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埙百科

频道主页

云南陶乐器及十大名窑民族艺术的传承与精典(4)

佚名  网络 

2010年的建水工艺美术陶厂

七、滇中陶都易门

2008年玉溪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市文物管理所对易门李忠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了四条窑床遗迹,获取了大量瓷器标本,明确了该遗址的分布范围,弄清了遗址的堆积情况。李忠窑床坐向为东南向西北,截面宽135厘米,高50厘米,有7个通气孔,窑床长约40米……

2012年,英国古瓷器学家彼切考察了易门李忠碗窑,他从遗址碎片上看出,花纹图案有自身的独特性,也有云南的地域特点,还融入了景德镇等地先进的制陶手法,对研究云南古陶瓷很有价值。彼切把李忠窑出土的标本与已发现的玉溪窑、建水窑烧制的云南青花瓷器进行比较后,初步推断李忠窑的烧制时间为明末清初。

《易门县概况》一书记载:“李忠为李自成部下,江西人,明末清初随义军余部来滇。后流落易门,路过外大坡时,发现其地有制陶沙泥,即设窑烧陶,以为生计。”易门土陶生产的主要原料是胶泥和沙泥,李忠到来时,当地赵姓村民已经建窑烧制陶罐、瓦盆了,当李忠来到浦贝时,用江西人对陶土特有的敏感,发现了下浦贝许家坟(今陶瓷厂后,大冲内左侧)、沙老树(今陶瓷厂模型车间)的胶泥和以白坡(今杨家大坟对面)、外大坡(今下浦贝对面右侧一里处)的沙泥,于是在“外大坡”的小山坡上建起窑口。从此,“李忠窑”成为一种易门陶瓷的符号,载入了易门陶瓷史。

在李忠创办碗窑之后,当地的杨延宝、杨明凤、杨明宏等杨氏先辈;赵之先、赵之运、赵玉玺等赵氏先辈;李子会、李祥、李德志等李氏先辈共十多户人家也相继开办了碗窑。据现存遗址考证,初创时期,这些人家建起了三条烧碗的“阶级窑”,一条在外大坡,一条在以白坡,另一条在窑上(今陶瓷厂址),三条窑的规格都一样。

当时的阶级窑,一窑有九仓,九户烧一窑。先从窑头第一仓开始煅烧,窑头煅烧时间约十二三小时,待窑头温度达1000多度时,第二仓接着点火,每烧一仓约需两小时多。当时有这样的规矩,凡烧一条窑的窑户,每烧一窑都要拼送一担60公斤的柴给烧窑头的,烧窑头的不出燃料,每户按顺序轮着烧窑头,而掌握炉内火候全凭烧窑工的眼力和经验了。当时的碗窑一般烧制青、白、黄三种色釉。青釉是取柞树村、碗水村燃烧后的柞栗柴灰和以白坡浆泥配制而成;白釉取以白坡砂浆、炭灰两种原料配制;黄釉则为梅营村湾子山侧的一种黑色矿石磨细成浆,过滤后兑白釉制成。各户工匠根据市场行情和各自的技术特点,在土陶上刷上不同的釉色,使产品呈现显著的特色,从而人们有了这样的共识,青釉器皿闪闪发光,白釉器皿洁白无瑕,黄釉器皿色泽古朴。那个时候窑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使得水缸、酱缸、瓦盆、坛子等大杂件产品以及蜜罐、盐罐、碗、各样儿童玩具等小杂件产品不断诞生。李忠窑播下的种子,大概就是这样开始萌发了。

易门陶瓷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到清乾隆年间,易门土陶业已小有名气。到了鸦片战争前后,窑户增至几十户,生产有着明显分工,有专门生产碗、专门生产大杂件、专门生产小杂件,还有的专门生产美术工艺品,如香炉、花瓶、兽头等。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时期,易门县的土陶生产进入兴盛,烧成窑由原来的三条增至几十条,每条窑增至十二仓,还创建了“半倒烟窑”。自李忠设窑烧陶后,窑户们就出钱在沙老树(今县陶瓷厂山丘上,因发现蕴藏量巨大的优质制陶泥土而闻名)建盖了“财神庙”,每年家家户户都会到庙里焚香祭祀、许愿祈祷。这种习俗流传至今,人们称为“赶庙会”。

民国初年,范寿昌、范本荣父子从昆明的松华坝前来,他们同当地陶业生产户合作生产疏璃瓦、兽头、宝鼎等庙宇建筑的工艺品。1938年,江苏宜兴的一位陶瓷绘画艺人张师傅也来到这里,他成功地试制出粗瓷瓦货,称“假瓷货”,从此浦贝陶的名字里,多了一个“瓷”字。新中国成立初,窑户已发展至五十余户,年产陶瓷一百多万件,且生产和销售已实现分工,易门浦贝街天出现了当地人说的“瓷货、小碗、石膏摆断街”的盛况。产品运往昆明、楚雄多地贩卖,易门陶瓷生产逐渐兴旺起来。

1954年易门浦贝组建陶瓷生产合作组。1955年改为易门陶瓷社,后更名为易门陶器厂。20世纪70年代,易门陶器厂又变更为易门陶瓷厂。2002年易门陶瓷厂改制,由国企改为私企,易门陶艺家吴兆华从陶瓷厂出来自己办厂。再往后,易门被命名为“西南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云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滇中陶都”。

改革开放以后,易门陶瓷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型发展,在以墙地砖为主的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和卫生陶瓷占据半壁江山的发展进程中,一批富有文化内涵,又有市场前景的工艺陶瓷企业也在悄然崛起,成为易门陶瓷“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易门通红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滇鉴陶民族工艺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色黑陶和彩雕工艺品琳琅满目,别具特色。易门盛凌瓷业、易门云青陶有限责任公司、金源陶瓷有限公司、易门线陶瓷厂、易门陶瓷特色工业园区,则以青花瓷器和青花陶器的烧制见长。易门盛凌瓷业有限责任公司自2014年开始生产单一的青花茶碗,2016年增加到手绘青花餐具5个种类,到现在手绘青花、工艺陶瓷种类已达到近200个品种。在省、市文博会和非遗展上产品供不应求,手工手绘青花瓷系列代理商遍及贵州、版纳、普洱、昆明、玉溪等地。

易门现代陶瓷工艺生产的火燃尽、灰落定、釉色染。每一款陶瓷工艺品,都凝聚着易门匠人的心血和汗水,这些工艺陶瓷,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易门匠人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他们以匠人的精神,守护着易门的特色资源在艺术陶瓷领域辛勤劳作,并在为易门陶瓷文化产业探索发展的道路上,孜孜不倦,无怨无悔,让古老的易门陶瓷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八、丽江金沙红陶

金沙红陶是丽江县黄山民族陶瓷厂的产品,其产品主要有丽江民族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两大类,四十多个品种。在丽江民族日用陶瓷中,富有丽江民族特色的“二龙腾空酥油壶”在1983年全国少数民族用品评选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曾远销青海、西藏等地;近年该厂的工艺美术陶瓷又多次在省内外获奖,为了有别于云南省内的其他陶瓷,陶瓷专家们将其定名为“金沙红陶”。

丽江金沙红陶造形古拙、质地坚密,色如紫铜,敲击声如铜磬,往往被陶瓷行家所收藏。丽江陶制工艺品主要有陶碗、陶杯、陶盘、烟具、陶茶具、手镯、围棋盒、酥油盒等多种。按陶的材质分有红豆杉、山楸、野樱桃、鸭掌木、豆腐渣等;按漆水分有土漆、清漆两种,土漆颜色鲜艳、华贵典雅,清漆自然古朴、美观大方;按工艺分有漆木碗、银色木碗(盒)两种土特旅游产品。

丽江永胜古称永北(别称沧阳),其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成为边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云南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里,陈列着从金沙江畔涛源镇“堆子地古墓群”遗址出土的各种陶器。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永胜已经在制作和使用陶器。先民们制作陶器,须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认识和使用粘土,二是能让炉火温度达到800℃左右。陶器的大量使用,表明永胜先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进步。永胜出土的早期陶器,具有氐羌民族风格。原居甘肃、青海一带的氐羌族群,因受秦国崛起的强大压力,被迫向西南地区迁徙,经岷江、雅砻江进入金沙江流域。氐羌风格的典型陶器是双耳罐。永胜涛源堆子地出土的这种陶罐,最突出的特征是圆口、鼓腹、平底,大双板耳从口沿连接到下腹部,且大双板耳内还有小双板耳,展现了永胜原始工艺品的精美。从期纳镇满官龙潭村蔡家箐、程海镇海沿村荞地坪出土的文物看,元明时期永胜的火葬罐有黑陶罐、红陶罐和绿釉陶罐。永胜火葬罐有的瓷化程度已相当高,器物表面采用彩绘、刻划、压印、堆塑等手法装饰,造型装饰均很美观。青花瓷器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毛笔将色料涂在尚未上釉的瓷坯表面,外面再上一层透明的釉,经摄氏1300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器。青花瓷器画面呈现白底蓝花,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

永胜元代青釉罐,短颈凸出二道弦,罐腹椭圆,圈足平底,施釉不及底;肩部绘有云纹图案,肩、腹以褐色矿物质绘有十二生肖属相,每一属相用双线分隔开,下腹近足部绘有云纹、水纹图案,线条流畅,典雅古朴。永胜明代青釉罐,平口短颈,鼓腹,圈底,釉面光润清洁;罐盖如一张倒扣的荷叶,分成六莲瓣,其中绘以暗花折枝莲花,腰部绘以暗花折枝牡丹,下腹以紧密直立兰叶造型装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永胜明代青花瓶,口沿平折,直颈丰肩,鼓腹下部渐收,足部微向外撇,底部青釉,造型丰满,釉质晶润;颈部装饰简单花纹,上腹部饰折枝芙蓉花,下腹饰云纹图案,纹饰使用花青色,风格新颖别致。永胜明代青花碗,口沿平折,敞口,向下渐收,胎白釉青,玻璃质感强;口沿绘有相交斜线纹,外壁绘有青花缠枝花卉,内壁绘有百合、灵芝,底部绘有十字宝杵纹,纹饰丰富,别有风韵。

丽江永胜窑现照

明朝洪武年间,大量内地汉族士卒落籍永胜,不仅推动了永胜的农业发展,而且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中不乏陶瓷手工业者。永胜县城十字街发掘出来的两对灰陶鳌鱼,以及各种图案精美的瓦当、砖雕,加上县城东南凤鸣村马家山发现的明代龙窑遗址,印证了永胜至迟明朝初期已经有了灿烂的陶瓷文明。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开始建筑澜沧卫城,烧制大量城砖和殿阁、楼台、官署建筑的砖块、瓦饰,于是永胜陶瓷工艺飞速发展。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永北镇人刘以和创办“矣察碗厂”,先在城东武侯祠批量生产瓷碗,后在瓷土产地黎明生产瓷器,产品通过茶马古道销往西藏等地。民国初年,袁从义、高瑞东等人,集资兴办“集玉公司”,请来江西景德镇技师,制造釉下五彩瓷器,使永胜瓷器具有瓷质晶莹明澈、绘图明丽古雅的特色。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滇缅公路通车,永胜瓷器行销全滇,部分销往缅甸等国。

丽江永胜瓷厂茶器

九、西双版纳傣陶

西双版纳是一块美丽神奇、富足丰饶的地方,当很多同纬度的地区已成为沙漠的时候,它依然是一颗绿色的明珠。娇娆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美丽的民族,魅力独特,风情万种,以无穷的智慧创造出绚烂绚丽的文化。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并且很早地掌握了陶瓷制作工艺。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戛捧尚罗》记载了先民制陶的艰辛挫折史。刚开始,用泥土做的碗、锅、盆不仅太重,用来装水,就“被水吃啦”“随水跑啦”。后来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捏碗,学会了烧锅,一代教给一代,至今还保留在傣族居住地区,成为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在景洪曼斗寨、勐罕曼峦站寨、勐海曼扎寨及勐龙寨等地均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西双版纳傣陶厂

制陶是傣族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国内外著名的考古学家多次对傣族制陶进行专门调查,认为傣族传统制陶是我国原始陶艺的代表,是解开中国新石瓷时代烧陶之谜的钥匙。傣族烧制的土陶制品环保,且外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许多独特功效,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用土陶烧制的水罐盛凉开水,喝起来格外清凉甘甜;用土锅煲出的食物,汤鲜味美,味道纯正;用土陶茶罐放置茶叶,具有防潮、久置不变味之功效。工艺品略带夸张而显生动活泼,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特别是麒麟、神象、孔雀、凤凰等土陶装饰物,更是生动有趣、成为傣族宗教节日里赕给佛寺的贡品。

傣族制陶是云南省具有古老传统制陶技艺的七种民族之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制陶是由妇女世代相承的;整个制陶过程,从选挖陶土、制作陶器,直至烧成出售,均由妇女来完成,这承袭着母系氏族的遗风。随着社会的发展,傣族男子也逐渐掌握制陶技术。所生产的陶器按其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具、建材、赕佛用具等种类。明初钱祖训所著《百夷传》记载:傣族先民“所用多陶器”,“民间器皿、甑、盆三类,惟陶之器是用”。在西双版纳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里,数量最多的是陶片和陶器,印证着傣族先民制造和使用陶器历史的悠久。

傣陶(现代)

西双版纳傣族制陶技艺均用有纹的木拍拍打出印纹,这与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印纹陶器相一致。傣族陶器在用料上主要以泥土加砂石料来改善成型性能。其焙烧方式包括露天焙烧和封闭半焙烧等多种方法。成坯方法呈多样化特点,有无转轮制坯、脚趾拨动慢轮、手拨动转轮等方式。这些远古时期的制陶技术,至今仍为傣族传承使用。傣族传统制陶是我国原始陶艺的代表,是解开中国新石器时代烧陶之谜的钥匙。2006年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主要工具有转轮、木拍、竹刮、石球等,主要技艺流程包括舂土、筛土、拌沙、渗水、安装转盘、制坯、打坯、干燥、准备烧陶、烧陶等环节,所生产的陶器分为土锅、钵、水罐(壶)、土碗等生活必用品和麒麟、象、孔雀、马鹿、佛寺建筑装饰、佛寺贡品等民间工艺品两类。

在云南大部分制陶地区,一般都要对陶土进行精心选择,相较而言,傣族慢轮制陶对陶土的选择则要简单得多,当地黏土分布很广,很多地区只要将表层浮土去掉,都能看到这种带晒干后带一点淡蓝色的黏土,这种黏土的纯度较高,不过肉眼仍可见其中含有一些黄色杂质。这就要求对之进行进一步的舂磨和筛选。西双版纳传统的制陶术一般只对陶土进行粗选,当地从未出现过对陶土进行反复淘洗的情况。根据调查,以前的陶土统一取自村寨西侧约1.5公里处的澜沧江畔的坡地上。传统的陶器制作因为使用量小,都是由制陶者用箩筐亲自去挑,而且都是用多少和多少,在一张牛皮上操作的记录显示每次和泥的量都不大。这也与传统汉族地区的制陶表现出很不同的面貌,由于市场销量大,云南很多地区的制陶作坊往往都需要一次准备大量的陶土,这些作坊往往常年都在一个专门的地点进行陶土的加工。

傣陶(现代)

十、香格里拉黑陶

“藏传黑陶”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由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都吉古村土陶山特有的红土与白土混合制作而成,经过备料、塑形、雕花、阴干、烧制等工序,形成陶瓷通体漆黑,光洁细腻的独特陶艺制品。

1974年3月,德钦县(与香格里拉县相邻)永芝村发现古墓,并出有大批青铜器与陶器,出土文物中有完整陶器9件,及一些碎陶片。陶器全为陶罐,夹砂灰陶,手制,制作较粗糙。罐有单耳(5件)、三耳(1件)、无耳(2件)和单耳带流罐(1件)。据同时出土的青铜剑的形制,比照周边地区铜器特点,文物工作队在考古通讯中推断年代为西汉早期。这也是香格里拉州最早有关古代陶器的考古发现。

1977年8月,德钦县纳古村的一处石棺墓葬群挖掘和采集到陶器共23件,均为泥质灰陶,部分有黑衣,火候不匀,常夹杂橙红色。其中各型双耳罐20件,两侧有对称宽耳,部分耳上和肩部饰有刻纹、剔点纹,图案有平行线和菱形等。单耳罐2件,陶钵1件。考古通讯结语中表述“石棺墓所出的陶器,与我国西北地区齐家文化所出者很相似,侧身葬和屈肢葬也是在齐家文化的墓葬里经常发现的。根据李家山和万家坝两地古墓群的年代推断和碳—14测定,纳古石棺墓的年代可能与二者相当,约为春秋早中期,或可早到西周晚期。”

藏传黑陶堆烧准备

1988年3月,香格里拉尼西乡克乡村及附近的5处石棺墓地出土铜器和陶器、骨器、石器等随葬品,其中有陶器共11件,均为夹砂陶。因烧制火候不均,同一件器物上常出现红褐色和黑褐色相杂的情况。

香格里拉尼西石棺墓中出土的藏传黑陶非常漂亮,经过上千年颜色依然黝黑。挖掘的这些土陶器皿,器型简单,主要是生活器皿。出土的黑陶器皿主要有锅、壶、坛、罐一类的生活用品,大多数呈几何形状对称,多数器皿上没有花纹。春秋战国时期,香格里拉尼西一带就已有土陶业,到19世纪中叶工艺更加成熟。如今,尼西藏传黑陶制品为了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及满足游客要求,已由原来的土锅、土罐、火盆等,增加到烟灰缸、花瓶、酒杯等许多新型品种,而且工艺越来越精致,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价值。总体而言,尼西藏传黑陶所承袭的是古老的生产工艺,由于用尼西藏传黑陶瓷烹饪的食物色鲜味美,一直以来,香格里拉人都习惯使用尼西土陶,在大理、丽江,还是藏区的拉萨昌都或康定都久负盛名,被来到这里的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

香格里拉“藏传黑陶”除为藏族群众制作喜欢的生活用品,如今经过产业打造也成为各地游客争相购买的传统手工艺品。烟缸、笔筒、花瓶、九鼎、香炉以及普洱茶具做成黑陶,黑底配以艳丽的云南重彩画,古色古香,在材、型、雕、色四方面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工艺特点,彰显出民间工艺、历史人文、民族符号以及宗教艺术四大文化特色。

香格里拉藏传黑陶茶具

陶埙的成型方法

陶埙的成型方法

埙百科

埙简谱[卓玛]

埙简谱[卓玛]

埙曲谱

埙的音色及其表现力介绍

埙的音色及其表现力介绍

埙入门

埙简谱[孤星独吟]

埙简谱[孤星独吟]

埙曲谱

埙初级教程

埙初级教程

埙入门

埙谱网[美丽的神话]简谱

埙谱网[美丽的神话]简谱

埙曲谱

埙简谱[小小新娘花]

埙简谱[小小新娘花]

埙曲谱

埙独奏谱[小李飞刀]F调指法

埙独奏谱[小李飞刀]F调指法

埙曲谱

陶埙的材料用什么调制成的?

陶埙的材料用什么调制成的?

埙百科

陶埙独奏曲[遐想]简谱

陶埙独奏曲[遐想]简谱

埙曲谱

埙谱网[卷珠帘]简谱

埙谱网[卷珠帘]简谱

埙曲谱

陶埙歌曲[别亦难]简谱

陶埙歌曲[别亦难]简谱

埙曲谱

十孔陶埙教程《高音的吹法》林风

十孔陶埙教程《高音的吹法》林风

埙视频教学

埙简谱[楞严一笑]

埙简谱[楞严一笑]

埙曲谱

陶埙独奏曲[天乐]简谱

陶埙独奏曲[天乐]简谱

埙曲谱

埙正确的演奏姿势的重要性

埙正确的演奏姿势的重要性

埙教程

埙美文:何人夜半吹埙

埙美文:何人夜半吹埙

埙百科

埙简谱[雨霖铃]

埙简谱[雨霖铃]

埙曲谱

埙简谱[梓花儿]

埙简谱[梓花儿]

埙曲谱

埙独奏简谱[女人花]

埙独奏简谱[女人花]

埙曲谱

十孔陶埙指法做4指法表

十孔陶埙指法做4指法表

埙指法

埙立式和坐式两种演奏姿势

埙立式和坐式两种演奏姿势

埙入门

埙独奏谱[雨花石]

埙独奏谱[雨花石]

埙曲谱

最美埙曲《鸿雁》

最美埙曲《鸿雁》

埙百科

埙倚音演奏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

埙倚音演奏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

埙教程

埙简谱[一壶老酒]

埙简谱[一壶老酒]

埙曲谱

埙独奏谱[苏武牧羊]线简对照

埙独奏谱[苏武牧羊]线简对照

埙曲谱

埙简谱[红豆曲]

埙简谱[红豆曲]

埙曲谱

埙简谱[知音]

埙简谱[知音]

埙曲谱

王勇演奏埙序

王勇演奏埙序

埙百科

九孔埙在未来的发展

九孔埙在未来的发展

埙百科

怎样才能吹响陶埙?新手吹响埙的方法

怎样才能吹响陶埙?新手吹响埙的方法

埙入门

八孔埙教程《06/活指练习》林风

八孔埙教程《06/活指练习》林风

埙视频教学

小刚陶埙西安右起指法表

小刚陶埙西安右起指法表

埙指法

陶埙的价格通常是多少?

陶埙的价格通常是多少?

埙选购

埙谱网[情爱几多哀]简谱

埙谱网[情爱几多哀]简谱

埙曲谱

埙独奏简谱[婚誓]

埙独奏简谱[婚誓]

埙曲谱

埙简谱[奔驰在千里草原]

埙简谱[奔驰在千里草原]

埙曲谱

埙简谱[再回首]

埙简谱[再回首]

埙曲谱

九孔埙指法表左起图示

九孔埙指法表左起图示

埙指法

埙独奏简谱[其实我很在乎你]

埙独奏简谱[其实我很在乎你]

埙曲谱

埙的购买与选择

埙的购买与选择

埙选购

六孔陶埙选购品牌是你明智的选择

六孔陶埙选购品牌是你明智的选择

埙选购

陶埙歌曲[悠悠千古浔阳路]简谱

陶埙歌曲[悠悠千古浔阳路]简谱

埙曲谱

陶埙独奏曲[小篷船]简谱

陶埙独奏曲[小篷船]简谱

埙曲谱

陶埙怎样试音?

陶埙怎样试音?

埙选购

埙简谱[相逢是首歌 C调指法]

埙简谱[相逢是首歌 C调指法]

埙曲谱

纳西古乐与石练十番异同浅谈

纳西古乐与石练十番异同浅谈

埙百科

埙谱网[乱红]简谱

埙谱网[乱红]简谱

埙曲谱

埙美文《在静虚村里听埙》

埙美文《在静虚村里听埙》

埙百科

陶笛和埙的区别

陶笛和埙的区别

埙百科

陶埙歌曲[芙蓉雨]简谱

陶埙歌曲[芙蓉雨]简谱

埙曲谱

埙简谱[鬲溪梅令]

埙简谱[鬲溪梅令]

埙曲谱

埙独奏简谱[说聊斋]

埙独奏简谱[说聊斋]

埙曲谱

埙简谱[楚歌]蓝梦儿打谱

埙简谱[楚歌]蓝梦儿打谱

埙曲谱

埙简谱[一声佛号一声心]

埙简谱[一声佛号一声心]

埙曲谱

十音孔埙指法图示

十音孔埙指法图示

埙指法

埙独奏简谱[青花瓷]

埙独奏简谱[青花瓷]

埙曲谱

埙曲独奏《追梦》视频欣赏

埙曲独奏《追梦》视频欣赏

埙演奏视频

埙呼吸方法

埙呼吸方法

埙教程

埙谱网[神秘园]简谱

埙谱网[神秘园]简谱

埙曲谱

埙——穿越远古的回音

埙——穿越远古的回音

埙百科

关于陶埙气流量

关于陶埙气流量

埙百科

八孔埙指法全按作“1”

八孔埙指法全按作“1”

埙指法

埙简谱[敢问路在何方]

埙简谱[敢问路在何方]

埙曲谱

埙独奏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埙独奏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埙曲谱

八孔埙指法全按作“2”

八孔埙指法全按作“2”

埙指法

埙选购五大要点 埙选购技巧

埙选购五大要点 埙选购技巧

埙选购

王厚臣埙独奏《九儿》视频欣赏

王厚臣埙独奏《九儿》视频欣赏

埙演奏视频

陶埙独奏曲[沉香泪]简谱

陶埙独奏曲[沉香泪]简谱

埙曲谱

10孔埙筒音做5指法表

10孔埙筒音做5指法表

埙指法

埙简谱[虎符]

埙简谱[虎符]

埙曲谱

埙谱网[送给妈妈的歌上]简谱

埙谱网[送给妈妈的歌上]简谱

埙曲谱

埙谱网[平湖秋月]简谱

埙谱网[平湖秋月]简谱

埙曲谱

中国埙名家《杜次文》简介

中国埙名家《杜次文》简介

埙名家

陶埙的种类

陶埙的种类

埙百科

埙独奏简谱[牵手]

埙独奏简谱[牵手]

埙曲谱

埙简谱[乡愁]

埙简谱[乡愁]

埙曲谱

埙简谱[吐音综合练习]

埙简谱[吐音综合练习]

埙曲谱

埙的常用技巧

埙的常用技巧

埙教程

埙谱网[千与千寻片尾曲]简谱

埙谱网[千与千寻片尾曲]简谱

埙曲谱

埙谱网[羌笛怨]简谱

埙谱网[羌笛怨]简谱

埙曲谱

埙美文

埙美文

埙百科

埙独奏简谱[留恋]

埙独奏简谱[留恋]

埙曲谱

埙简谱[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埙简谱[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埙曲谱

埙简谱[化蝶]

埙简谱[化蝶]

埙曲谱

有竹子做的埙吗?竹埙介绍

有竹子做的埙吗?竹埙介绍

埙百科

适合女生的埙介绍

适合女生的埙介绍

埙选购

埙曲练习《西游记的插曲,女儿情》讲解

埙曲练习《西游记的插曲,女儿情》讲解

埙教程

埙简谱[杏花天影]

埙简谱[杏花天影]

埙曲谱

埙曲 | 《空山静》静宜思 相思远 远最伤!

埙曲 | 《空山静》静宜思 相思远 远最伤!

埙百科

10孔、11孔埙指法表

10孔、11孔埙指法表

埙指法

埙简谱[楚歌]

埙简谱[楚歌]

埙曲谱

埙按音孔数分类介绍

埙按音孔数分类介绍

埙入门

埙简谱[苦菜花]

埙简谱[苦菜花]

埙曲谱

埙独奏谱[雨碎江南]

埙独奏谱[雨碎江南]

埙曲谱

埙独奏简谱[李香兰]

埙独奏简谱[李香兰]

埙曲谱

十孔西安指法图筒音作do

十孔西安指法图筒音作do

埙指法

埙入门图文教程

埙入门图文教程

埙入门

埙谱网[南美音乐]简谱

埙谱网[南美音乐]简谱

埙曲谱

十孔陶埙指法表全按作2

十孔陶埙指法表全按作2

埙指法

陶埙歌曲[叹香菱]简谱

陶埙歌曲[叹香菱]简谱

埙曲谱

埙舌类吹奏技巧

埙舌类吹奏技巧

埙教程

埙坯的几种制作方法介绍

埙坯的几种制作方法介绍

埙百科

吹埙方法与常见指法知识

吹埙方法与常见指法知识

埙教程

古代出土埙图文简介

古代出土埙图文简介

埙百科

进阶!解锁你的埙技巧技能:气震音如何练习

进阶!解锁你的埙技巧技能:气震音如何练习

埙教程

出土文物埙大全 古代埙介绍

出土文物埙大全 古代埙介绍

埙百科

怎样才能吹响陶埙?新手吹响埙的方法

怎样才能吹响陶埙?新手吹响埙的方法

埙入门

中国最早出现的陶埙

中国最早出现的陶埙

埙百科

当埙声响起时

当埙声响起时

埙百科

陶埙上面手绘的艺术

陶埙上面手绘的艺术

埙百科

陶埙的成型方法

陶埙的成型方法

埙百科

形形色色的埙

形形色色的埙

埙百科

赵良山与陶埙

赵良山与陶埙

埙百科

云南陶乐器及十大名窑民族艺术的传承与精典

云南陶乐器及十大名窑民族艺术的传承与精典

埙百科

伤感埙曲曲目

伤感埙曲曲目

埙百科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图片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图片

埙百科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