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钢琴家(阿纳托尔·乌戈尔斯基 Anatol Ugorski)简介
佚名 网络乌戈尔斯基为德籍俄罗斯人,1942年出生于西伯利亚,正式学习音乐是在圣·彼得堡音乐学校,15岁时已完全掌握钢琴乐理。1990年他移居德国柏林。
乌戈尔斯基常年定期在全球各大都市举行个人音乐会,曾与德国国家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巴黎广播交响乐团、东京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丹麦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定期参加美国拉维尼音乐节、德国柏林音乐节、莱茵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克莱维音乐节、传统苜蓿节等重要音乐活动。2000年2月,乌戈尔斯基因在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出色表演而获得美国格莱美音乐大奖。
如果把阿纳托利·乌戈尔斯基(AnatolyUgorsky)列入当今世界十大钢琴家,应该不会有人反对———他天才灵感堪比格伦·古尔德,高炫技巧与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在伯仲之间;但论名望,比起同辈普雷特涅夫、阿格里奇、波格莱里奇,他算是相当低调,英语世界对他的报道少之又少。
唱片
自从有了录音技术,许多演奏家便沉溺于录音棚,以制造出美轮美奂的绝色音响流传百世为毕生目标。古尔德如此,晚年的卡拉扬亦如此。但是,数码技术日臻完美,却始终不能取代现场音乐会,冥冥之中终究有那一丝微妙的神秘灵光,只能意会而拒绝数字合成。
乌戈尔斯基就拥有这种神秘的魔力。听过他现场演奏的人,会把他录过的唱片统统扔掉,然后祈祷他长命百岁。正如2001年他在北京保利剧院的演出,终于让“录音工业的消费奇观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明白了什么是行货,什么是水货。欧阳江河在聆听了乌氏现场演奏之后,不无纳闷地写道:“我不是故意卖关子,那天晚上我听乌戈尔斯基(这可是他本人在弹啊)弹巴赫D小调第一羽管键琴协奏曲时(当然是改用现代钢琴弹),一曲弹罢我都没回过神来:眼前这个乌戈尔斯基,在音色变化、触键方式、力度控制、明暗对比等各个方面,与我熟听之下的那个CD乌戈尔斯基都称得上是相去远矣。”贾晓伟更是要向乌氏脱帽致敬,“乌戈尔斯基扶正了太多倾斜的耳朵。”
爱好
乌戈尔斯基的形象不太尽人意,长得怪异不算,还不修边幅,就算穿了笔挺的燕尾服,跟他的爆炸式发型也不协调。据说他还有西方知识人几乎绝种的坏毛病———接受别人采访没多久,他一定会借机跑出去过下烟瘾,不过最后发现中国禁烟运动不如西方国家彻底,老记们也都是烟鬼,遂顺势与民同乐一番。
大师演出前也会紧张,需要咖啡提神,但演出完了酣畅淋漓,立刻露出俄罗斯人的本性,找上几个酒鬼一起海侃一通。
可能是因为出身贫寒,成名又晚,乌戈尔斯基年轻时一直弹破琴,据说到50岁功成名就时才买了一架斯坦威。给学生上大师班,他照样弹练习琴,却比学生弹的斯坦威音色还要好。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却也不是前无古人。据说传奇小提琴家克莱斯勒也有这样的本事,他无论拿什么琴,都能拉出克莱斯勒招牌式的甜美音色。有一次他看到一个乞丐拉着一把破琴乞讨,极为可怜,就帮乞丐拉了几曲,路人看见这样一把破琴居然能发出如此圆润的声音,都驻足倾听,那乞丐自然是赚了一笔。
与那些酷爱收藏名琴、出场费动辄百万美金、举手投足皆是贵族气派的音乐家相比,这样的贫民大师已经是稀有动物了,要好好保护才是。
经历
乌戈尔斯基的父母都不是音乐家,他小时候也没有钱学乐器,不过好像有超常的歌唱天赋。6岁时候参加一个音乐考试,别的小朋友都会弹钢琴,他只会唱歌,最后考官让他唱了个进行曲,他自己拿着个吃饭的小勺敲桌子伴奏,还让考官跟着他的调门踏步走。最后弹钢琴的小朋友都回家了,他却被学校录取学音乐。
结果好景不长,7岁的时候他看电影《人猿泰山》的时候过于兴奋,每天学里面的野人乱叫,最后就把嗓子给喊坏了。采访过他的记者都不无遗憾地说:“世界上少了一个夏里亚宾(俄罗斯著名男低音)。”
不过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不会忘记打开一扇窗,于是我们有了一个伟大的钢琴家。也许正是因为歌唱天才过早地结束,乌戈尔斯基的钢琴灵感才会老而弥醇。60岁对于一个艺术家的演奏技术来说早已是风烛残年,但是,发自内心的音乐灵魂才是最动人心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