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琴入门

频道主页

古人对于古琴的审美观是什么?在这方面有什么主要论述?

佚名  网络 

  问:古人对于古琴的审美观是什么?在这方面有什么主要论述?

  答:古人在古琴美学方面论述颇多,如明清之际徐上瀛在《谿山琴况》中就提出了有关古琴审美的 “二十四况”:“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还有冷谦的《琴声十六法》:“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再有清代王善《治心斋琴学练要》中的“总义八则”:“和、雅、清、静、圆、坚、远、情”。以及散见于各种著作中的论述,如西汉桓谭的《琴道》、嵇康的《琴赋》等等,都有着极其精妙的论述。古人这些论述从各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古琴的审美态度。虽然由于所处地域和着眼点不同等因素,造成了个人对于古琴审美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来讲都离不开一个“和”字。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古琴审美的追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追求“和”。

古人对于古琴的审美观是什么?在这方面有什么主要论述?

  那么怎样才可以达到“和”的境界呢?清人王善对于这个“和”字的解释可以说是非常独到并且具有代表性。他说道:“易曰保合太和,诗曰神听和平,琴之所首重者曰和也。然必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乃得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其要只在慎独。”(慎独:语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君子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谨慎不苟的心态。)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关键。他将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和琴连为一体,说明了所有审美都以人为主要对象。其目的都是强调达到人们自身的修身养性与自我完善,也就是说“和”的落脚点在人。从审美方面来讲,与其说是对琴(艺术)的审美,还不如说是对人(德)的审美更加贴切些。换句话说审美审的是你的“德”而不是“艺”。也可以理解为艺是手段,德是目的,通过艺的学习而达到提升德的境界,这才是古琴审美的关键。这也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只有提升了自身修养,那么你所演奏或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可以在美的方面更进一步。至于“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这也许只是达到“和”的一个必要基本功或过程而已。

古人对于古琴的审美观是什么?在这方面有什么主要论述?

古人对于古琴的审美观是什么?在这方面有什么主要论述?

古琴入门

战国古琴《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图片及鉴

战国古琴《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图片及鉴

古琴赏析

十大传世古琴有哪些?十大传世古琴简介欣赏

十大传世古琴有哪些?十大传世古琴简介欣赏

古琴赏析

古琴丝弦与钢丝弦有什么区别?

古琴丝弦与钢丝弦有什么区别?

古琴选购

漫谈琴曲《良宵引》

漫谈琴曲《良宵引》

古琴百科

古琴教学视频下载 | 杨青·从零起步学古琴视频教程全集

古琴教学视频下载 | 杨青·从零起步学古琴视频教程全集

古琴下载

吴景略古琴谱《胡笳十八拍》

吴景略古琴谱《胡笳十八拍》

古琴曲谱

琴遁集 古琴指法姿势 八法名实辨 擘托

琴遁集 古琴指法姿势 八法名实辨 擘托

古琴教程

古琴曲题解

古琴曲题解

古琴百科

古琴大师《李祥霆》简介

古琴大师《李祥霆》简介

古琴名家

古琴入门学习资料推荐

古琴入门学习资料推荐

古琴入门

学习一首古琴曲时都要注意些什么?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

学习一首古琴曲时都要注意些什么?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学

古琴入门

古琴谱的发展

古琴谱的发展

古琴入门

为什么我弹奏“奄”、“虚进复”、“跪指带起”等指法时弹出的音不响?

为什么我弹奏“奄”、“虚进复”、“跪指带起”等指法

古琴入门

琴有九德,那么有没有九德俱全的琴?

琴有九德,那么有没有九德俱全的琴?

古琴入门

古琴入门随谈

古琴入门随谈

古琴入门

为什么古琴可以留下这么多的琴书谱集而其他乐器却没有?

为什么古琴可以留下这么多的琴书谱集而其他乐器却没有

古琴入门

古琴可以自学吗?

古琴可以自学吗?

古琴入门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概念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概念

古琴入门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