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还能自己做
佚名 网络那还是在1949年的春天,我刚学吹笛的时候,总觉得借人家的笛子不方便,又没钱买,当地也没买处,于是就自己动手做。就地取材,从苏北行政公署伙房柴堆里讨来几根长江里的江柴——一-种长得像细竹子一般的粗芦苇,取当中稍长的几节,与一般的笛子长短相近的,拿在手上,横于唇边,作自然吹笛姿势,然后分别于双手六个手指所按处,一个个用铅笔画上记号,再在与嘴唇接触处,居中画一个记号(即吹孔所在位置)。然后再用一种民间过年时雕刻大红窗花及贴在门沿上的开花旗用的戳刀在画有记号处雕出六个指孔和一个吹孔来,并在吹孔与第六孔间开一个笛膜孔,贴上一张芦苇膜或蒜瓣、百合瓣上的膜,一枝简易的芦笛就算做成了。当时还不懂得吹孔上方还应有一-笛塞(学名称“笛脑”),正巧我将吹孔开在芦管的一个节的旁边,天然的节起到了堵住气流的逆向进行的笛塞的作用。印度虽早有大、小不等的芦笛,音色也很柔美,但却不如我无意中做出的贴了“笛膜”的中国有膜芦笛发音显得特别清亮、激越,也传得特别远,笛声竟能飞过几条街巷,引来昔日会吹笛的成年人,因为喜欢,硬欲向我讨取这种笛子。不过一枝笛子并不是就那么很有把握地容易做出来的。失败了好多次,劈掉好几枝芦柴后,才找到原因,摸到了规律,芦苇就不会被劈开了。其开孔用刀起、止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