛制作日精,指法屡有创新,专业型笛尾加长,可下行至b音,此与吹奏#f4等泛音有关。因此目前音域扩展为b——#f4,共44个半音。
b为极端音区;低音区c——g音色钝、浓,强奏无效,中强以下有效,弱奏时大调音色冷漠凄凉、小调音质柔和,更多用在乐队中的独奏段落;中音区g1——g2音色柔美温存,透明纯洁,发音稳定;高音区g2——g3音色清晰开朗,音色饱满;超高音区g3——c4,音色尖锐刺激,穿透力极强;#c4——e4为极端音区。长笛的音色与其他木管乐器相比,其音色由于缺乏谐音,显得冷漠,音响力度弱,表现力不够丰富,音响也不如其他木管乐器丰满,因此长笛不适合模仿人声。但正由于这样的特点,常常用来表现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鸟以及回声等等,有其独特的能力。
演奏
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锐角发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松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键孔上逐渐滑闭,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时哼唱:在演奏长笛的同时哼唱;④模拟打击乐:快速拍打音键,同时口中发出咂舌的“嗒”声,可发出模拟打击乐的声音效果;⑤呼啸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气,同时按乐谱快速移动手指,造成啸声效果;⑥模拟铜管乐器:两唇紧贴吹口,开小孔吹气,发音如同小号。上述各种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锋派音乐中常大量应用。
应用与曲目
长笛为管弦乐队中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一般交响乐队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规模较大者再加中音长笛。作为独奏乐器,长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小调奏鸣曲》等。用钢琴、竖琴、吉他或乐队伴奏之独奏曲、协奏曲等,曲目也极多。在室内乐中,长笛加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成为管乐四重奏;再加圆号,即成管乐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种组合,如W.A.莫扎特写了3首长笛四重奏,用长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组成。长笛本家族也有多种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长笛等搭配成长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历代大作曲家都有长笛曲目创作,如巴赫的 6首奏鸣曲,3首《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组曲》;L.van贝多芬的《B大调奏鸣曲》;莫扎特的3首协奏曲;A.维瓦尔迪的13首协奏曲;G.P.泰勒曼的12首幻想曲;G.F.德尔的7首奏鸣曲;J.海顿的协奏曲与3首奏鸣曲。
中国作曲家的长笛曲目,主要有贺绿汀的《幽思》、《牧童短笛》、田保罗的小奏鸣曲《清晨》和黄虎威的《天山之歌》等。
长笛族系 短笛,一种较常用的小型长笛。管长仅为长笛之半,在交响乐队中多由第3长笛手兼用。短笛为
C调,音域d2——c5。记谱与长笛相同,而实际发音高八度,为所有吹管乐器中的最高音乐器。音色尖锐,光辉明亮,穿透力极强。在配器上,无论规模多大的乐队中,用一只已足可扩展音域,增大纵深能力。对于铜管乐队尤其重要。常用于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终乐章的胜利进行曲中,用它来增加巍然屹立、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的《第六交响曲》第4乐章中,用短笛来描绘雷电轰鸣的场景。□。П。穆索尔斯基在交响诗《荒山之夜》中,用它来描绘群魔乱舞时阴森凄厉的哭声。
为短笛写的独奏曲有维瓦尔迪的4首协奏曲等。
中音长笛,1854年为伯姆所创制的G调笛。基本形制是将C调长笛放大加长,指位指法不变。G调长笛长82.75厘米,内径为2.6厘米,音域g——c3。发音丰厚甘醇,洪亮有力,从pp到ff始终如一,听起来颇似圆号。在室内乐、重奏及交响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低音长笛,C调,较标准长笛低一个八度,笛头下端的管,拐两个弯而直下。在近代作品中,它的地位日趋重要,尤其是在长笛合奏中,能使音色浑然一体,可与弦乐重奏媲美。
长 笛 结 构 图 示
Tone Hole Names:
长笛结构示意图笛身部件名称:
Crown 笛头塞
Embouchure Hole 吹孔
Lip Plate 或
Embouchure Plate 嘴唇贴盘
Tenon: the bit of the headjoint that goes inside the barrel 或 Head Receiver. Socket. Box. Barrel 笛头连接套
Rib in the USA
加强筋(美)
Strap in the UK
加强带(英)
Post or Pillar 支柱
Hinge tube(USA) 轴套(美)
Barrel tube(UK) 轴管(英)
C on back 背面C音孔
G# on back 背面G#音孔
Saddle: UK term for soldered tone hole
接口:英制焊接笛身
Spatula: USA Touch Piece or UK Key Touch
any touch piece or button other than pad cups that are used to activate keys (e.g. G# Spatula)
G#按键压板,用于打开G#按键
Clutch: arts to close lower line remote cup and upper line remote with A
连动按柄:用于控制与A音孔键连动的孔盖
B Foot Joint B型笛尾
Gizmo D,C#,C 全闭合按杆
Adjustment Screws: strategically located on some flutes to adjust key alignment
调整螺钉:按一些长笛产品的需要配置,用于调整按键连动的协调
长笛结构分析(笛头、笛尾)-爱佳Xxx乐器长笛结构拆分图[ 笛头、笛尾 ]
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者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的材质,比如普通的镍银合金到专业型的银合金,9K和14K金等,90后中学生多使用笛头纯银或纯银长笛,较受欢迎的牌子有爱攀、阿塔斯和吉普特,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玻璃长笛。传统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温暖、细腻,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广。不同材料的长笛完全根据演奏者的爱好选择。但是在乐队中应该统一使用一种长笛,以得到最和谐和饱满的音响效果。
[本段]简介
乐器名称:长笛(Flute)
乐器本调:C 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小字一组C——小字四组C。
结构组成:管身(含吹节, 主节和尾节)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普通型:无缝镍银管,专业型: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清新、透彻,色调是冷的。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 据说是最古老的长笛-爱佳Xxx乐器
详细介绍
长笛(Flute)为吹孔气鸣乐器,广泛用于现代管弦乐队,有时用于军乐,也常用于独奏、重奏。它的家族有短笛、高音长笛、中音长笛、低音长笛等,而以伯姆式C调标准笛为其代表。长笛为管弦乐队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一般交响乐队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规模较大者再加中音长笛。作为独奏乐器,长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 小调奏鸣曲》等。用钢琴、竖琴、吉他或乐队伴奏之独奏曲、协奏曲等曲目也极多。在室内乐中,长笛加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成为管四重奏;再加圆号,即成管乐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种组合,如W.A.莫扎特写了3 首长笛四重奏,用长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组成。长笛本家族也有多种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长笛等搭配成长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长笛的流传已有好几个世纪,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当时它还只是竖吹的上面开孔的 粘土管。最初由德国人律利(1633-1687)和罕德尔(1685-1765)发明创制,称德国笛。到了海顿所在的年代(1732-1809),长笛已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19世纪初, 随着特奥巴尔德·波姆发明的按键装置(后来亦被用于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等),长笛完成了定型。
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 而且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独奏乐器。
长笛的种类很多,除常见的普通C调长笛外,还有降D、降E调长笛,G调次中音长笛,C调低音长笛等,不过应用较少。
它的家族横吹笛最早于12世纪从亚洲传入欧洲,形似中国笛子(无膜的闷笛),约600余年不断改进,始成现代长笛。中世纪期间,早期的无键长笛主要用于军乐。至17世纪中叶始作为重要乐器,用于歌剧和宫廷乐队。长笛的首次重大改进,在17世纪后期,由法国人木管乐器制造家J.奥特泰尔及其家族完成。而更重要的根本改革,则是在19世纪30年代初,由慕尼黑的T.伯姆作出。
构造与发音原理 长笛为木质或金属管状体,全长62厘米,笛头闭塞,塞头距管端约5厘米,笛尾开放。为便于携带与调音,由2或3段插接组成。笛身为圆柱体,内径1.9厘米,从与笛身插接处起,其内径至塞头渐缩细为1.71厘米。以离塞头1.7厘为中心,开椭圆吹孔,上覆吹孔盖,开同样椭圆孔,与吹孔相连,使盖面与孔壁形成锐角,气流即冲击此边棱,激棱发音,管壁开指键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键启闭,以变换开管长度,产生不同音高。
音域音色及演奏技巧
音域 音色
古六孔横笛的音域仅有两个八度多。后屡经改进,19世纪初为d1——a3,有完全的半音阶。伯姆长笛扩展为c1——d4。现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长笛制作日精,指法屡有创新,专业型笛尾加长,可下行至b音,此与吹奏#f4等泛音有关。因此目前音域扩展为b——#f4,共44个半音。
b为极端音区;低音区c——g音色钝、浓,强奏无效,中强以下有效,弱奏时大调音色冷漠凄凉、小调音质柔和,更多用在乐队中的独奏段落;中音区g1——g2音色柔美温存,透明纯洁,发音稳定;高音区g2——g3音色清晰开朗,音色饱满;超高音区g3——c4,音色尖锐刺激,穿透力极强;#c4——e4为极端音区。长笛的音色与其他木管乐器相比,其音色由于缺乏谐音,显得冷漠,音响力度弱,表现力不够丰富,音响也不如其他木管乐器丰满,因此长笛不适合模仿人声。但正由于这样的特点,常常用来表现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鸟以及回声等等,有其独特的能力。
演奏
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锐角发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松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键孔上逐渐滑闭,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时哼唱:在演奏长笛的同时哼唱;④模拟打击乐:快速拍打音键,同时口中发出咂舌的“嗒”声,可发出模拟打击乐的声音效果;⑤呼啸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气,同时按乐谱快速移动手指,造成啸声效果;⑥模拟铜管乐器:两唇紧贴吹口,开小孔吹气,发音如同小号。上述各种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锋派音乐中常大量应用。
应用与曲目
长笛为管弦乐队中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一般交响乐队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规模较大者再加中音长笛。作为独奏乐器,长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小调奏鸣曲》等。用钢琴、竖琴、吉他或乐队伴奏之独奏曲、协奏曲等,曲目也极多。在室内乐中,长笛加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成为管乐四重奏;再加圆号,即成管乐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种组合,如W.A.莫扎特写了3首长笛四重奏,用长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组成。长笛本家族也有多种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长笛等搭配成长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历代大作曲家都有长笛曲目创作,如巴赫的 6首奏鸣曲,3首《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组曲》;L.van贝多芬的《B大调奏鸣曲》;莫扎特的3首协奏曲;A.维瓦尔迪的13首协奏曲;G.P.泰勒曼的12首幻想曲;G.F.德尔的7首奏鸣曲;J.海顿的协奏曲与3首奏鸣曲。
中国作曲家的长笛曲目,主要有贺绿汀的《幽思》、《牧童短笛》、田保罗的小奏鸣曲《清晨》和黄虎威的《天山之歌》等。
长笛族系
短笛,一种较常用的小型长笛。管长仅为长笛之半,在交响乐队中多由第3长笛手兼用。短笛为
C调,音域d2——c5。记谱与长笛相同,而实际发音高八度,为所有吹管乐器中的最高音乐器。音色尖锐,光辉明亮,穿透力极强。在配器上,无论规模多大的乐队中,用一只已足可扩展音域,增大纵深能力。对于铜管乐队尤其重要。常用于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终乐章的胜利进行曲中,用它来增加巍然屹立、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的《第六交响曲》第4乐章中,用短笛来描绘雷电轰鸣的场景。□。П。穆索尔斯基在交响诗《荒山之夜》中,用它来描绘群魔乱舞时阴森凄厉的哭声。
为短笛写的独奏曲有维瓦尔迪的4首协奏曲等。
中音长笛,1854年为伯姆所创制的G调笛。基本形制是将C调长笛放大加长,指位指法不变。G调长笛长82.75厘米,内径为2.6厘米,音域g——c3。发音丰厚甘醇,洪亮有力,从pp到ff始终如一,听起来颇似圆号。在室内乐、重奏及交响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低音长笛,C调,较标准长笛低一个八度,笛头下端的管,拐两个弯而直下。在近代作品中,它的地位日趋重要,尤其是在长笛合奏中,能使音色浑然一体,可与弦乐重奏媲美。
长 笛 结 构 图 示
Tone Hole Names:
Crown 笛头塞
Embouchure Hole 吹孔
Lip Plate 或
Embouchure Plate 嘴唇贴盘
Tenon: the bit of the headjoint that goes inside the barrel 或 Head Receiver. Socket. Box. Barrel 笛头连接套
Rib in the USA
加强筋(美)
Strap in the UK
加强带(英)
Post or Pillar 支柱
Hinge tube(USA) 轴套(美)
Barrel tube(UK) 轴管(英)
C on back 背面C音孔
G# on back 背面G#音孔
Saddle: UK term for soldered tone hole
接口:英制焊接笛身
Spatula: USA Touch Piece or UK Key Touch
any touch piece or button other than pad cups that are used to activate keys (e.g. G# Spatula)
G#按键压板,用于打开G#按键
Clutch: arts to close lower line remote cup and upper line remote with A
连动按柄:用于控制与A音孔键连动的孔盖
B Foot Joint B型笛尾
Gizmo D,C#,C 全闭合按杆
Adjustment Screws: strategically located on some flutes to adjust key alignment
调整螺钉:按一些长笛产品的需要配置,用于调整按键连动的协调
历史与发展
长笛是现代已知的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笛 ”这种称呼被古人用来统称其他所有的管型乐器,包括各种横笛和竖笛,而并不体现他们之间的差异。
石器时代的人们因为不满足于苇管单调的声音,所以在野兽的腿骨上打上洞,制造出的就是最原始的笛子——骨笛;现代长笛的祖先,并不同于现在的其他一些笛子。尖头笛和鸟嘴笛通常被认为是现代长笛真正的祖先,但这两者本身同长笛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十七世纪前就已经相当流行的尖头笛,它本身的前身是一种古竖笛——一种结构简单,管身有音孔,同时又有音键的竖笛,靠簧片发声。这种小笛子在民间很流行,现在依然能找到它的变种。长笛另一个近亲祖先就是横笛,它的祖先是从亚洲流传而来的芦笛。横笛的特点是它已经不使用簧片,而是在管身侧面打开一个“吹口”,更接近于今天的长笛,但是横笛在十七世纪前的地位却是远远在竖笛之下,十七世纪后,横笛的优点才渐渐地被肯定,成为乐队中稳固的成员。而尖头笛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有限,在横笛日趋流行的时期,尖头笛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只有在古老的乐曲和博物馆中才能找到了。
横笛不同于尖头笛的没落,横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种种改进。音孔和音键的数量慢慢地增加到现代长笛的标准,并且设计出了分节的笛身——这种新的设计使得调音变得更容易。长笛必须的机械结构也得到逐步的增加,结构与今天的长笛已经十分的类似。
其中与现代长笛最接近的是一种老式D调德国长笛,据记载这种德国长笛大约在1667年左右在管弦乐队中出现,自从芦笛从亚洲传入欧洲后,德国就是成为其发展的中心,德国长笛的名称也因此而来,不过这种德国长笛本身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直到20世纪初,仍然保留了原来的特点和用途。这种德国长笛后曾在法国得到一些发展,之后传回了德国,德国的长笛演奏家兼数学家特奥巴尔德·彪姆Theobald Boehm (1794-1881) 根据之前英国人威廉·哥登的理论,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式长笛:这种长笛使用的是金属的材料,金属材料的使用使长笛更耐用,零件更容易在工厂中批量制造,金属长笛的音量也比传统木长笛大,更适合在大型音乐厅表演。此外还有锥形的上管和管体厚度、音孔直径、音孔之间的距离等一系列特定的规格,这些数据使得长笛的音准进一步得到提高,这种长笛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被称为彪姆系统的按键结构。彪姆系统是一种多键联动的设计,按下一个音键,与之关联的另一键也会自动按下,这样使一个手指就能按下两个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