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调钢琴协奏曲_Piano Concerto in D (2 Piano)_海顿钢琴谱
佚名 网络海顿的早期作品写自于晚巴洛克风格(巴赫和亨德尔的音乐就是这种风格)过时之际,当时的海顿还没能写出使用新式语言的有分量的作品。那是一个学习和 风格不稳定的时期,而海顿(在18歲時巴赫去世)本身就是一个当代音乐研究者。海顿也承认巴赫的次子、前辈卡尔·菲利普·艾曼纽尔·巴赫对自己的作品影响 很大。
细心分析海顿创作的1749到1802这50年,可以看出海顿的作品逐渐开始变得复杂和细腻,这是海顿从自己的经验和同侪中得到的。其中一些作品是他风格演化的里程碑。
1760年末1770年初,海顿进入所谓的狂飙运动时期,作品充满尖锐的和弦,突兀的转句,少见的小调和声。35到55号之间的交响曲大都是这样的 作品。这段时间海顿专心研究对位法,并尝试写赋格,不过这种赋格和巴赫的赋格作品不大相干,而是源於意大利的维也纳传统赋格,例子就是写於1772年的六 首“太阳”弦乐四重奏Op. 20的终乐章。
1781年,海顿发表了6首弦乐四重奏Op. 33,并敬告听众,这将是一批“全新的、另类的”作品。Charles Rosen曾经说过,这并不是炒做,而是认真的。他指出了许多在这些作品里体现的海顿作曲风格的重要进步。 比如乐句之间流畅的过渡、后句的主调非常自然的不间断地从前句衍生出来、娴熟的将陪衬部分从主调部分发展出来,以及注重所有乐器保持其完整性(也就是贝多 芬所所说的“obligates Accompagnement”)。这些里程碑式的风格转变影响到海顿其后创作的很多四重奏作品。
从1781年及1782年起,海顿开始经常与莫扎特切磋技艺。两位音乐巨匠惺惺相惜,友情不断加深。在音乐界有海顿的前莫扎特和后莫扎特时代的定义。
在18世纪90年代,由英国之旅的激发,海顿发展出所谓的“大众风格”,就是迎合广大听众口味而导致空前的巨大成功,但又不乏学院派的严谨的风格。 海顿借鉴了奥地利和克罗地亚的民间音乐素材,并将其融合到作品中。民乐的作用在于加强了作品的稳定性,尤其在结构宏大的作品中作用尤为突出。在其后期作品 中人们经常能品位到海顿的这种大众风格,比如12首倫敦交響曲和其后来的两出清唱剧的钢琴三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