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卡尔车尔尼》简介(2)
佚名 网络六、车尔尼相关书籍介绍
车尔尼的《三十首新钢琴技巧练习曲》30 New Studies in Technics Op.849(又译“钢
卡尔·车尔尼琴流畅练习曲”),一般的学生大概在《钢琴初级练习曲》Op.599弹到70条左右就可以接上了。但对于年龄较小的琴童,或者基础打得不是怎么最好的,可能还得根据手指独立的不同情况,作些适当的补课,例如用车尔尼《钢琴简易练习曲》Op.139作为过渡。
能够把这些曲子都弹出来并非一件难事,但所谓“流畅练习曲”,顾名思义,就得有一定的速度,真要达到这个要求,则需要花番工夫了。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在手指初步独立的前提下,学会根据不同的音型加上与此相适应的手腕动作,以便应对较长时间的同一音型的反复——须知这是19世纪音乐最普遍的织体构成方式之一。
音阶、半音阶、琶音、属七和减七和弦琶音、双八度以及双三度等等这些技术类型的训练,在钢琴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却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
究其原因可能有三:
一。弹起来或教起来都枯燥乏味;
二。不易“立竿见影”地看见效果;
三。以为多弹练习曲或乐曲也能有效地提高技术。
练习曲或乐曲当然不容忽视,但练音阶、琶音自有其不能取代的作用。
我幼时的老师拉萨列夫告诫我每天应练一小时左右的音阶、琶音。
拉萨列夫是俄国著名钢琴家兼教育家A.西洛蒂(1863-1945)的门生,拉赫玛尼诺夫的同窗,他继承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许多优点,在当时的上海影响很大。
今天,当我们从唱片里听到拉赫玛尼诺夫或是J.列文这些钢琴家往年的演奏时,仍不能不为他们惊人的、一尘不染的技巧所倾倒。
这点想必跟他们受过严格训练分不开。一个学生在他技术成长的七、八年里,音阶、琶音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技术训练,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提高手和手指的机能,同时让大脑能加以完善的控制。
这些需要通过练习的量来积累达到。
当掌握了合理的弹奏方法之后,练习的量就是决定的因素,总的来说,在这方面,音阶、琶音比练习曲或乐曲能提供更大的练习的量。
只要连续弹上十几分钟音阶、琶音,手掌就会隐约有发酸的感觉。
如果连续弹上半个小时到一小时,手指的活动量就相当可观。
这就是练习音阶、琶音的一个作用。
此外,还有些特定的技术要求,在音阶、琶音的练习中能最集中地得到训练。
一个人要想把音阶、琶音都弹好,不花费很大的功夫是办不到的。
弹得不均匀是音阶、琶音练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也许可以这样说,练习音阶、琶音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如何能弹得均匀。
不均匀,一方面指的是力度,另一方面指的是速度。
不少人弹音阶、琶音,这两方面的不均匀都兼而有之。原因之一可能是手指独立能力差,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来提高基本功。大指的弹奏经常是一个问题。
音阶、琶音都必须通过大指的转弯动作来得到连贯。
如果大指动作不好,就会影响连贯,听起来有一组一组的感觉。
大指的生长,异于其他各指,它笨拙、有力、不易控制。
但有一种独特功能,除了与其它各指一样作垂直的运动把琴键按下之外,还能作水平的转弯运动,来支撑弹音阶、琶音时手的位置转换。
正是由于大指的这一功能自18世纪被人们所认识,我们才有了现代的钢琴指法,能够很容易地弹奏长串的音阶、琶音。
在古代的键盘乐器上,人们通常只用三个或四个手指弹奏,大指,有时还有小指都被排斥在外,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有二百年之久。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巴赫,在使用大指弹奏方面,也是一个先躯。有时常常把大指平躺着往下压键,这样就会导致声音重浊。
用大指弹奏须注意大指掌关节的灵活运用,弹下后,整个大指应呈倾斜状,以指尖的外侧触键。
这样的弹奏就可以接近于其他各指,而求得声音的统一。
大指的另一种运动方式,即水平的转弯,也应该倚重掌关节的活动。
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列谢蒂茨基(1830至1915)有这样的见解,他要求弹音阶、琶音时,大指刚一离键,立刻弯到手掌下面,作下一次弹奏的准备。
我很推崇他的见解,用这样的方法弹奏会带来很多好处。
有人弹奏琶音时大指是跳过去的,所弹的声音之间,就有一条缝隙,破坏了连接。
应该要求弹出真正的连接,这就须让大指狠狠地往手掌下面弯进去,直到大指把音按下,弹前一个音的手指才能离键。
这仅仅是一个要求是否严格的问题,要做到其实不困难。
弹琶音时手腕可以略有一些动作,因为手指伸展较宽,手需要跟随每个手指的弹奏作一些平面上的移动。
大指作转弯的动作,手腕可升高一点,使大指容易通过,然后手腕复原。
卡尔·车尔尼所以,手腕动作略有一点波浪起伏,但需注意动作不太突然,不太过分。
至于弹音阶,因为手指处于密集状态,我想不需要什么手腕的动作,还要注意防止用大指弹奏时手腕下沉。
小指很弱,常常有人用手的摆动来帮助小指弹奏,这会造成含混的声音,还是要让小指独立弹奏。
音阶、琶音的声音要弹得非常清楚是不太容易的,特别速度快的时候。
在这个问题上,手指独立性应该被强调。这里还想谈谈手指弹完后离键的问题。
不少人仅注意到手指触键,而不注意手指弹完后的离键,这会影响声音的清楚。
如果手指弹完后果断地抬离琴键,就能使钢琴机件的止音器猛然压到震动的琴弦上,声音就明显地中断,弹出的声音颗粒清楚。
所以,弹奏中应同时注意两个手指的动作,当一个手指弹下时,另一个手指同时抬起,象剪刀那样。如果弹完后手指还搭在键上,就会造成不清楚的效果。
四指尤其应该注意要抬起来。
弹黑键也很容易发出含糊的声音,黑键突出在键盘上,跟指尖很接近,往往容易顺势摸下弹奏,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会有异变。
一只稳定而有力的手,对弹出均匀有力的声音非常重要。但有人仅注意手指而忽略了手的作用。
手是各个手指的依靠和后盾,弹奏时手虽然没有多少明显的动作,实际上通过手的内部活动积极参加与弹奏。
一只松松垮垮、上下颠簸的手,很难使手指弹出均匀和清楚的声音。
手腕跳动是一种最为有害的现象,它表明弹奏者手指独立性很差,弹得稍久,就会使手腕和前臂酸痛而弹不下去。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首先解决弹奏的基该方法问题,这方面本文就不多说了。
有人误以为手腕的放松就是手腕的抖动,这是根本不相干的两回事。放松是指手腕内部,并不需要通过动作来让人看到。
练习音阶、琶音所用的速度,我想最好多用中间偏慢和偏快以至于快的若干种速度。
在正常情况下,弹得过分慢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归根到底,练习音阶、琶音还是为了要学会弹快。
至于弹得太快,也很容易弹得粗糙,来不及注意到弹奏中各种要求。但是,最后也还是要练习弹快。
弹熟以后,不用过多考虑节奏问题,数拍子或不数拍子都可以,只要能弹得流畅而均匀即可。
但在初学阶段,和一些节奏感差的学生,数拍子会很有用处。音阶可以弹每四个音一拍,结束时刚好停在拍子上。
琶音也最好四个音一拍,而避免三个音一拍,这样弹重音可以依次地落到主音、三度音和五度音上,而不会每次都重复地落到主音上,所用的三个手指也就都可以弹到重音。
练习音阶、琶音最好每遍能弹得持久一些,使手得到充分的连续活动。
在钢琴技术训练中,持久练习很有用处,车尔尼通过他的练习曲集作品337和作品365说明了这一点。
他要求弹这两本练习曲每一首的每一小段,都反复弹奏若干遍到十几、二十遍,他在作品365的序言里这样写到:“要根据所指定的次数去不间断地反复弹奏每一段练习,经验有说服力地表明,学生能在很少的几个月里达到纯熟的程度,而如果他用通常的方法,要得到成就需消耗很大的辛勤和通过多种要求,并且要好几年。” 车尔尼这样说似乎有点夸张,但其中也有道理。这个道理,对弹奏音阶、琶音也同样有用。而且反向练习还能增加弹奏中的趣味。
三度、六度和十度音阶,比起八度音阶来难弹得多,特别是六度音阶。虽然所有这几种弹法,对手指的负担都完全相同,但实际难度却不同。这说明了弹钢琴除了手指以外,还有大脑的控制在起作用。没有完善的控制,两手就要错乱。因此三度、六度和十度就比八度难弹。这种控制,也需要苦练才能见效。半音阶也可以用三度、六度和十度弹奏,大小调半音阶都如此。这一部分内容的练习,会占去学生练习的大量时间,但学生也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大的收获。
以上提到的各种音阶、琶音,还有属七、减七和弦琶音,都可以弹反向练习。
双八度音阶不仅对这种技术本身有用,对加强整个手的力量也有作用。
多练之后,小指后面掌边的肌肉会坚实有力,整个手能更好地支撑来自手臂的巨大力量,弹出更好的声音。
在多种多样的八度弹法中,首先需要注意解决速度和耐久力的问题,否则,遇到象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的中段,或是舒伯特的歌曲《魔王》的伴奏这些地方,就无法弹下来。而手腕在这样的弹奏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平时需多练习。使我感到大惑不解的一个问题,是许多人只用一指和五指这样的指法来弹奏所有的八度,而我觉得应该用一指和五指来弹白键上的八度,用一指和四指来弹黑键上的八度。由于五指和四指交替使用,就使手指动作有可能参与八度弹奏,从而减少了手掌和手臂的抖动,弹起来轻易的多,并能更好做到流畅和连接,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指法。
有一些乐曲的段落,如肖邦《g小调叙事曲》中间第199、121、132小节的八度音阶,如果不用四指来弹,是极端困难。
肖邦的叙事曲中,我所见的四、五种版本,只要写上指法的,都不仅要求用四指,还要求用四指弹八度是不成问题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平时练习双八度音阶时我们不用四指呢?双八度音阶是双八度练习的辅助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单独的技术。
分解八度有两种。一种先弹下面的音,后弹上面的音。另一种则相反。后面那种弹起来显得较为麻烦。
弹双三度音阶,是一件最为复杂的事情,不少学钢琴的人,从来就没有弹过,这不能不认为是一件遗憾的事。
双三度不被重视,可能是因为这种技术在乐曲中并不多见,但是,象肖邦的《f小调叙事曲》、《波兰舞曲幻想曲》这些名作中,并不缺少双三度的段落。
至于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
虽然短短的几句双三度音阶,却成为许多钢琴家不可逾越的天堑。
一个有抱负的钢琴学生,应该认真练习双三度。
双三度的练习,和其他双音练习一样,手指的活动强度非常大,这种活动强度,是本文所特别强调的,对加强手指独立能力和整只手的力量非常有用。
本来,钢琴技术的各种类型之间,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能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一个人多弹各种各样类型的练习,技术才会进步得快。
把双三度音阶弹得连接,非常困难。
列谢蒂茨基认为只要把双三度上面的各音之间弹得连接,听起来整个双三度音阶就有连接的感觉,下面的各音,可以不要求弹得那么连。
这种看法是否投机取巧?是否要求不严?我以为完全不是,而恰好是这位一代名师的一点卓见。
因为弹双三度音阶的连接是那样地困难,如果有谁能够把上上下下的音都弹得连接,当然值得称赞,但如果做不到这样,那就只好先照顾上面的音了。
至于效果如何,大家不妨试试。
车尔尼599 介绍
《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教学与弹奏指导》是一本最初级教程,共有一百首。内容很丰富,训练很全面,从开始学习读谱,至节奏、速度、各种技术类型和歌唱性弹奏等,都包括在内。由于教学效果好,至今仍是最常用的教材。车尔尼作品599的调性,从没有升、降号一直到有五个升、降号,对熟习各个不同的调有很大的帮助。和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可以同时使用的教材有拜厄的《钢琴基本教程》、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和《小前奏曲与赋格曲》、汤普森的《现代钢琴教程》、布格缪勒的《钢琴进阶二十五曲》(作品100)以及简易的小奏鸣曲等。车尔尼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又是李斯特的老师。由于他所处的时代,使得他的作品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又和浪漫主义有密切的联系。
目录
前言
教学与弹奏指导
一、识别音符的初步练习(第1首——第10首)
二、固定位置的五指练习(第11首-第18首)
三、大指移位练习(第19首-第26首)
四、音域超过一个八度的练习(第27首-第31首)
五、带有低音谱表的练习(第32首-第35首)
六、带有升、降记号的练习(第36首-第38首)
七、其他简易调的练习(第39首-第42首)
八、带休止符的乐曲练习(第43首-第57首)
九、训练快速的练习(第58首-第70首)
十、带装饰音及不带装饰音的旋律练习(第71首-第100首)
七、车尔尼相关学习指导
识别音符的初步练习
(第1首——第10首)
车尔尼练习曲的识谱是从高音谱表开始的,低音谱表从第23首才进入。因为只用高音谱表,第2首就出现了上加线音符,这对一些年幼的儿童来说,就有相当的难度。可先由老师告之音符的名称,加线太多的几首也可先跳过去,如第4首、第7首。当然,如果学生已在其他教材中学习了识谱,那么,也可将第1首至第7首跳过去。特别是第5首和第6首,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分解和弦对初学者也太难。
第8、第9、第10首是训练左右手和弦的练习。和弦很简单,主要的只是主、属和下属和弦。要求是学习基本的手型,大指和五指要站立好,掌关节微微拱起,和弦三个音发声要整齐,声音要饱满、圆润。音量不必过分要求,尽量做到自然。至于声音的层次、高音旋律要突出等要求,还为时过早。方法是弹奏时手要靠近键盘,三个手指保持好基本手型,有准备地将手臂重量送到键上,手指只是在键上站立好,不需再用力;手腕自然地随重量放下;手腕、手掌、肘部都不要僵硬;更不要用手高高地去击键。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enlightened查看更多关于车尔尼的文章:车尔尼代表作品、车尔尼简介、车尔尼钢琴练习曲、车尔尼599钢琴视频、车尔尼599、车尔尼主要作品,点击进入详细介绍!后期我们将持续完美将为大家分享更多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