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的西班牙情结
佚名 网络拉威尔在西班牙
By Steven Doran
1923年,莫里斯·拉威尔第一次访问马德里时,他正在努力写一首出版商急需的作品。在早餐桌旁,拉威尔身着睡衣,正在以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为风格来创作小提琴作品《茨冈》(Tzigane M.76)。
这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了,马德里太阳门的阳光与喧嚣都顺着窗户涌了进来。拉威尔向来采访的安德烈(André Révész)解释,他正在赶工。但拉威尔也承认,这个早上要是能去城中逛逛就太好了。
“我不熟悉马德里,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西班牙。我这么说确实有点忘恩负义,因为要是没有马德里就没有我。我的父母在马德里相识。我父亲是一名法国的铁路工程师,而我的母亲则是来自圣·鲁兹(Saint-Jean-de-Luz)的巴斯克人(Basque),可能是西班牙血统。我的母亲以前经常唱瓜希拉音乐(guajiras)哄我入睡。也许就是因为这种联系,我才觉得西班牙和它的音乐如此吸引我。”
西班牙文化和音乐让这名居于巴黎的作曲家深深着迷,他出生在距离西班牙边境仅有11英里的法国锡布尔(Cibure)小镇中。除了家庭之外,拉威尔与西班牙的联系还建立在他与西班牙钢琴家里卡多·比涅斯(Ricardo Viñes)的深切友谊以及他长久以来对西班牙历史上画家们的钦佩之上:
“到达马德里一小时之后,我赶到了普拉多(Prado)。里贝拉(Jusepe de Ribera)是个多么伟大的画家啊!委拉斯开兹(Diego Velázquez)的房间太漂亮了!我得回美术馆,再仔细欣赏埃尔·格里科(El Greco)和戈雅(Goya)的作品。”
拉威尔的一生创作了多部作品来诠释西班牙,包括交响诗作品《西班牙狂想曲》(Rapsodie espagnole M.54),钢琴作品《丑角的晨歌》(Mirrors - Alborada del gracioso M.43 - 4),声乐作品《哈巴涅拉练声曲》(Vocalise-étude en forme de Habanera M.51),独幕歌剧《西班牙时刻》(L'heure espagnole M.52),还有广受欢迎的芭蕾和音乐会作品《波莱罗舞曲》(Boléro M.81)。
1928年,由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Ida Rubinstein)领衔主演《波莱罗》在巴黎歌剧院首演时轰动一时。波莱罗舞曲以小军鼓的重复演奏和一段具有民歌色彩的旋律相辅相成,逐渐激烈的配器将曲目推向高潮。
然而,在现代主义时期,人们追求交响乐复杂的层次感,这首结构极简的曲目与当时的音乐风尚格格不入。波莱罗舞曲在欧洲成为了激烈讨论的话题,当人们问拉威尔本人对这首意外之作有何评价时,他回答到——位于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
我确实有。我特别希望对这首曲子不要有任何误解。它包含了我特殊且方向有限的实验,它不该受到不虞之誉,也不该受到不虞之毁。在首演之前,我已经发出了警告,我写的是一首长达17分钟的作品,完全由“没有音乐的管弦乐薄纱”组成,那是一个漫长的、非常缓慢的渐强。曲子里没有任何的对比,除了进行和计划上,几乎没有什么新奇的。
主题完全是来源于西班牙阿拉伯风格的民间曲调。而且管弦上的写作也很简单直接,没有什么精湛的技巧。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特殊之处,没有哪位作曲家喜欢“波莱罗”——也许从他们的观点来看这是非常正确的。我的想法已经说完了,剩下的就交由听众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