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绍尔 Emil von Sauer)简介
佚名 网络埃米尔·冯·绍尔(Emil von Sauer,1862-1942),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被认为是李斯特众多钢琴学生里最杰出的之一。
生平
绍尔于1862年生于汉堡,五岁由其母亲(为苏格兰裔的优秀钢琴家)启蒙学琴,却从未是个神童——他不喜练琴,甚至被认为缺乏天份,据说十岁前的琴技进步极为缓慢,故若非其母的坚持教导,不可能成为日后的一代名家。
绍尔14岁时听了一场俄国钢琴大师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的演奏会,深受感动,于是决心以音乐为终身职志并发愤练琴。不久绍尔获得弹琴给安东·鲁宾斯坦听的机会,颇受大师赞赏,推荐他向其弟——尼古拉·鲁宾斯坦(也是当时夙负重望的钢琴名师)学琴。于是绍尔于1879年赴莫斯科习艺,琴技一日千里,很快成为严格的尼古拉·鲁宾斯坦之得意门生;绍尔后来极感念尼古拉·鲁宾斯坦之教导,认为其弹琴原则令他终生受用。他在俄国的宝贵学习直到1881年尼古拉·鲁宾斯坦过世为止。
绍尔回到德国开始独奏家生涯,但也谈不上什么惊人的成功,后来他于1884年起两年夏天至魏玛跟随李斯特习琴。虽然这对青年钢琴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与晋身的良机,李斯特似乎也颇赏识绍尔,但多年后绍尔的回忆却认为李斯特并没有教他什么——伟大的一代钢琴巨人已太老了,又慷慨善良得不知拒绝围绕在他身边的凡庸之徒谄媚,于是剥夺了真正具有才华的学生的学习机会。所以,后来绍尔仍认为他最重要的老师是尼古拉·鲁宾斯坦,反讽的是,我们此时提到绍尔,总不忘称他是李斯特的重要学生。
绍尔真正的成功从1885年开始,那年的柏林首演使他一炮而红,乐评甚至称他为“陶西格(Tausig)二世”(按:陶西格是十九世纪中叶的钢琴技巧名家);接着他以其超卓名技与富诗意的音乐性,征服了维也纳及欧洲各音乐重镇,1889年的美国首演也大获成功。此后数十年,绍尔的声望与日俱增,巡回演奏的行程忙碌而频繁,曲目范围宽广,成为本世纪初的第一级钢琴大师。除了职业演奏生涯,绍尔也投注了相当多的时间在教学上,曾多年任教于维也纳音乐院,著名的门徒有埃利·奈伊女士(Elly Ney,是擅长演奏贝多芬的女钢琴家)。与当年时尚一样,他写了无数钢琴独奏短曲(当然此时已很少演奏),及数首钢琴协奏曲(按:有张Hyperion发行的沙尔文卡及绍尔的钢琴协奏曲,Hough弹奏,曾获1996年的留声机年度最佳唱片大奖)。
然而,从三十年代起,绍尔的声望逐渐下滑,倒不是因为他的技巧退化(从相关唱片可证明,绍尔直到他的最晚年都保持极佳的键盘技巧),而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群众与唱片公司都认为该让杰出的新生代钢琴家渐领风骚,于是曾叱咤风云的老绍尔甚至常被迫至较小而不重要的音乐厅开独奏会。1942年,在动荡世局里,绍尔病逝于维也纳;过世前两周,还曾与维也纳爱乐演出舒曼的钢琴协奏曲。绍尔有他个人人格的缺点,他并不是那种慷慨、友善、大方、乐于助人并提携后进的伟大人格型音乐家;相反的,人们觉得他冷漠,待人有种天生的敌意,且言谈过于直接、不假辞色。他对待女弟子及年轻小姐特别好,晚年给人的形象常是“一群年轻美女簇拥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后来78岁时续弦的妻子就是他的女弟子。但对待男弟子则差得多,他们形容绍尔的确是Sour(乖戾坏脾气,恰与其名Sauer谐音)。论者以为,绍尔晚年的声望下滑,乃至身后逐渐为人遗忘,甚至名声不如李斯特其它弟子,或许与其为人缺点有关。
评价
即使在文人相轻极严重的钢琴界,绍尔仍是其同侪赞誉有加的第一流钢琴家,伟大的约瑟夫·霍夫曼对李斯特的众多弟子嗤之以鼻,却独独赞美绍尔,称他是真正的技巧名匠,盖绍尔融化精湛的技巧于无形,只将它当做表现音乐的必要工具,而不夸张炫耀琴技,从不像当时的浪漫派钢琴家般爱用不必要的键盘上狂风暴雨敲击来博得群众的如痴如狂崇拜。另一方面,虽然绍尔最重要的老师是俄国人尼古拉·鲁宾斯坦,他也确实学到其强大的音乐内在控制力及表现张力,然而绍尔的演奏仍距俄国学派的富戏剧性大气及厚重节奏甚远。相反的,绍尔的演奏予人印象最深刻处却是维也纳式的优雅闲适浪漫气息(我们别忘了,绍尔的后半生在维也纳渡过),其乐句进展自然流畅,且以音色美轮美奂著称。所以,几乎任何曲目都不致与其琴风相悖,尤其舒曼、肖邦、李斯特的音乐最投合他的气质。
音乐创作
绍尔作为作曲家,作品以钢琴曲目为主,包括两首钢琴协奏曲、两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其他一些炫技性的作品等。此外他还进行了编订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作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