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背制作之厚度制作
佚名 网络加工厚度的过程中也有先后次序,否则会弄得不知道究竟哪里该去掉木料,或哪里已不能再减薄。厚度和分布区域处理不当,琴板的共鸣效果是不会好的。可大致地参考下述的程序进行:
1.吉他形框线之外的区域绝对要保持平整,既不可减薄也不可遭到损坏,否则侧板框就粘不牢靠,整个琴的坚固程度和共鸣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先加工上下两端两块最大的区域,也是琴板上最薄的两块区域,把它们制作成厚度均匀一致,误差不大于0.1毫米的薄板。这两块区域可以先留厚一些,即加工到还有浅浅的钻孔时,暂时不再减薄。待过渡区做好后,根据叩击声再均匀地一致减薄。
2.接下来加工中间的区域,但靠吉他形框周围的一整圈暂时不要减薄。中间区域虽然也按厚度分了区,但并不是制作成厚度均匀一致,彼此之间厚度决然不同,像一块块梯田样的区域。各个区的中间部分是做成所标的厚度,但周围要与相邻区域形成坡面形的过渡区,使琴板的内面也像弧度表面那样平滑过渡,过渡区也要均匀地减薄。不仅中间各区域间要相互平滑过渡,与两端厚度一致的区域和周边一圈也要平滑过渡。使整个吉他形框之内的弧形融为一体,没有突起突落坑凹不平的现象。另外要注意与两端区域连接时,不要改变已经做成厚度均匀一致的区域,而是减薄中间区域向它们靠拢。靠近琴角的地方很容易不知不觉地做得过薄,要经常测量这些部位。
3.中间最厚区域的中心要保留一小块厚度均匀的区域,这个最厚区可以略微向上靠,也就是向C点靠拢一点点,但不要往下靠。整个制作厚度的过程中要时时测量厚度,更妥善的是采用马赛克方法进行监控。加工到这时基本上接近完工,但究竟何时停止减薄要依靠叩击声的音调而定。
4.从古到今制作小提琴时都是靠用手指尖或关节叩击琴板,听琴板共鸣声的方法控制最终厚度,可以说叩击声是指导加工终止的信号,修理者也不例外。虽然近代已用各种仪器和方法进行测试,但对于提琴制作者来讲似乎增加了不必要的复杂性,而且引申出更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不过听叩击声是需要摸索一些经验才能掌握的,对音调的判别需要受过训练的耳朵,握琴板和叩击的部位要准确,否则会误人歧途的。
5.叩击声与木材的质地和厚度密切相关,质地松软的木料本身的叩击声音调偏低,用它制作的琴板要达到规定的音调必然会厚一些。据考证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的时代正处于一个小冰川期,全球的温度偏低使树木生长缓慢,因而木质坚硬对音频的传导速度快,本身的固有频率高。所以他制作的小提琴共鸣板的厚度都比较薄,音色和传远效果都极好。人们采用近一至二百年生长的木材制作的小提琴,都较难重复他的结果。加上因年代久远,当初也未妥善地保管好他的遗物,他的后辈也未把秘不外传的技艺继承下来,所以人们往往把他的一切都当作神话般的秘密。这里引发了一个间题,就是他所采用的琴板厚度显然是不能生搬硬套的。人们要根据自己用材和制作的经验,参考有关斯特拉迪瓦里的一切资料,决定各厚度区域在初步加工时应该保留的厚度。也就是说文献所提供的斯特拉迪瓦里提琴的厚度区域分布图,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照搬。而且根据我国提琴制作者介绍的经验,采用国内的木材制作小提琴,所采用的琴板厚度要比斯特拉迪瓦里琴厚一些。但一定要适当地增加厚度,以免使做成的共鸣板又厚又重,一般在所标的数值上加零点几毫米也就够了。
6.琴板加工到中间区域也接近所标的数值时,就要依据叩击声决定加工的终点。把琴板内面对着自己,用左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住琴板的一侧,形象化地讲相当于人胸部的乳头处。用右手食指或中指尖轻轻叩击琴板底部中间,靠近尾木块位置处的外表面,耳朵凑近琴板的内面应听到清晰明亮的共鸣声。小提琴的音调在降E4——升F4(字母之后的4表示钢琴上第四个八度)之间选择,中提琴在降B3-C4之间,大提琴是C3-升C3。为什么会有个范围呢?因为各人的经验和用材不同。以及为了匹配面板与背板之间差半个到一个音,而音调可以是面板高也可以是背板高,也有人认为两者音调一样为好,所以有个选择范围。如果想减轻琴体的总重量,不妨让背板的音调低一些。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手指捏的位置和叩击的位置有偏差,音调的高低就会不同,如叩击位置向上移音调就会变高,改变捏的位置会影响共鸣效果。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制作者的经验是最重要的因素,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体会才能掌握。
7.此时不仅要听叩击声,而且加工面要向四周扩展,把厚度一致的上下区域和中间过渡区域与四周一圈平滑地连接起来。但是四周只是在靠近它们的内边缘处形成缓缓的斜坡作过渡,当各区域已达到图上标的厚度而叩击声还不够低时,才更多地减薄四周区域。减薄时由里向外,逐渐扩张地形成斜坡,渐渐地向吉他形靠拢,千万要注意不要碰到粘侧板框的平面,而且不可减薄得太多,尤其是中腰处最好基本上是标准的厚度。一般情况下必然已达到需要的叩击声,如果还未达到就再均匀地减薄两端和中间的区域。过薄的共鸣板会使琴声很响,但不悦耳并且带空壳声,故碰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废弃。
8.此外,叩击声除了音调是个判断因素之外,共鸣声悦耳和持续时间长也是判断因素,当音调高低已接近时,一旦音色和共鸣有开始变差的趋势就立即停止。达到叩击声后就把内面刮光滑,把弧形面圆滑地连接起来融为一体才算完工。不过此时的叩击声是在琴边尚未修圆、边线还未安装、油漆前的修刮和刷漆还未完成前的叩击声,这些条件都会影响叩击声。所以一些制作者在叩击声还稍微高一些时就不再减薄,尽可能在未合琴前,把琴边尺寸做到位、边线做好、琴边修圆,再让厚度达到需要的叩击声,以减少不必要的不确定性。另外,修琴时即使听到同样的叩击声,共鸣板所处的条件与尚未完工的板也是有区别的,这就要靠个人的经验来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