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音孔制作
佚名 网络小提琴面板的厚度初步加工好后就要在面板上画出音孔,因为音孔周边的厚度比面板的其他部分要厚些,画好音孔后便于监控音孔周边的厚度,测量厚度时也能更为精确。制作音孔时虽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但音孔的最后形状是在加工过程中定形的。也因此各个提琴制作者所开的音孔在风格和艺术表现上会有特征性的区别。上珠与下珠之间的距离,一般在同一琴上高音和低音侧是一样的,但琴与琴之间会有差异。所以样板在制作过程中,也只是起到使音孔保持基本形状、位置和减少误差的作用。
小提琴音孔制作
1.面板厚度加工到接近理想的叩击声时,就要把音孔开好。这样更能准确地控制好音孔周边的厚度,既可观察又可直接测量边的厚度。
2.先把四个珠的圆孔做好,古代所有小提琴的珠大多是完美的圆形,推测是用木工钻孔工具加工的。锐利的圆柱形螺旋切口前有一个引导螺丝。把引导螺丝钻入珠的圆心,用手加压并作旋转运动,切割出完美的圆孔。为了避免反面的表面木料劈裂,操作分两步完成,先钻里面达一定深度后再钻外面,两次切削要保证引导螺丝与圆心正确对准。这种方法在古代的诗琴上就已应用,所以孔珠不是用刀手工制作的。当然如果有金属加工时用的中心钻,同样也能得到完美的效果。
3.用音孔样板对准位置后描绘出音孔的轮廓,镂空样板往往一次完成,不作过多的修正。纸实体样板则是先把孔体的上端曲线与上珠对好位置,用钉子钉住后描绘上半截孔体图形。之后把样板的下端曲线与下珠对准,下半截用钉子钉住后描绘图形,中间用笔或刀把上下两节孔体连接起来。或者把样板中间与琴马位对准,画出音孔的形状后,用笔或刀将上、下部弧线与珠相连接。这样不仅可调节音孔的总高度,而且孔体与珠的连接,以及孔体中间部分的连接,会出现形态的多样性,也许这样的方法正好符合艺术表现的需要。
4.在孔体部分钻些洞,用细锯条锯去掉余料后再用刀切削,切削时制作者又经常会不完全按照放样图。先从上珠处顶端圆弧的外侧开始切削,一直到下翅的尖端。再从上翅的尖端处往下,直到下珠底端的圆弧处。然后切削上珠处顶端的圆弧和上翅的直边,顶端圆弧的最高点与上翅角尖之间的空隙,安东尼奥·斯特拉第迪里只留零点几毫米,几乎只能让小刀的刀尖通过。但有些制作者如达萨洛会留得更宽些,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下珠底端圆弧和下翅也按同样方法切削。由于音孔切断了木纹,所以孔体的切口处可见到顶头丝,运刀时必须注意不要与顶头丝呛着走刀,而且刀刃一定要非常锐利。为了使音孔的边缘切削得更完美,可以用稀薄的明胶涂抹在音孔周围,待胶干后再切削可避免木料劈裂。
5.按照常规方法翅的直边、顶端或底端的圆弧,与珠的连接是直接相联的。但常由于放样时音孔会有长短,实体样板两端离珠的距离也因此不同。加上大师们常会即兴地沿着圆弧和翅的直边运刀,使得珠的形状变成椭圆、梨形或水滴样,或者扩大了珠的直径。翅的直边被延长或缩短,使翅变宽或变窄,甚至于翅的直边带些弧形。翅的尖端也不再处在顶端或底端圆弧的顶点处,或者翅尖离圆弧的距离明显加大。
6.音孔切削好后就以翅尖为圆心,画出两个缺口的位置。用刀和三角锉按尺寸加工缺口,缺口的尖端必须尖,但V形开口两侧的尖角却要修圆以增添美感。两个音孔内侧缺口尖端的位置必须正确,它不仅要对正板的中缝距顶端195毫米处,而且在以后安装琴马时,还要以它做为基准。音孔完成后,它的尺寸是:长70毫米,两孔上端间距41毫米,内缺口至面
板顶边195毫米。
7.音孔开好后继续完成面板的厚度制作,由于音孔的位置已经明确,也就不会把音孔周围做得过薄。因为音孔的外侧将来要与琴边相连接,边线处也要削低,所以孔体周边的厚度,靠中腰琴边处要比靠中缝处留得更厚些。至此面板的内面已均匀减薄,各处都柔和地连接成流畅而又光滑平整的弧形。
8.音孔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在面板的外表面,从下翅端头的直边处开始向上,用半圆刀挖出一条短槽。使下翅端头成下凹的弧形,与琴边的凹槽形成连接。而且与孔体下半截外侧凸起的弧形,形成由凸到凹的圆滑连接。有了这样的连接,使音孔漂亮地与整个弧度融合在一起。这道工序也可留到做好边线和琴边之后,在最后修整面板表面时一起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