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和双簧管外形与名字都相似,如何区分?
佚名 网络在交响乐团里,有一类乐器,它们既没有弦乐组那么大的排面,也没有铜管组那么大的声响,甚至也没有打击乐组那样强的存在感,但却是整个乐团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它们便是木管组。
在木管组的家族里,最主要的四种乐器一般就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低音管了。
在这四种乐器中,长笛和低音管的外形和音色差异较大,比较容易区分;而单簧管和双簧管不仅名字和外形相似,就连音色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经常是一些古典音乐爱好者们容易混淆的两种乐器。
01
单簧管
单簧管(Clarinet),又称为黑管、克拉管和竖笛,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是木管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
单簧管的主体材质通常是非洲黑木,在其上附加硬橡胶或金属,经过复杂的工艺便可制成一支单簧管。单簧管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空心的管身,管身由五节可拆卸的管体组成,管体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
单簧管最早出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最初是由德国纽伦堡的一位以制作长笛而出名的工匠约翰·克里斯多弗·丹尼尔所发明,其最初的功能是在高音区取代或顶替小号及芦笛。芦笛在法语中是所有小型簧片乐器的通称。单簧管这种乐器,可能一开始就是作为芦笛的一种改良品而诞生的。
丹尼尔为他的这种新型“芦笛”增加了一个单独的笛头和一些按键,改进了喇叭口。他可能没想到的是,后来的工匠们接受了他的这种改良,并把这种新型“芦笛”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乐器即单簧管。
19世纪,大多数交响乐团都已经把单簧管加入到了乐队编制中,而莫扎特则是第一位在交响乐中给予单簧管重要地位的作曲家。
1812年,马勒把一种装有十三个按键的单簧管正式带入了当时的音乐界。亚辛·卡罗斯则在1839年制造了后来被广泛应用的勃姆体系单簧管。奥古斯丁·布菲则在1840年将针式弹簧加入到了单簧管中。经过几代人的改良,现代单簧管的形制终于基本完成。
到了19世纪末期之后,这种新型乐器已经成了一种移调乐器,相同的指法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单簧管上演奏。此时,单簧管的制作也成了分段式的了。
02
双簧管
双簧管(Oboe),木管独奏乐器,在管弦乐团中素有“抒情女高音”的美称。双簧管的音色像是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其善于表现徐缓如歌的曲调。此外,双簧管还是交响乐团里的调音基准乐器。
在结构上,双簧管由哨片(双簧片),管体(包括上下节和喇叭口)和音键组成。其中,管体由特殊处理过的硬木制成。
关于双簧管的最著名的曲目,可能就是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忧郁而优美的白天鹅主题了。
关于双簧管的前身,目前比较可信的一个说法是发源于印度的一种名叫“肖姆”的乐器。
肖姆(Shawm)是14世纪初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双簧乐器。其有两大类,一类是由唢呐演变而成的军乐肖姆,另一类是脱胎于风笛旋律管的民间肖姆,如查拉梅拉(Ciaramella)等。有人就将一种叫次中音肖姆-蓬巴德(Bombarde)的乐器称为老式双簧管。
17世纪中叶,法国的乐器制造工匠将一种较小的肖姆作了改进,并命名为“Hautbois”,即双簧管,此时真正的双簧管才算诞生了。
18世纪是双键和三键双簧管的发展阶段。此时的双簧管作为木管组的基础乐器,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正在发展的双簧制混合管弦乐队的一员。另外,这种乐器由于极富表情与歌唱性,很快又被列为乐队中的独奏声部。
18世纪初,双簧管在欧洲的几个音乐中心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乐器。而到了19世纪的头二三十年里,双簧管上又多出了八个按键,其结构更加便于演奏,同时音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1825年,维也纳宫廷乐师约瑟夫·塞尔纳(Josef Sellner)发明了十三键双簧管。其后,双簧管迎来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特里伯特(Triebert)生产的特里伯特式法国双簧管是同时代的音乐家们最为看好的。
特里伯特式双簧管的生产极大地推动了其后仍属其体系的A·M·R巴雷特(Barret)式双簧管的发展。从1850年到今天,特里伯特式与巴雷特式双簧管一直都是各大双簧管乐器生产厂家生产的基本产品。
03
如何分辨这两种乐器?
在外观上,单簧管要比双簧管稍微粗一点,单簧管的喇叭口也比双簧管的稍大。作为分段式的乐器,单簧管有五节,而双簧管只有三节。另外,双簧管是全按键的,而单簧管是按键和音孔兼有。
下图左边的是双簧管,右边的是单簧管:
音色上的区别只能自行体会。在语言的描述上,我们通常形容单簧管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而音色纯净,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双簧管则是音色明晰、清新、响亮、甜美、纯净,穿透力强,并且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发声原理上,单簧管用一个簧片和笛头发声,而双簧管用两个簧片夹在一起发声。此外,单簧管是移调乐器,双簧管是非移调乐器。
它们便是木管组。
在木管组的家族里,最主要的四种乐器一般就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低音管了。
在这四种乐器中,长笛和低音管的外形和音色差异较大,比较容易区分;而单簧管和双簧管不仅名字和外形相似,就连音色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经常是一些古典音乐爱好者们容易混淆的两种乐器。
01
单簧管
单簧管(Clarinet),又称为黑管、克拉管和竖笛,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是木管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
单簧管的主体材质通常是非洲黑木,在其上附加硬橡胶或金属,经过复杂的工艺便可制成一支单簧管。单簧管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空心的管身,管身由五节可拆卸的管体组成,管体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
单簧管最早出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最初是由德国纽伦堡的一位以制作长笛而出名的工匠约翰·克里斯多弗·丹尼尔所发明,其最初的功能是在高音区取代或顶替小号及芦笛。芦笛在法语中是所有小型簧片乐器的通称。单簧管这种乐器,可能一开始就是作为芦笛的一种改良品而诞生的。
丹尼尔为他的这种新型“芦笛”增加了一个单独的笛头和一些按键,改进了喇叭口。他可能没想到的是,后来的工匠们接受了他的这种改良,并把这种新型“芦笛”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乐器即单簧管。
19世纪,大多数交响乐团都已经把单簧管加入到了乐队编制中,而莫扎特则是第一位在交响乐中给予单簧管重要地位的作曲家。
1812年,马勒把一种装有十三个按键的单簧管正式带入了当时的音乐界。亚辛·卡罗斯则在1839年制造了后来被广泛应用的勃姆体系单簧管。奥古斯丁·布菲则在1840年将针式弹簧加入到了单簧管中。经过几代人的改良,现代单簧管的形制终于基本完成。
到了19世纪末期之后,这种新型乐器已经成了一种移调乐器,相同的指法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单簧管上演奏。此时,单簧管的制作也成了分段式的了。
02
双簧管
双簧管(Oboe),木管独奏乐器,在管弦乐团中素有“抒情女高音”的美称。双簧管的音色像是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其善于表现徐缓如歌的曲调。此外,双簧管还是交响乐团里的调音基准乐器。
在结构上,双簧管由哨片(双簧片),管体(包括上下节和喇叭口)和音键组成。其中,管体由特殊处理过的硬木制成。
关于双簧管的最著名的曲目,可能就是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忧郁而优美的白天鹅主题了。
关于双簧管的前身,目前比较可信的一个说法是发源于印度的一种名叫“肖姆”的乐器。
肖姆(Shawm)是14世纪初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双簧乐器。其有两大类,一类是由唢呐演变而成的军乐肖姆,另一类是脱胎于风笛旋律管的民间肖姆,如查拉梅拉(Ciaramella)等。有人就将一种叫次中音肖姆-蓬巴德(Bombarde)的乐器称为老式双簧管。
17世纪中叶,法国的乐器制造工匠将一种较小的肖姆作了改进,并命名为“Hautbois”,即双簧管,此时真正的双簧管才算诞生了。
18世纪是双键和三键双簧管的发展阶段。此时的双簧管作为木管组的基础乐器,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正在发展的双簧制混合管弦乐队的一员。另外,这种乐器由于极富表情与歌唱性,很快又被列为乐队中的独奏声部。
18世纪初,双簧管在欧洲的几个音乐中心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乐器。而到了19世纪的头二三十年里,双簧管上又多出了八个按键,其结构更加便于演奏,同时音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1825年,维也纳宫廷乐师约瑟夫·塞尔纳(Josef Sellner)发明了十三键双簧管。其后,双簧管迎来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特里伯特(Triebert)生产的特里伯特式法国双簧管是同时代的音乐家们最为看好的。
特里伯特式双簧管的生产极大地推动了其后仍属其体系的A·M·R巴雷特(Barret)式双簧管的发展。从1850年到今天,特里伯特式与巴雷特式双簧管一直都是各大双簧管乐器生产厂家生产的基本产品。
03
如何分辨这两种乐器?
在外观上,单簧管要比双簧管稍微粗一点,单簧管的喇叭口也比双簧管的稍大。作为分段式的乐器,单簧管有五节,而双簧管只有三节。另外,双簧管是全按键的,而单簧管是按键和音孔兼有。
下图左边的是双簧管,右边的是单簧管:
音色上的区别只能自行体会。在语言的描述上,我们通常形容单簧管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而音色纯净,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双簧管则是音色明晰、清新、响亮、甜美、纯净,穿透力强,并且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发声原理上,单簧管用一个簧片和笛头发声,而双簧管用两个簧片夹在一起发声。此外,单簧管是移调乐器,双簧管是非移调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