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一文搞懂压缩器
佚名 网络压缩器作为录音、混音中不可或缺的音频处理设备之一,它的原理是什么呢?不同的旋钮都是什么含义?参量如何设定?在使用时它会对声音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又有哪些使用的注意事项呢?接下来的内容一定不容错过! 初学者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有的效果器都加一遍,参数设定也按照既定的套路,然而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加,以及没搞清楚参数调节会带来怎样的声音变化,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做法是,不论是使用压缩器还是使用其他音频处理设备,都要在操作前清楚地知道自己期待一个什么样的声音,明确最终目的,然后再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效果器去实现。 压缩器是常用的声频处理设备之一,它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功能丰富的工具,有很多使用方法,在录音时,使用压缩控制声音的动态以免造成削波失真,或者在混音时进行动态的控制以及音色的塑造,母带处理阶段使用压缩来进一步控制动态,压缩器在流行音乐制作中的使用频率不亚于均衡器。压缩器的处理对象是声频信号的动态范围,顾名思义,就是当一段信号超过设定的门限后,会对超过的的部分做一定比例的压缩。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指的是在某一指定时间内,声源产生的最大声压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压缩的过程就是把大音量调小,从而缩小整个音频的动态范围,整体结果就是大音量和小音量之间的差别缩小,听感上的对比没有那么强烈,声音的细节也更容易被听到。
1
压缩器的核心参数以及参数设定
如果对压缩不是特别了解的新手,可以使用压缩器本身自带的一些预置(例如下图),但要想真正的用好压缩器,还需要深刻理解每一个参数的含义。 (注意:上图是Pro tools中自带的压缩器,不同的压缩器有不同的界面布局,可调整的参数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1. 压缩比 ( Ratio )
即压缩器工作时,表示对超过预定电平的信号的压缩量,或者说决定了过冲信号(Overshooting signal)向门限电平的衰减程度。1:1表示不衰减,为恒定增益。当压缩比为4:1时,表示压缩器会将超出门限电平部分的信号衰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以此类推,例如,当压缩比为2:1,且输入信号超过门限的部分为2dB,那么压缩器会对信号进行1dB的衰减,所以输出信号为1dB。如果信号超出门限6dB,压缩比为6:1,同理,超出的部分会衰减5dB,所以压缩器的输出信号仅超出门限1dB。以上两个例子中显然后者的压缩强度更大,压缩效果更明显。一个压缩器最大的压缩比是∞:1,这个压缩比会将任何过冲信号衰减到门限电平。
(不同压缩比对波形电平包络的影响)
2. 压缩门限 ( Threshold )
即压缩器产生压缩动作的电平条件,超过门限的电平将会被进行压缩处理,而低于门限值的电平则不会处理。压缩门限是连续可调的,其值设定的越高,意味着超过门限的信号越少,也就是信号被压缩的可能性越小。门限控制有两种方式,即可变门限( Variable threshold )和固定门限(Fixed threshold),采用固定门限的压缩器会通过控制输入增益来控制门限电平。至于对超出门限的电平进行怎样的压缩处理,则由压缩比来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当压缩比为1:1.或者门限设定高于音频的电平值时,压缩是不起作用的,当门限越低,或者压缩比越大,音频被压缩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3.建立时间(起始时间 Attack time)
指的是从没有进行压缩处理至达到规定压缩比处理之间的时长,也就是说建立时间能够决定增益衰减产生的速度。起始时间的变化通常在0.01~250ms之间。 建立时间短不容易漏压缩,但是会损伤音头,降低冲击感。用快速的建立时间来处理人声时,每当人声信号突然上升时,压缩器就会立即产生衰减,所以压缩效果非常明显,人声的动态会被削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人声情绪的表达。 建立时间长容易造成漏压缩,但是会保护音头,几乎不会让压缩处理对原始的起振过程产生影响,从而继续保持声音的起振感和冲击力。对于打击乐器来说,很容易对比出较长的建立时间对保留声音原始起振过程的作用,可以通过下面对军鼓信号的不同处理来对比出这种效果。对于人声来说,用高强度的压缩、长的建立时间来处理,很容易造成电平上的爆破音,因为压缩器不能够对人声信号突然上升的阶段进行快速的处理,这就会使得电平波动明显,这也是通常不太希望得到的声音。 4.恢复时间(释放时间 Releasetime)指的是压缩器处理起作用过渡到不进行压缩处理之间的时长,也就是说恢复时间能决定增益衰减恢复的速度,恢复时间的变化通常在5ms~3s之间。释放时间短不会误压缩,但是噪声喘息现象比较明显,有明显的跳跃感。释放时间长误压缩的几率更大一些,同时有助于减少噪声喘息,比较平稳,但长的释放时间对于快歌来讲可能不是很友好,会导致一些快节奏的鼓点音头被压。
2
压缩器其他控制参数
1. 增益补偿 ( Make-up Gain )
增益补偿也可以称为Gain或者Output,它会对压缩过后的输出信号进行整体的增益补偿,也就是说,无论信号是在门限以上还是以下都会进行增益。压缩器降低了大响度信号的电平,所以经过压缩处理的信号通常会比原来更小声一点,所以使用增益补偿的目的是来填补因压缩而减少的电平,从而让信号的整体响度听上去是保持一致的。有些压缩器具有自动增益补偿功能,压缩器能够根据门限、压缩比和释放时间等参数设定情况,自动计算出所需要的增益补偿值,同时,具有自动增益补偿功能的压缩器仍可能会提供手动的增益补偿控制。
2.硬拐点( Hard-knee )和软拐点( Softknee )拐点指的是压缩比数值产生变化的那个点,通俗地来说,拐点就是在没有压缩以及有压缩的那一瞬间的过渡方式,它的位置是由门限来决定的。硬拐点是直接从无压缩状态跳到设定的压缩比状态,有非常鲜明的分界点,压缩效果也非常明显;软拐点是在门限两侧形成对等的压缩比变化区域,即从1:1逐渐过渡到设定的压缩比的状态,能够在无压缩和被压缩状态之间形成圆滑的过渡,软拐点的处理效果更加柔和不易被察觉。当处理需要更加圆润些的人声时,软拐点是非常有用的。 3. 增益衰减指示表(Gain reduction meter )
这个表在压缩器中是最有用的表,它的作用主要包括:
显示当前的增益衰减量,这个量能够提示我们适合的增益补偿值为多少
压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压缩是什么时候停止的
为起始时间和释放时间提供视觉上的指示
3
压缩器与均衡器的使用顺序
压缩器与均衡器是我们在日常混音中最常使用的两种声音处理设备,关于使用顺序这个问题,在混音中应该是一个永远讨论不完的话题,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一切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因为通常会发现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会有压缩在均衡前使用的情况,也会有均衡在压缩前使用的情况。 均衡在处理声音的音色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声音的动态范围,而压缩器在处理声音动态时,也会对声音的音色产生影响,所以无论如何去排列这两种处理处理顺序,都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新手来说,在动态和音色这两个方面中更侧重哪个,哪个就需要做更多的处理以达到效果,所以可以把更侧重这方面处理的设备放在最后环节。对于经验相对丰富的混音师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把握二者之间的连接顺序,将二者统一考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