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频道主页

奥利弗·施内勒尔(Oliver Schneller)简介

佚名  网络 

奥利弗·施内勒尔Oliver Schneller,1966 - )生于德国科隆,在欧洲、非洲和东南亚长大。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特里斯坦·缪哈伊(Tristan Murail)学习作曲,于2002 年获得作曲博士学位。此前,他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师从李·海拉(Lee Hyla) 学习作曲并获得硕士学位,在此期间还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师从提亚·马斯格雷夫(Thea Musgrave)和约翰·科里利亚诺(John Corigliano),同时他也从事该大学电子乐录音室的设备设置工作。在求学期间,施内勒受到了许多著名作曲家的启发,如赫尔姆特·拉亨曼(Helmut Lachenmann), 布里安·芬尼豪赫(Brian Ferneyhough), 乔纳森·哈维(Jonathan Harvey)及乔治·本杰明(George Benjamin)。

奥利弗·施内勒尔的作曲作品着眼于创造一种乐器、建筑空间和现场电子音乐处理的共生网络。2002至2004年间,他担任法国声学及音乐调配研究院(IRCAM)的研究作曲家,与当代乐团(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一起演奏。2009年,他与西蒙·艾默森(Simon Emerson) 及娜塔莎·巴莱特 (Natasha Barrett),成为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ZKM Karlsruhe)的特邀艺术家,也是西南德弗莱堡实验录音室的一员。2013年,他也作为特邀艺术家参与法国广播电台G.R.M.录音室的工作。

奥利弗·施内勒尔(Oliver Schneller)简介

他的作品被众多著名的指挥家指挥,如伊蓝·沃可夫(Ilan Volkov)、乔纳森·诺特(Jonathan Nott)、斯蒂芬·阿斯勃瑞(Stefan Asbury)、提图斯·英格(Titus Engel)、乔纳森·史托克哈默(Jonathan Stockhammer),  皮埃尔-安德烈·瓦拉德(Pierre-André Valade)以及其他著名指挥家。他的作品被搬上各大国际音乐节,包括巴黎存在音乐节(Festival Présences Paris),巴黎弦乐四重奏双年音乐节,纽约MATA音乐节,美国檀歌乌音乐节(Tanglewood), 阿斯本音乐节 (Aspen), 水牛城六月音乐节(June in Buffalo), 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的“千禧舞台系列”, 共振艺术节(Festival Résonances) ,慕尼黑双年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柏林三月音乐节 (Maerzmusik Berlin),威腾新室内音乐节(Witten Tage für Neue Kammermusi),柏林Ultraschall音乐节,北京原声音乐节,2003新加坡国际华乐比赛(ICMC),东京竹布新视线音乐节。

他也曾受到多家广播电台的创作委托,如法国声学及音乐调配研究院(IRCAM)、 弗洛姆基金会(Fromm Foundation)、相约作曲家(Meet The Composer)、 法国广播电台,北京现代音乐电台、檀歌乌(Tanglewood),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斯图加特交响乐团西南德电台以及柏林戏剧节(Berliner Festspiele)。他的作品曾被多个乐团演奏,如现代乐团,当代乐团,探索乐团(ensemble recherche), 制造音乐乐团(musikFabrik)、强音乐团(Ictus)、短路乐团(Court-Circuit)、音乐光谱(Speculum muscicae )、湿墨乐团(wet ink)、 纽约新音乐乐团(New York New Music Ensemble)以及檀歌乌交响乐团。

作为萨克斯演奏家的施内勒曾与多位音乐大师的乐团演出,如乔治·卢塞尔(George Russell)大乐团,小泽征尔指挥的居斯塔夫·马勒青年交响乐团及檀歌乌交响乐团;他也曾以独奏身份参与谭盾作曲并指挥的《红色森林》演出。

除了作曲家的身份外,奥利维·施内勒也积极参与多个跨文化及跨学科的艺术项目。2004年,他作为创始人及艺术总监,在柏林创办了“追踪迁徙”(Tracing Migrations)音乐节,呈现了来自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及伊拉克当代新兴作曲家的作品。2005年,他与作曲家细川俊夫及赫尔姆特·拉亨曼(Helmut Lachenmann)一道在柏林世界文化之家策划了题为“东亚及西方的音乐之美观念”的项目。2006年,作为斯图加特世纪音乐组织的“世界互动项目”(World Interplay Projet)的一员,他为来自开罗的年轻作曲家们进行了一系列讲座及指导。1990至1991年,他在尼泊尔Kathmandu Goethe中心工作,专门负责一个旨在支持和促进本土音乐文化持续发展的项目。

施内勒曾在多个艺术机构及音乐节上主持及策划音乐活动,如ICRAM/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辛西那提音乐学院、竹布 (日本)、大邱国际音乐节(韩国)、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西南德弗莱堡实验录音室等。他获过多项殊荣,如哈佛大学的弗洛姆奖(Fromm)及ASCAP奖,也获得过多个机构的奖学金,如西门子音乐基金会、檀歌乌音乐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和马西莫别墅德国学院罗马奖。

施内勒的作品均由Edition Peters出版社出版,由Wergo, Mode Records,Hathut,Telo,Raumklang及CPO等唱片公司发行。

2009至2010年,施内勒代替Marco Stoppa教授在斯图加特音乐学院教授作曲;

2012至2015年,他担任汉诺威音乐学院的作曲系教授,在此期间也是Incontri-新音乐研究所的院长;

2014年,在达姆施塔特大学国际作曲暑期班执教;

2015年,在北京国际作曲工作室(BICW)执教;

2015年以来,他一直在纽约州罗彻斯特 Eastman音乐学校 Eastman 声音与研究录音室(Eastman Audio and Research Studio- EATS) 任教。 

奥利弗·施内勒尔(Oliver Schneller)简介

奥利弗·施内勒尔(Oliver Schneller)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肖邦的练习曲

肖邦的练习曲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巴赫的作品(按分类)

巴赫的作品(按分类)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肖邦的钢琴奏鸣曲

肖邦的钢琴奏鸣曲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大全_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简介

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大全_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莫扎特的弦乐二重奏大全_莫扎特的弦乐二重奏简介

莫扎特的弦乐二重奏大全_莫扎特的弦乐二重奏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莫扎特的长笛四重奏大全_莫扎特的长笛四重奏简介

莫扎特的长笛四重奏大全_莫扎特的长笛四重奏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

圣桑:《动物狂欢节》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语:Frédéric François C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语:Frédéric François C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简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犹太裔德国指挥家(克伦佩勒 Otto Klemperer)简介

犹太裔德国指挥家(克伦佩勒 Otto Klemperer)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恩里克·托塞利 (Enrico Toselli)简介

恩里克·托塞利 (Enrico Toselli)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夏尔-玛丽·让·艾伯·维多尔(法语:Charles-Marie Jean Albert Widor)简介

夏尔-玛丽·让·艾伯·维多尔(法语:Charles-Marie Jean Alb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韦伯: 第一和第二单簧管协奏曲

韦伯: 第一和第二单簧管协奏曲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拉威尔的《夜之幽灵》

拉威尔的《夜之幽灵》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威尔第 - 歌剧《茶花女》 Verdi: La traviata

威尔第 - 歌剧《茶花女》 Verdi: La traviata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查雅·切诺文(英语:Chaya Czernowin)简介

查雅·切诺文(英语:Chaya Czernowin)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拉科夫(英语:Nikolai Petrovich Rakov)简介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拉科夫(英语:Nikolai Petrovich Rako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阿隆.科普兰(Aaron Copland)墨西哥沙龙(El Salón México)

阿隆.科普兰(Aaron Copland)墨西哥沙龙(El Salón México)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