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五度圈,音乐这点事都在里面了!
佚名 网络本文作者:辰谙
相信每一个学过乐理的同学都会听说过“五度圈”这样的一个名词,或者在自己的乐理课本上也见过一个名叫“五度圈”的图表:
这个图表对于初学音乐理论的同学来说也许有些难以理解,故而在很多时候都被初学者忽略了。但事实上,这个图表在我们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是有着不小的作用的。
1
五度圈是什么?
其实,五度圈(Circle of Fifths)就是一个以纯五度(Perfect 5th Intervals)音程为间距,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排列所形成的一个圆圈。
纯五度这个音程关系在西方的传统音乐理论中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在功能和声体系里,相隔纯五度的两个音或根音相隔纯五度的两个和弦之间都是主属关系。比如C-G,D-A,E-B等之间都是这种关系。
而我们的五度圈,也可以看做是这种主属关系的一种较为直观的体现。图表上的相邻两个和弦的根音之间都是纯五度关系,也可以理解成主属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圈圈无论是从C开始、从G开始还是从别的地方开始,通过顺时针的向上纯五度关系(属关系)或者逆时针的向下纯五度关系(下属关系)的层层演变之后,最后都能回到最初的起点。
那么,这个五度圈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2
五度圈与调号
在初学者学习认识各种调号的过程中,五度圈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很多同学之所以对那些带着很多升降号的调号感到头疼,多半是因为对这些调号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法,比如记住一个升号的是G大调或e小调,两个升号的是D大调或b小调,如此这般之类的。
这样的记法其实很不明智,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当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引入五度圈之后,便会发现这个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我们可以发现,调号上的升号数递增的顺序正好是五度圈顺时针的顺序。即,C大调无升降号,C大调的属调G大调有一个升号,G大调的属调D大调有两个升号……
至于降号,我们可以发现,调号上的降号数递增的顺序正好是五度圈逆时针的顺序。即,C大调无升降号,C大调的下属调F大调有一个降号,G大调的下属调Bb大调有两个降号……
不仅如此,仔细观察,我们还能发现,这些被升或被降的音也有着一定的规律。
C大调无被升降的音,C大调的属调G大调的那个被升的音是F音,G大调的属调D大调的两个被升的音分别是F音和C音,D大调的属调D大调的三个被升的音分别是F音、C音和G音……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被升的音同样也是按照五度圈上面的顺时针顺序来的,即F、C、G、D、A、E、B、F#……
C大调无被升降的音,C大调的下属调F大调的那个被降的音是Bb音,F大调的下属调Bb大调的两个被降的音分别是Bb音和Eb音,Bb大调的下属调Eb大调的三个被降的音分别是Bb音、Eb音和Ab音……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被降的音同样也是按照五度圈上面的逆时针顺序来的,即Bb、Eb、Ab、Db、Gb、Cb……
在了解到这个规律之后,相信认熟调号的这件事就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3
五度圈与4536251
之前上过热搜的“4536251”,其实也是五度圈的一个衍变产物。所谓的“4536251”,就是一组在流行音乐中十分常见的和声进行。而这里的几个数字,其实是和弦级数的代号。
在C大调里,4536251代指的就是F-G-Em-Am-Dm-G-C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和声进行。你可能要问了,“F-G-Em”的这个部分跟五度圈好像没啥关系吧?
这个部分看起来确实没啥关系。如果想让它变得看起来有关系,就应该是“F-Bdim-Em”,这样就符合五度圈的五度下行了。
但是,我们要知道,在流行音乐里,“Bdim”这个减和弦一般用得较少,而与其结构有相似部分的G和弦特别是G7和弦则常常被用来代替其的使用。毕竟Bdim的组成音是B-D-F,而G7的组成音是G-B-D-F。
至于这之后的部分,则都符合了五度圈逆时针的五度下行的原则。
4
五度圈与副属和弦
五度圈的另外一个作用,可能就在于帮助我们改造一些基本的和声进行了。这种改造的基本方式就是在目标和弦之前插入一个“副属和弦”。所谓的副属和弦,其实是相对于调式主要的属和弦而言的。
以流行音乐中最常见的和声套路之一的“1645”为例子。在C大调里,1645指的就是C-Am-F-G的这样的一个进行。
这样的一个进行听多了我们也许就会感到厌倦,那么如何对其进行改造呢?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在五度圈里给目标和弦找属和弦。
翻阅五度圈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到,Am的属和弦是E和弦,F和弦的属和弦是C和弦,G和弦的属和弦是D和弦。那么别犹豫了,直接在和弦进行里按照五度下行的原则插入这些和弦吧,这里以插入属七和弦为例。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上的一组和声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一个进行不见得好听,或者说不见得符合你的这首作品的氛围。在实际的和声编配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进行考虑,再决定是否要加入这样的一些副属和弦来改造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