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践耳 - 第8交响曲「求索」Op.37
佚名 网络第八交响曲“求索”为大提琴和敲击乐交响曲
SYMPHONY No.8 "Seeking" op.37 (1994) a Chamber Symphony for Cello and Percussion
中国戏曲的美学意念是由小见大,寓繁于简。四个跑龙套,意味着千军万马。一把京胡和一套锣鼓,就具备了西洋歌剧的大乐队的功能。那么,仅用一把大提琴和一套敲击乐的室内交响曲,也应该是可能的尝试了。何况,用独奏乐器来表达孤独的探索者的内心独白,也许更细致入微吧。
这首作品用三个乐章的交响曲的样式和思维,来表现探索者的奋斗、追求、彷徨、挫折、不屈不挠、幽默、飘逸等多种心态。有意思的是音乐素材来自作曲者本人的姓名的中国语言四声音调(C,B,Bb,Eb,G,A六个音)。好似巴赫(BACH)用过的那样,不过方法却是中国化的,而不是凭藉拼音字母。
标题《求索》取自屈原的长诗《离骚》中的第二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并在乐谱的扉页上有一题示:
探索者的路是漫长的
探索者的心事孤独的
探索的磨难是无尽的
探索的精神是永恒的
相比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更能够令人感到吃惊,因为一部仅为两个人而作的交响曲在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部三乐章作品音乐语言的组成部分仍然是乐队与打击乐器,只不过是作曲家对它们进行了无限的缩小,由独奏大提琴来担任乐队部分,一人演奏的打击乐器担任过去四到五人演奏的打击乐器组。“求索”成了这部交响曲的思想内涵,总谱扉页上写了《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朱践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探索者的路是漫长的,探索者的心是孤独的,探索的磨难是无尽的,探索的精神是永恒的。全曲一开始便由大提琴在大鼓的滚奏后奏出带疑问性质的滑行音调,定音鼓的滑奏也不断出现。整部作品对独奏大提琴的技术要求非常高,经常演奏小提琴正常音域的旋律;有时在右手用弓演奏旋律的同时左手拨弦(明显受到帕格尼尼的影响);不时同时使用四根弦,甚至在双低音的基础上用另外两根弦演奏震音还不断上下滑行;有时使用双泛音,还在第一乐章排练号5处放下弓模仿爵士乐中低音提琴的用法等等。打击乐器则有用八个手指轮番由鼓边到鼓心交替来回的特殊滚奏和用手掌拍的非洲鼓打法。全曲的末尾重现了三个乐章的主导动机,最后在诡异的宁静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