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音孔的作用
佚名 网络小提琴音孔对小提琴声学品质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几乎与琴板的厚度和弧度同等重要。音孔体的内侧缺口不仅确定了琴马的位置,实际上在未粘音梁之前,也把面板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划分成两块面积和质量相等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如同背板厚度区域划分的上下两半部都可以说是小提琴的肺,而音孔是小提琴的喉和嗓子。
小提琴音孔
1.由琴马传递到面板的振动,可在面板上横向传播到上下区域,扩大了面板的振动面积,对振动具有放大作用。这种放大作用除了与面板的弧度、厚度和木料的品质有关之外,音孔放置位置的正确性、两个音孔之间的距离、音孔的斜度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面板的放大作用对于制作者具有极大的引诱力,琴马虽然把琴弦的振动传递给面板,但同时由于它的压力也妨碍了振动的传播。人们就想加大两个音孔之间的面积,使它有更大的自由振动面。但无论是加大音孔之间的距离,或者不改变上珠之间的间距,仅拉大下珠之间的距离改变音孔斜度以扩大面积,这样虽然扩大了中间部分的面积,但由于琴弦的振动能量是有限的,因此琴马能够带动马脚下面板振动的面积也有限。结果是振动反而局限于中间区域,不能广泛地传播到整个琴板。推动背板的力量也更微弱,后果是琴声柔弱肤浅、缺乏谐波和泛音,弓拉弦时响应也不灵敏,小提琴的音色和可演奏性都受到影响。
3.实际上琴声的连绵不断,除了振动在面板内横向传播外,面板通过琴马脚下的音柱把振动传给背板,背板起振后产生垂直方向的回顶。与此同时侧板也产生横向运动,加上琴箱内共鸣的空气通过音孔把振动向外传播,从而发出洪亮而又悦耳的声音。
4.音孔的位置、间距和斜度是古代小提琴制作大师们经过多代的摸索和改进而确定的,已成为提琴制作者们必定遵循的规则。如琴颈的中轴线要与尾木块的中线对准成一线,更重要的是这条线必须在音孔上珠圆心所在位置处,两等分中腰的宽度。克雷莫那学派非常重视琴颈应该与琴马、音柱、音梁、弦板、音孔上珠之间的区域处在一条直线上。两个上珠离琴边的距离要相等,两上珠内侧弧之间的距离必须与琴马的宽度一样,这里的误差常在0.5毫米之内。
5.两上珠内侧弧之间的间距基本上确定了马脚的宽度,以及音孔之间面板的面积。但若把琴马往音孔下端移动,即使音孔的位置是正确的,因为音孔下部有些向外偏斜,琴马所在处的面积变大,也会使振动局限于音孔的中间区域,从而减弱了振动的横向传播和对背板的推动力,使琴声浅薄虚弱、高音区发抖、低音区平淡,演奏时琴的反应不灵敏。但琴马的位置往上移,对音色的影响较小。
6.两个音孔之间的距离过宽,增加了中间区域的面积,无力的振动会使面板的叩击声变模糊。当然小提琴的音色也必然模糊不清。但距离过窄使中间区域的面积减小,同样会减弱振动,而且使面板的叩击声偏高,必然要减薄面板的厚度才使面板能更好地自由振动,以及达到需要的叩击声。薄的面板虽然声音较响,但不丰满、音色发噪不清晰。
7.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音孔体斜度与面板的等高线基本平行,从侧面观察音孔与侧板的弧形相平行。这样安排使中间的振动区域排除了各种不利因素,所以在制作等高线时也要顾及音孔的位置。
8.为使音孔体的形状美观,音孔各处的宽度要相互协调,并保持弧形的曲线流畅。与珠的连接也要做到珠联璧合,故翅的直边与珠连接处的尖角略微修圆些,而在端头圆弧处保持为尖角。一些制作者在翅的直边尖角和端头圆弧与珠相连接的地方,各延伸一段过渡的弧线,使珠的形状变成椭圆形或一滴水珠状。
9.音孔体的宽度要恰当,过窄不仅安装音柱困难,琴声也会软弱无力而且发闷。音孔偏大虽然声音洪亮,但发涩刺耳音色不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