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E键分割到底分割了啥?
qiyuexuexi.com 器乐学习网哈喽,大家好~相信无论是长笛初学者还是进阶小小演奏家们都对E键分割装置有所耳闻,但它到底是如何发挥功用的?有哪些平替?又是否是非有不可呢?
今天声音汇这期「长笛深度报告」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一下长笛上最常见的装置:E键分割。
E键分割的历史起源
目前长笛界公认的说法是:法国长笛制造商 Djalma Julliot 在1900年左右发明了E键分割装置。据报道,这一装置是在 Paul Taffanel(大名鼎鼎的法国长笛学派创始人) 的建议下设计而成的。
(Paul Taffanel, 1844-1908)
PS: 尽管 Emil Rittershausen 展示过一支1896年的配备E键分割装置的金长笛,但无从得知此E键分割装置是在长笛制作时还是制作完成后添上的。
E键到底分割了啥?
(E键分割装置)
对于没有E键分割的长笛来说,我们的左手无名指带动按住的按键有两个(G keys),且没办法分隔开来运动;而在装配有E键分割的长笛上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左手无名指还是带动两个按键的运动,但这其中靠近右手的那一个按键(G# key,上图中蓝色的闭孔按键)是可以单独运动的,这便是“分割”。在吹奏高音E3时,左手无名指处于松开状态,而右手中指在按住按键时通过上图蓝色的连杆部分,使G#键关闭,从而促进高音E3的发音。
E键分割的平替
由于安装E键分割对于联动的精密调节以及机械的设计都有很高的要求,且在直列长笛上添加E键分割至少需要左手无销钉系统作为保障,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增加了购买负担,因此E键分割的平替就出现啦!
所谓E键分割平替,我们也给它起了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叫“内置半堵孔”或者“高音E促进器”,顾名思义,那就是摒弃外置E键传动轴设计,转而采用更小的G#键音孔。
这里不得不说到三响 Sankyo 长笛的 NEL 专利,作为最擅长使用内置半堵孔的长笛制造商,三响几乎全线长笛(乌木长笛除外)都免费配备了此专利。此外,相比于平面内置的半堵孔材料,三响的半堵孔材料有着与管壁一致的曲率,这带来了更完善的声学效果。
(Sankyo NEL 内置半堵孔)
Brannen Brothers 布朗长笛采用月牙形平面半堵孔金属材料进行填充。
(Brannen 内置半堵孔设计)
尽管“内置半堵孔”很大程度上通过较低成本解决了高音E难吹的问题,但也有部分演奏家反映,这一配置会对第一和第二个八度中的A音音准有微小的影响。
Nagahara永原设计的心形内置半堵孔声称可以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不过其真实效果还有待高阶演奏家的实测。
(Nagahara 心形高音E促进器)
难得一见的开放G#键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左手小指控制的按键与左手无名指控制的联动按键处在同一水平位置。为何这里有两个音孔在同一水平位置呢?
其实,Bohem最早的设计是没有左手小指控制的背部G#键的,左手小指则是直接控制了正面的G#键。尽管这一设计现在使用较少,但它的存在完全替代了E键分割,因为左手无名指与小指分别控制了被分割的两个按键。
素有长笛界帕格尼尼之称的Denis Bouriakov使用的Altus长笛采用了开放G#键。
(YAMAHA 开放G#键)
E键分割“铰链”
尽管E键分割的存在大大方便了高音E的发声,但也导致了需要用到右手中指的G3/A3颤音发声出现问题(虽然有替代指法,但音准和音色有缺陷)。因此,E键分割“铰链”应运而生,可以自主选择高音E促进装置的开闭。
(Muramatsu 村松的E键分割“铰链”设计)
形形色色的E键分割设计
不同的长笛制造商对E键分割有着不同的设计。
最早在直列不加C#颤音键长笛上使用类似短笛E键分割设计的是Brannen布朗兄弟。近几年,Haynes汉斯和Burkart博卡也开始采用此设计。
(Burkart 类似短笛的E键分割设计)
说到更厉害的,是下沉式E键分割设计。这一设计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右手掌对E键分割的误触,但也在机械设计上充满了难度和挑战。
(YAMAHA 下沉式E键分割搭配“铰链”设计)
日裔美国长笛制造商Nagahara永原,在使用左右手下沉式无销钉系统的基础上加装下沉式E键分割,可谓是长笛界里的唯一一家。
(Nagahara 下沉式E键分割设计)
对于大多数国内的长笛演奏者们来说,接触到的是上浮式E键分割设计。这一设计在直列长笛中则会搭配左手无销钉系统,以提高机械稳定性。
(YAMAHA 5/6/7系列直列搭配左手无销钉系统与E键分割)
以上就是本期关于E键分割的全部内容啦!你觉得有趣吗?还有不了解的可以评论区随时沟通~~
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