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菱子古筝教学语录
佚名 网络每天花半个小时运动,一年累计共花去15天的时间,而寿命的延长却是15的无数次方,同时活出了质量,也活出了自信。 艺术生命和我们自身的生命一样需要用健康的方法去经营,作为表演者,好的演奏方法有助于舞台的演出效果。
松(放松) 、通(气韵贯通)是乐器演奏者提升技术的关键、再加强重音惯性的训练,不仅是提升了速度和力度,同时在演奏的表现空间感、表现深度和厚度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初学乐器者,不要太专注于指尖,而要重视身体的放松,就如腰部在推动,指挥手指去拨弦,如果身体力量运用得好,立刻能感受到音色、音质、和音量的变化。放松是前提,先有速度,而力度是练(日积月累)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抠出来的。
古筝弹奏紧张会引起颈椎问题,可以通过重音惯性训练,逐步达到放松目的,以使颈椎问题得到缓解。
古筝在用力方法上的身体与指尖的关系有如战争上的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力量由身体供给,指尖是执行发音的部位,也让我想到当前全球化的一个词:thinkglobalbutactlocal(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惯性的训练方法是:如1235四个音只用一次力量(重音)在1音,235用重音之后的剩余力量,前提是放松才能带出弹性,打水漂道理一样,只用一次力,但在水面上可以有几十下的推力
惯性的训练方法,开始时可以两个音用一次力,放松和弹性有一定把握之后可以增加多音,如打水漂,只用一次力,但在水面上可以有几十下的推力,用的就是身体的力量啊
乐器演奏与舞蹈、体育、健身、太极等一样,讲究气韵贯通,音乐表现才有气度。 气韵贯通可以把每一个关节当作闸口,关节与关节之间为管子,每一个闸口(关节)和每一个管道(关节之间)都打开,让身体的力量畅通无阻地直达指尖,发音饱满又洪亮,对于养身也有积极的意义。放松贯通是前提,进一步的就是如何将身体的力量运达到指尖了。过程是漫长的,一旦体会到了,运用了,可以感受到“身体”和“琴体”形成一个“整体”的“共鸣体”,音乐表现有深度,厚度和空间感。也许这就是“人琴合一”之妙.
气韵贯通,道理相同。反映在:筝演奏——指甲是手的延伸;书法——笔是手的延伸;高尔夫——球杆是手的延伸;甩鞭子——鞭子是手的延伸。身与手紧张,弹不出优美的音乐线条;写不出一手好字;高球落点不稳定;鞭子甩出无力.
保持气韵贯通,放松的演奏方法,学习进步快,(中老年机能退化时)技术退步慢;而紧张的身体和手型则进步艰难,退化快,(机能退化时手会因肌肉的紧张而不听大脑的使唤)。70岁之后还能活跃在舞台上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演奏家,演奏方法一定有可取之处。
行为、情绪、运动控制得当,演奏得法的演奏家,一定双长:寿命长,舞台寿命也长。
当发现大指不容易放松,发音不爽时,试试重心向前,让腰部和肩部的力量能运达指尖。
古筝训练中左手按滑的方法与右手一样重要,——节节贯通,让腰部的力量通过肩部,肘部,手腕直达指尖,不但能延长余音,音量也明显加强了。对于初学者,不需要求特定手型(如握皮球状之类),自然放松就是最佳手型。
无论什么乐器,练习曲对全面提升技术是决定性的,建议基础练习曲占每天练琴时间的三分之一,技术性练习曲也三分之一,最后才练习考试或考级的乐曲。
练琴时遇到乐曲中难于攻克的技术问题时,不要死抠,这样反而使得手指越练越紧。解决的办法:可以放慢,放轻练习;更好的方法是索性放下几天,放松地练习一些不同的技术性的练习曲。
古筝左手按音不准大多不是因为.耳朵的关系(不是本身五音不全),而是因为没有用到腰部的力量,肩部. 肘部和手腕紧张,锁住身体气韵的贯通,只用手指的力量很难控制音准。
乐器演奏和作战一样,注重整体的配合,把身体当作后勤部(能量库),负责力量的整体供给;大脑是指挥部;耳朵是雷达(音准、音色);眼睛是侦察部(看谱、找弦);手指是作战部队(弹奏)。
乐器演奏的表现为: 心大了,气韵贯通了,小曲可以弹“大”了; 心小了,肌肉锁紧了,大曲就弹“小”了。
“气”带动身体血液的循环,中医所说的“气虚血滞”,大概就是“气”量不足于带动血液的运转;乐器演奏则由“气”韵带动旋律的游走,气韵贯通与否是决定音乐表现的关键。音乐感各有不同,通过训练和改进,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提升,甚至改变了气质,这也许是学音乐的好处吧!
练琴也应遵循太极拳之理:“......练习者患拳弊殊多。有几个原则习拳者应遵循:①要尊师重道。②为人诚实无欺。③练功架应慎思觉察。④要按部就班,不可求多求速成。⑤要虚心恒练。⑥要肯照上述自修法。选择名师指导,千金易求,名师难求,有了名师,练习要合方法,如此没有不成功之理也。
古筝演奏紧张 肌肉缩紧了难于贯通时,可以感受到琴体和人体的格格不入,人与琴有距离感,发音也单薄,坚硬,长此以往,学生时期可能只是引起颈椎问题,再者头晕;中年之后有执着追求又缺乏自我调适者,会给身体增添不健康的因素。
常说“这部琴的音色很好,严格说应该说音质好,音质是由内而发的,音色却是外力赋予的。影响音质的因素:气候 木质 码子的质地和摆放的位置 琴弦的质地和新旧 手的大小厚薄 琴架的摆位……。 影响音色的因素:触弦的:1.角度2.深度3.速度4.位置5.方法。内心有追求对音色也有影响。
掌握好一种风格,先要刻意模仿,不断重复以形成一种肌肉神经的惯性,达到“形”像,其次还要不断入心入脑地聆听,以形成一种神经的惯性,当“形”有了,“神”也有了,“形神兼备”也。
乐器演奏和作战一样,注重整体的配合,大脑是指挥部(负责整体的调配);身体为后勤部(能量库,负责力量的供给);耳朵为雷达(音准、音色);眼睛为侦察部(看谱、找弦);手指是作战部队(弹奏)。
白居易的“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情”已包含了力度 速度 意境和情绪,即是乐曲开始之前的“呼吸”。演奏要“意先行”。“意”要游走在每一乐段,每一乐句,每一个音符之前之后,旋律才有线条感,这是音乐表现感染力很重要的因素。
想起“授人与鱼”和“授人与渔”的问题。精练的曲子是老师帮你钓美鱼。泛练是自己钓小鱼并丰富自己的渔具。精练好毕业考曲目后再去泛练。不过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基础练习曲,三分之一技术练习曲很重要,练习曲用来规范演奏方法,有了贯通 放松 规范的演奏方法,于技术和表现方面,效果事半功倍。
古筝轮指的方法:用身体的力量,贯通 放松并用惯性,三个音用一次力,每个手指都有用力的机会,既练指力又练速度,只用手指而又紧张的轮指费力不讨好,不能持久也不均匀,容易紧张甚至抽筋。
用大胸怀去感受筝演奏的 点(单音)---- 线(长音)----面(旋律)----立体(音乐的层次感 空间感 );用 气韵贯通去感受舞台演奏的“人--琴--观众”合一的大“气场”。
乐器演奏方法不当,日积月累,肌肉紧张便形成了一种惯性,改正的办法是“松” “通” “ 轻 ”“慢”,把肌肉紧张的惯性通过无数次的重复修正过来!过程是艰辛的。之所以有“惯匪”、“惯犯” 、 “ 宠惯 了”之说, 积久成性也!修正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也是毅力的一种考验啊!
放松、贯通能感受到“指甲是手指的延伸”的“力点”。而明(白道)理需要通过训练以形成肌肉(贯通、放松)记忆才能起作用。改造演奏紧张也即是改变肌肉记忆紧张惯性的问题。需要毅力!老的肌肉记忆有时很顽固。
调弦,以“和”为标准“散和”、“按和”与“泛音辨之”---明《谿山琴况》。于古筝的调音方法:1、 “散和”——用15、13和弦调之。 2、“按和”——左手轻按码子左边琴弦来辨别高低。 3、“泛音辨之”——八度泛音或弦的三分之一处即是本弦的泛音的高五度音(如:5音可取1音的三分之一泛音)。
如何超越音符,关键在音乐之外的修养和感悟,自身的审美决定个人音乐的表达意象。
规范的演奏方法是进步的捷径,也是增加学习兴趣的因素。随意找个老师习琴!学到一定程度再找好老师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等找好老师再改方法的时间还不如从头学起的进步来得快!
规范的方法使得西方的钢琴大师七八十几登台演出,意蕴深邃且有技术含量。随着古筝技术的快速发展 ,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力度而忽略了方法,短期的考级或比赛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肌肉紧张一旦形成动力定型,不仅影响继续演奏高级程度的乐曲,肌肉紧锁严重甚至影响身体发育,影响健康和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