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与牛角琴的比较
佚名 网络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繁多的文化艺术种类,民族器乐作为其中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
奚琴与马尾胡琴作为拉弦乐的前身,从唐宋开始经过漫长一段历史时期,逐步形成了现在许多的拉弦乐器。在西藏根据有关史书记载,拉弦乐器起码也在一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习惯上将拉弦乐器称为“哔旺”。
“哔旺”的种类很多,有一弦哔旺、二弦哔旺、三弦哔旺等等。因而二胡和牛角琴都属于“二弦哔旺”类。
在汉地二胡的流传是极广的,而牛角琴在西藏的康区流行较广。
由于它们各自地处的文化、历史、审美等等的不同,在二胡与牛角琴的结构和演奏等都有了一定的差异,从而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在此我将牛角琴与二胡不同特点做个粗浅的对比。
一、拉弦乐二胡与牛角琴的演奏领域
我们可以从史书中看到拉弦乐是经过很长一段时期逐步形成、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从明清以来,拉弦乐随着各地方戏曲和样板戏的发展,以及艺人们的不断创造,逐步繁衍出各样的拉弦乐器,以适应于戏曲伴奏等要求。二胡大量用于戏曲伴奏,如“沪剧、越剧、京剧、昆曲、黄梅戏、评剧等,还用于器乐合奏,以及歌舞和说唱的伴奏,应用范围极广。特别到了“五四”运动以后,二胡逐步成为独奏乐器而登上舞台,有杰出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对二胡作了革新和发展,创作了一批二胡独奏曲如:《病中吟》《光明行》《空山鸟语》《良宵》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二胡独奏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独奏曲《江河水》《金珠玛米赞》《新婚别》《长城随想》等等。
在藏区牛角琴流传的地域没有二胡广,但也拥有丰富的曲目库,如:弦子曲、热伊曲、说唱曲、独奏曲,其中弦子曲是它的主体曲目,弦子作为歌舞形式,由一名或数名的持牛角琴的演奏者排在队伍的前面,起领舞、领奏、伴奏、间奏、烘场等重要作用。独奏形式也极奇特殊,是用牛角琴木偶人舞等以独奏、唱、通奏、表演集于一体,以高超的形式出现。
二胡与牛角琴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都有极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具有与声乐紧相关联,与习俗密切结合,注重旋律,横向发挥和乐器之间的音色组合等特点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等不同,在两地乐器的制造上有了不同的取材,使乐器在本质上形成了很大变化,在此我将从不同的取材上作个比较,使我们能看到各自乐器的形成。
二、不同的取材
1、皮膜的选用:皮膜是弓毛与琴弦的发音,琴马的导振产生振动的发声体。在内地,二胡的皮膜采用蟒皮,其特点:灵敏度好、声音柔和。在藏区牛角琴的皮膜多采用于马皮和羊皮,其特点:音色浑厚、深沉、马皮更不容易热胀冷缩,相对比二胡的皮膜要稍厚。
2、琴杆:琴杆是二胡与牛角琴的支撑体,二胡的琴杆全长830毫米,用红木、柴檀木等制成,琴杆相对比牛角琴杆要细。牛角琴杆的全长约700毫米至750毫米左右,其特点是更好地适应于领舞时边跳边奏的需要,由于不换把,所以也就形成了琴杆短的特点,一般演奏时都把琴杆尾插在腰间盘着的衣袖上。
3、琴筒:琴筒是二胡和牛角琴的共鸣箱、与音色、音量有着密切关系,二胡采用的是木制品,如:红木、乌木等。牛角琴之所以称为牛角琴是因为它的琴筒就是牛角制成,比二胡琴筒要大而厚。其特点:二胡琴筒音色比较清脆、明亮。牛角琴筒音质浑厚、含蓄。
4、琴弦:在我区多处于游牧地带,使用以马尾制成的琴弦。其特征:音量小,厚而不尖,穿透力强、没有噪音。而出产蚕丝的内地,上千年多用于丝弦。其特征:音量大而柔软、细腻。五十年代后期,普遍采用金属弦。其特征:按弦轻松,音色更加细腻。
琴弦的不同,在左手按弦上形成了很大差异,二胡由于弦细,一般都用第一关节上的指肚按弦,而马尾弦粗,按弦时基本用第二关节上的指肚按弦,其音准比较稳定,也是二胡与牛角琴的演奏方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三、演奏法
不同的演奏法,我认为主要取决于它的乐器构造和艺术表现内容。通常在二胡和牛角琴的演奏法中都有相同之处,比如:打音、上下滑音按弦等等,在这些相同的演奏法中,又有其不同之处,使音乐更具有自己的特色。
其一、按弦。在内地的拉弦乐器二胡中,用左手第一指尖的指肚按弦定位法是普遍采用的。其原因上面也谈到过,它采用的弦细、音位相对来讲密集,指尖细按弦占用面积小,音准率就高。
牛角琴:其一采用弦粗、按弦面积要大,左手指的第二关节上按弦比第一指尖指肚按弦更容易掌握好音准,并与打音的应用也有密切关系。所以牛角琴中采用的按弦法不同于“二胡”的按弦法。牛角琴按弦力度强,其强弱对比不明显。
其二、牛角琴中左手全部在第一把位,也就是固定的把这种按弦法叫“传统把法”。这也于音乐的旋法特点有关。据艺人讲在云南一带藏区中,演奏牛角琴时,有些演奏的技术超群出色,也做换把位演奏,通常是在模仿鸟声时换把,在两个八度内进行,但一般在一个八度内演奏其局限性较强。
其三、一般在二胡演奏中左手的大姆指与食指中间的虎口做为琴杆的中心点,在换把或演奏中要保持放松,不过分夹琴杆,换把时一般琴杆要稍往外偏,中心点就在虎口上。
而牛角琴由于不做换把动作,左手大姆指一般都从琴轴上往下吊起的绳环中吊起,琴杆的中心点自然往外靠,从而更好地应用打音技能和随舞跳动时左手由上身自然转动的需要。(注:各地方的演奏的方法不同,所以有些地方没有琴杆上的吊环)。
上述是左手按弦的不同,虽然牛角琴的按弦方法没有二胡华丽多彩,却有它自身的朴实和纯厚的按弦方法,使牛角琴在众多的弦乐器中独树一帜,形成了无以伦比的按弦方法。下面谈右手弓法的不同的运用。
四、弓的组成
二胡与牛角琴的弓毛基本相同,都是由马尾制成,其长短不同。
二胡弓毛长,弓端还有弓鱼(即弓毛钩)和弓尾螺丝,用来调节弓毛的松紧,弓杆是用红竹、江苇竹、风眼竹等制成,弓杆适中,弓杆约长700米左右,一般弓杆是平稳的。其特点:二胡弓子灵活度好,弓法变化多,容易控制音乐的表现和强弱对比。
牛角琴:灵活度不强,弓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一弓一拍演奏。有时候也有十六分音一弓完成,但是一般多使用一弓一拍演奏法。这种弓法的应用是同音乐的旋法是非常吻合的。在牛角琴中我认为更多的音乐韵味是靠左手的装饰音来完成的。
五、装饰音的不同运用
装饰音在音乐中不但美化声音,而且能丰富乐曲的感情,在藏汉众多的拉弦乐器中运用很普遍,其方法是根据乐曲的需要和不同的旋法而形成,拉弦乐器二胡采用的装饰音有“揉弦”“颤音”“滑音”等等十几种类型,其中、“揉弦”和“滑音”的种类较多。牛角琴采用的装饰音有“滑音”“打音”二种。在相同类形的装饰音中,如“滑音”,二胡和牛角琴运用较多的是“上下滑音”。二胡中“上下滑音”可用四个左手指不同应用,而在牛角琴中大多是食指下滑和无名指上滑为主。
“打音”在二胡中也应用,相对来讲没有“揉弦”、“滑音”用的多,一般打音在该音的上方二度、或三度、四度音位上急速地在弦上一打,然后立即离开。
牛角琴中“打音”的运用比二胡要多,基本也是在该音的小三度大二度音上打音,并在同音或长音上打,这种演奏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音乐中的地方风格。牛角琴中揉弦的运用不多,基本是以压弦来替代,打音速度比二胡打音要稍慢。成为牛角琴中的演奏之绝。
六、定音定弦
定弦和定音是有区别的,定弦是从首调概念出发,是指(1—5) ( 5—2)弦(6—3)弦(2—6)弦等等,内外弦音不能颠倒,一般内弦为二个音中的低音,外弦为高音。定弦有五度、四、八度定弦。二胡基本是五度定弦。
定音是指二胡的实际音高,如内弦定d1外弦定a1音,现在普遍都是定为这两个音上的。但二胡的定音有时伸缩性较大如《二泉映月》就定g—d1也有些二胡定c1—g1弦,b—#f等等一般音色透明、清晰、明亮。
牛角琴定弦也采用五度定弦,定音相对比较随便,据需要和方便可分别定为内弦从d至e1外弦从e1至bb1的任何音、音域在八度、音色纯厚容易掌握。
世界上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之中,即包含着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不同的因素,又包含着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相同的因素,正是通过这些相同的因素,将各民族音乐文化结合成一些网络状的音乐文化体系,并由于这些因素的相同范围大小不一,从而形成了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音乐文化体系。
二胡、牛角琴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二个拉弦乐器的背后,容纳了一个庞大的艺术群体和多彩的音乐艺术,使之在藏汉两地音乐领域放射出耀眼的光茫。
由于藏族关于器乐的史书记载很少,在此文中基本是以自己多年的二胡演奏中探索的一些演奏记法和西藏艺人对牛角乐器结构的介绍和自己对牛角琴直观的理解和演奏法的认识,在此作了表面上的比较,不免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希望各位老师、专家给予批评指正,使自己在今后的研究中能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