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的制作
佚名 网络洞箫制作
我国的竹材资源丰富,品种众多,是制作各种管乐器的好材料。前文介绍了箫类乐器种种,箫的品种不同,所需的制作材料也就各异。洞箫的竹材以紫竹为佳,水竹(白竹)次之。竹材以壮实、干透的为佳。
谈及竹材的壮实,就得谈及竹龄。紫竹和白竹的竹龄约8年。一、二年的竹子太稚嫩,制成洞箫音色不可能坚实,六、七年的竹子,因已衰老,制成洞箫音色干瘪;因此竹材以四年材为佳。木材有年轮,而竹子的年龄比树木外在。原来竹子的第一年在主干上只有一支分支,第二年在第一分支上生出第二分支,第三年在第二分支上生出第三分支……。当然,六七年以后,有些最早的竹枝已开始枯萎,此时竹材显然已不太适用。
除了竹龄而外,竹子的砍伐时间以立冬以后较好,此时砍伐下来的竹子不易虫蛀,春天砍伐的竹子由于水分多而不适用。竹子以粗细适用、挺直,没虫蛀、不破皮的为佳。砍伐以近根部或齐土截下为好。砍下的竹子,应放在阴凉、透风的地方一、二年,使其自然干燥。
制作洞箫的竹子,内径以1.6-1.8为宜:内径小的音色清亮,内径大的音色厚实。制作之前要打通内节,将竹材烘干矫直,内节打通是为了烘烤时防止竹子爆裂。
民间以九节箫为贵,故而砍伐竹子时以齐土截下为好,目的是为了取九节。洞箫的总长以不超过85公分为宜,因为其有效管长仅为52公分左右,其下端留得过长不仅没必要,也有失于观瞻。洞箫取九节,并不完全为了追求外在的美,而是在一定长度之内,节越多,两端的管径差越大,低音也就厚实。日本友人、西川秀利,用塑料制作了"角八"。"角八"乃是用塑料制作的尺八,尺八用竹或车木制作,圆形管身,角八用塑料板块
洞箫的制作,如今还没有公式,除了基本管长而外,各个音孔的位置乃是管长的百分比。这一方法的使用,历史已相当久远,据本人研究证实,《宋书》所载的"荀勖笛律"所制作的"泰始笛"就是百分比。尽管有人指摘这种百分比(工厂则根据这百分比的方法制作"划线板")的方法不及西洋乐器科学,但还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说我们的民族乐器制作不科学,未必有充足的理由,因为西洋的管乐器的制作也是凭的经验(严格的工艺要求),而不是根据数理公式。我们所用的管乐器与西洋管乐器相比,其差距就在于缺乏严格的工艺标准---没能做到规格化。要将我国的民族管乐器制作规格化是很难的。这是我们的民族管乐器同西洋乐器的差别所在。西洋乐队所用的管乐器为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我们的民族乐器则多为竹管乐器。我国的铜管乐器不发达,仅有号筒一种,藏族的钦筒与号筒仅是大小的区别而已。木管乐器也几乎没有,管子与唢呐系用木车削后制成,但它们也仅仅是竹管乐器的演化和变异,例如现今的管子就是由竹管制作的筚篥演化而来的。竹材本身的千差万别,使我们用竹子制作的管乐器规格化不具有可能性。
用天然竹材制作的箫笛,乃是我国的传统,各乐器工厂都有自己的制作工艺要求。八十年代,乐器制作行业曾进行过箫笛制作规范化的讨论,但是并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如今看来各个厂家的制作也都是各行其是。
业余的洞箫制作者,最要紧的是基音孔的确定---即基频公式的求得,也就是如何确定从吹孔至基音孔的长度。开好吹孔以后,首先就是确定调音孔的位置,并校准基音。
关于洞箫基本长度的计算,本人是用如下公式求得的:L=C /2f - Δ。其中L是欲求的从吹孔至调音孔的长度。C是声波速度,声部速度与温度有关,150 C时其速度可取33045厘米/秒,若温度增加,每升高一度,声波速度增加61厘米。f为频率,若是G调洞箫其频率则为293.66Hz。Δ为管口校正量,即洞箫的管端(吹口一端)和末端校正量之和,据本人测算为3.8-4.5d(d为管口一端的内径)。至于Δ何以要取3.8d左右而不取确数?那是因为竹子两端的管径差没有计算入内。管径差的大小,决定了Δ的大小。这一长度与实际长度若有误差,还可以通过调音孔的大小与吹口的浅深加以调节。如此算来,内径为1.6厘米的G调洞箫(筒音为d1),从吹口至调音孔的长度为54厘米,内径为1.4厘米的琴箫(筒音为c1),从筒音至调音孔的长度为60厘米。
基音校准以后,才可以确定各个音孔的位置。现将各个音孔占有效管长用百分比列表于下。所列为八孔洞箫和琴箫数据,六孔洞箫可作参照。
孔序 第八孔 第七孔 第六孔 第五孔 第四孔 第三孔 第二孔 第一孔 底孔
百分比 47.9 53.25 56.52 62.3 71 75 79.9 85.8 100
箫笛制作所需的工具是十分简单的,只需一把钻子和一把刀就行。钻子须用五花钻或三花钻,可以避免钻孔时竹子开裂。挖孔的刀,不同于普通的小刀,钢口比较好的半把剪刀亦可代用。
洞箫定好音孔位置,钻好音孔,即可校音。为了保证音准,音孔宜钻得小一点,以便利于音孔的开挖。若该孔所发之音与所需音高所差不大,音孔宜向下开挖;若所发之音与所需音高差距较大,音孔宜向上开挖。各个音孔除最上面的后出孔应该略小一点而外,其余各音孔的大小要求尽可能一致;音孔大小的统一,是音色、音量统一的保证。后出孔略小,是为了保证该音孔本孔音与"叉口"音为小二度关系。后出孔必须略小,因为音孔的位置已经提高,不适当缩小音必偏高。本人称此法为"提位缩孔法"。
前面已经提到,校音时吹奏的口型、口唇的位置与口风力度必须统一,即管口校正量必须稳定,否则即使依靠再先进的仪器,制成之后的音准好是无法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