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要素对比之厚与薄
佚名 网络有不少箫友在买箫的时候都喜欢加一句,我想要一支比较厚重的,总感觉竹子比较厚,箫的质量就比较好。显然这样的认为是不对的,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紫竹洞箫早应该淘汰了,因为紫竹洞箫普遍偏薄。
那么竹子越薄越好吗?显然也不对,我们以前分析过,管壁越薄,会造成音色发飘、音准不好控制,其实就是讲管壁过薄,就会使得音准、音色都不稳定。我们通常的箫,管壁都在三毫米多到五毫米多,过厚或者过薄都不行,过厚了呢,就会导致不灵敏、音色发闷、发音迟滞。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这是为什么?
之前谈过洞箫发音的三大要素,箫管内径、音孔、吹口。管壁的厚薄并不会决定管内径大小与形态,但是它显然影响到了音孔和吹口。
如果吹口比较薄,那么吹口的切面无法保证合理的斜度,这个斜度与发音的音准以及灵敏都有密切关系。
如果斜度过小(竹子过薄就造成斜度小一些),那么发音不好控制或者过于灵敏、音准也不好调准,如果斜度过大(竹子过厚就造成斜度过大),就造成发音不够灵敏、迟滞、音准也不好调准。
吹口以外,音孔与管壁厚薄关系也很大。大家知道洞箫发音原理和过程,是吹口发声边棱摩擦的边棱音,通过管内空气柱振动的耦合,声波在由音孔边缘溢出。那么如果管壁过薄,声波溢出过快,导致发音不稳定、发飘或者讲发散发虚。如果管壁过厚,声波溢出过慢,音色就发闷、发音迟滞。
大家不难看出,洞箫确实与厚薄有关,但是好像并不是与全管的厚薄都有关系,貌似只是吹口端和音孔附近,是的,就是这样,下面我们在延伸开来说一说。
我们曾不止一次进行过实验,就是选择一个管壁薄到2毫米以内的管子,但是我们在音孔位置以及吹口位置进行加厚,处理方法就是从废弃竹料上面取一些具有弧度的圆片,用强力胶或者大漆黏到音孔位置,吹口端,在顶端用竹片包裹一圈。这样就形成一个管壁2毫米厚,但是音孔和吹口位置都达到正常洞箫厚度的管子。通过正常的处理和调音,结果符合预期,也能做出合格的洞箫,音准、音色都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有人也说他明显会感觉到管壁厚与薄,箫的音色有差异,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这两个厚薄不同的管子,还存在着内壁密度的差异,比如一支紫竹和桂竹,即使内径厚薄等等因素一样,那他们的音色也略有差异,与声波被内壁吸收和折射的程度有差异。
我们上面的实验,如果要排除误差,可以找两支金属管,一个4毫米厚,一个2毫米后,然后2号厚的管子音孔和吹口位置加厚到4毫米,那么这两个管子做出来的洞箫,可以说几乎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