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阮的音质采样与技术表现特性探讨
佚名 网络阮乐器最初出现在汉朝,至唐宋期间达到鼎盛,然后逐渐失传。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国后对中阮进行改良,并将其作为民间乐队中的中低音乐器进行演奏,由于缺乏专业的乐谱和演奏教程,因此采用演奏琵琶的方式演奏中阮,包括独奏曲目也大部分采用和借鉴琵琶的指法和标记。很多老师用弹片进行演奏,创作了许多独特的技巧和指法。为进一步提高中阮的发展水平,增强人们对这一乐器的了解程度,探究这一课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阮的音质采样分析
中阮是我国典型的弹拨型民族器乐,四弦十二品,琴身呈满月状。阮乐器虽然缘起于汉朝,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此名,原因是历史上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十分善奏这一乐器,因此后世将其命名“阮”。中阮作为竖抱弹拨乐器中的一种,其音色呈现出中低音的特点,弹奏时柔和恬静,浓浓的诗意经琴弦传播,弥久不散。 以《一意孤行》为例,这首乐曲中以中阮为主,古琴、琵琶等民族乐器为辅,节奏缓慢自然、悠然自得。中阮清明、圆润、柔和、丰厚的音色充分营造出一幅古香古色的画面,使人沉浸其中、欲罢不能。又以中阮协奏曲《山韵》为例,作为典型的中阮协奏曲,中阮在整个曲目中充分发挥出其明亮、柔美的音质,将空谷传响、自然和谐的景象体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作曲者的豁然与洒脱。以冯满天演奏的《天高云淡》为例,作为中阮演奏大家,冯满天手中的中阮更加具有个人风格,悠然而又丰满的琴声使平淡、坦然、无争、和谐的情绪被充分表达。
二、中阮的演奏技术表现特性分析
手腕角度:在弹奏中阮时,手腕要注重保持松弛状态,因为中阮在弹奏期间需要不断重复手腕转动这一动作,如果手腕转动的角度过大就会造成小臂肌肉过度紧张疲劳,从而影响演奏的效果,而手腕转动角度过小也无法达到弹奏的力度。从实践中发现,只有将手腕的角度保持在45度凸起,才能够实现最佳效果。 琴弦角度:一般演奏弦乐器时,弹拨工具与琴弦之间的接触角度应该为90度,例如在演奏提琴和胡琴类乐器时,弓与琴弦之间的角度保持在90度;在演奏木琴和扬琴等乐器时,槌落在琴弦上的角度也是90度,实践证明,90度的弹奏角度能够使琴弦受到最大的作用力,由此减少弹奏者在演奏时的发力,避免因反复动作产生疲劳感和紧张感,因此在弹奏中阮应该保持琴弦具备90度的接触面积。 持琴角度:古代的持琴角度与现代实际上是具有差别的,以琵琶为例,很多古代壁画作品中都显示演奏者持琴方式为斜放,这是因为古代演奏琵琶以拨片为主,而现代则以手指为主,因此现代持琴为竖直角度,这是为了使手指接触琴弦时满足90度,而手腕与琴之间的距离保持松弛的45度,从而使演奏的过程更加省力,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持琴角度进行调整,寻找最佳的演奏位置。 触弦位置:中阮演奏时的触弦位置为琴码和指板末端之间,但是不同的中阮具有琴弦粗细之分,因此演奏者的触弦位置也具有一定的差别。在实际演奏中,演奏者对四弦的触弦位置保持正中,而对三弦的出现位置下滑1毫米的距离,二弦和一弦依次下降,使演奏者的右手与乐器之间保持合理的斜度,从而使换弦弹奏更加科学便捷,使乐器发出更加饱满、自然、通透、松弛的声音。 弹挑方向:弹奏中阮时的挑拨方向要着重注意弦的位置,避免在弹奏时误碰到其他琴弦,从而发出杂音,因此要保持掌心向下倾斜约15度角,使手腕在不完全垂直的状态下向着面板方向上下摆动,从而保证弹奏的力度。例如在拨琴弦的时候要注重压住前面琴弦,即弹拨二琴弦时压住一琴弦、弹奏三琴弦时压住二琴弦。 弹挑要求:为了控制音色和音量,在弹奏过程中必须注重平均、力度、速度和耐力。在弹奏时保证各个角度和幅度都处于平均状态,并通过力度调整对音量的强弱进行控制,从而使乐器的声音更加富有表现力,同时练习弹奏时的手速,使其达到每分钟30~760次的无痕迹渐变,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注重耐力训练,使演奏体力保持充沛。 综上所述,针对中阮音质采样和技术表现特性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中阮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典型弹拨乐器,其音质在诸多乐器中具有显著特色,对中阮音质和演奏技巧的研究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并且在当今节奏飞快的社会中注入一丝诗意,使人们浮躁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