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尼采蒂《双簧管奏鸣曲》Donizetti_Sonata for Oboe and Piano
佚名 网络 多米尼科·葛塔诺·玛利亚·多尼采蒂,又译唐尼采蒂,是一位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是1835年首演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
尼采蒂出生於贝加莫(Bergamo)一个并非音乐世家的穷苦家庭。但在1806年他成为西门·迈尔(Simon Mayr)在贝尔加莫的慈善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多尼采蒂以他的歌剧著名,不过他也写了不少其他格式的音乐,如教会礼乐,弦乐四重奏和一些管弦乐乐曲。他的弟弟朱塞佩·多尼采蒂在1828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宫廷音乐总监,为苏丹马哈茂德二世服务。
多尼采蒂作品的声乐风格,丰富了由罗西尼和贝利尼推至流行市场的美声歌剧基础。这三位作曲家的作品被视为19世纪初美声歌剧的典范之作。
多尼采蒂9岁入S.迈尔主持的教会音乐学校学习。迈尔很赏识他的音乐才能。1811年,迈尔资助他进入博洛尼亚音乐学院,从S.马太学习对位法。1817年回到贝加莫,由迈尔介绍,与威尼斯一家歌剧团签定合同,写了4部歌剧。这些属于习作时期的作品,比较平庸。这时他还写了大量的宗教音乐、管弦乐等器乐作品,表现出他在创作上一气呵成、快速多产的特点。
1822年,他的歌剧《格拉纳塔的佐拉伊德》在罗马演出,大获成功,受聘于那不勒斯的新剧院写作歌剧。此后他每年写2-5部歌剧,从短小的独幕滑稽剧到多幕的正歌剧。这些作品由于脚本的缺陷,都未获成功,但在音乐上已显露出G.罗西尼的影响和他个人的创作风格。
1830年,他的歌剧《安娜·博莱娜》在米兰演出成功,后又在巴黎、伦敦上演,使他名扬欧洲。他相继写出了《爱的甘醇》(1832)、《拉美莫尔的露契亚》(1835)、《军中女郎》(1840)、《嬖人》(1840)、《夏莫尼的林达》(1842)、《唐帕斯卡莱》(1843)等著名歌剧。1835年,他被聘为那不勒斯皇家音乐学院教授,1837年任该院院长。他曾两次去巴黎。1835年应罗西尼的邀请,到巴黎指挥他的歌剧《马林诺·法里埃罗》的演出;
1838年,由于歌剧《波利乌托》遭到禁演,再加上妻子病故和对音乐学院院长职务的厌倦,他移居巴黎。1842-1843年,访问罗马、米兰和维也纳,然后又回到巴黎迎接他的歌剧《唐帕斯卡莱》的上演。1845年,患麻痹病。1847年,回到故乡贝加莫。1848年4月8日,去世。
主要作品
《皮马利昂王》 (Il Pigmalione,1816年)
《勃艮第的亨利》 (Enrico di Borgogna,1818年)
《彼得大帝》 (Pietro il grande,1819年)
《格拉那达的佐拉依达》 (Zoraida di Granata,1822年)
《吉普赛女郎》 (La Zingara,1822年)
《阿尔弗雷德大帝》 (Alfredo il Grande,1823年)
《一个陷人困境的家庭教师》 (L'ajo nell'imbarazzo,1824年)
《利物浦的艾米莉》 (Emilia di Liverpool,1824年)
《阿拉霍尔在格拉那达》 (Alahor in Granata,1826年)
《艾维达》 (Elvida,1826年)
《维尔吉的加布里埃拉》 (Gabriella di Vergy,1826年)
《奥利弗和帕斯夸莱》 (Olivo e Pasquale,1827年)
《罗马逃逸记》 (L'esule di Roma,1828年)
《高康达王后阿林那》 (Alina,regina di Golconda,1828年)
《加莱城的吉安尼》 (Gianni di Calais,1828年)
《肯尼华特城堡》 (Il castello di Kenilworth,1829年)
《大洪水》 (Il diluvio universale,1830年)
《林勃塔兹的伊美尔达》 (Imelda de' Lambertazzi,1830年)
《安娜·博林娜》(Anna Bolena,1830年)
《爱情灵药》 (L'elisir d'amore,1832年),
《玛丽亚·斯图亚达》(Maria Stuarda,1834年)
《拉美莫尔的露契亚》 (Lucia di Lammermoor/Lucie de Lammermoor) 意大利语版首演于1835年 法语版首演于1839年
《罗伯托·德威瑞》(Roberto Devereux,1837年)
《阿尔巴公爵》 (Le duc d'Albe/Il duca d'Alba,1839年)
《联队之花》 (La fille du régiment,1840年)
《宠姬》 (La favorite,1840年)
《帕斯夸莱先生》 (Don Pasquale,18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