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陶乐器及十大名窑民族艺术的传承与精典
佚名 网络《云南十大名窑》
1、曲靖潦浒龙窑
2、玉溪青花陶瓷
3、华宁多彩釉陶
4、普洱彩雕黑陶
5、临沧临翔土陶
6、建水五色紫陶
7、滇中易门陶瓷
8、丽江永胜陶瓷
9、西双版纳傣陶
10、香格里拉黑陶
残贴:建水五色紫陶汽锅
云南民族工艺 中国乡土色彩
云南是一个有着悠久制陶历史的陶瓷大省,明清时期是中国的三大青花产地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制陶文化和丰富的陶土资源,云南的民族民间制陶技艺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以汉族人为主生产的高温釉陶和高温无釉细陶,分布地域较广。另一类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生产的低温素陶、黑陶、红陶、彩陶和釉陶,大多集中在滇东南、滇南、滇西南、滇西北及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主要有傣族、佤族、藏族、白族、怒族和部分汉族。但是与其不太相符的是云南历史上对民族民间陶瓷文化的研究却一直不被重视。早期历史上几乎没有一本专门论述制陶以及与制陶相关的著作,所见大多是一些只言片语,有些出现在“地理志”或“县志”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些著录陶瓷的笔记、类书、地方志和工艺美术文集等,以上论著研究,大多以云南少数民族陶瓷工艺为研究主题,偏重于对某一地方或少数民族的制陶进行研究,其目的是通过研究来了解云南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制陶文化和技艺,以此来认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审美特征等。
云南民族民间传统陶瓷文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手工技艺,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21世纪云南的许多陶瓷产区,艺术家和制陶师傅联手合作、美术院校师生到民间陶厂去实习,带去了新的设计理念,同时民间制陶艺人也被请到学校培训或者当老师传授民间陶艺,由此出现了一批即保留了传统样式、又多了新的工艺和新的表现手法的陶瓷产品。到了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经商大潮,许多从事美术专业的艺术家和学校师生也参与到民间制陶行业中,对云南民族民间陶瓷技艺进行研究和创新,因而有了设计师或艺术家的风格及作品。
现代陶艺已经成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云南的陶土资源丰富,陶瓷产区众多。云南民间陶瓷技艺分布范围广,涉及人口多,具有浓烈的民族习俗和乡土色彩,在新时代的“中国梦”、“民族梦”的语境下,发展云南民族民间陶瓷产业,建设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国际、艺术与科技、商业与生活、互联网+云陶艺术的新文化格局,是云南民族民间现代陶艺的发展趋势。
凡是接触过云南民族民间陶瓷艺术的人,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云南艺术陶瓷古拙质朴、美伦美奂,真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改革开放后,云南陶瓷艺人迸发出极大地创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之中。期间,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这个时代聚集了大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家,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姬仁礼(保山)、陈绍康(建水)、李自轩(华宁)、孙诺七林(香格里拉)、马成林(建水)、玉勐(西双版纳景洪)、江正奇(文山)、李艾东(丽江)、罗旭(弥勒)、杨建云(易门)、蒋雨田(西山)、谢恒(建水)、姜福生(东川)、马行雲(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刘也涵(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张文生(永胜)、鲁茸恩主(香格里拉)、苏龙祥(大理喜洲)、肖巍(昆明)、王江雁(陆良)、依温(西双版纳)、罗星青(临沧)、周昌(江川)、崔长宝(潦浒)、当真批初(香格里拉)、王芳(师大)、吴白雨(云大)、王莆林(潦浒)、陶丽萍(东川)、赖军(云艺)、董志明(剑川)、杨林非(艺翠)、张玉(德宏)、邓舒雯(石林)等等,云南当代的陶瓷艺术创作达到鼎盛。
云南对陶瓷艺人进行培训,教他们写生和素描,并选送部分优秀的陶瓷艺人到北京、上海、景德镇、宜兴进修学习,使得整个云南民族民间陶瓷艺人的艺术修养大大得到提高,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上,艺术品味不断得到提升,创作出了许多艺术性很强的作品。在陶瓷的胎、釉、彩料的选用和加工上舍得下成本,组织人员攻关克难,取得许多技术上的突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一、曲靖潦浒陶瓷
曲靖潦浒村东有一座五孔石桥,桥下游百米处,有一小溪汇入,小溪口有一个象老虎状的巨石俯卧江中,人们称之为“老虎石”。上山砍柴、打猎的人忌讳直呼“老虎”,改称其为“猫猫”。猫猫石集市的繁盛,则是因为它出产延续了数百年工艺的土陶。明代中晚期、清代中晚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较为繁荣活跃的时期,有了这样的经济大环境,客观上就使潦浒的商业贸易极为活跃,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资源开发。
曲靖潦浒水路陆路畅通便捷,各地客商都前来潦浒置办陶器,当时的潦浒被称作“小云南”。曲靖位于滇东北部,是秦五尺道的终点站,是中原进入云南的要道,是各种文化交融的结合部,文化碰撞交流显著,八塔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釜形陶鼎便是典型。
潦浒自明朝或者更早就开始烧制陶瓷,是曲靖著名的陶瓷之乡。光绪十六年(1890年),越州潦浒的土陶从无釉和无图案发展到上釉和绘制图案。如今,潦浒依然是云集了陶瓷制作传统手工艺和匠人的地区,在潦浒能看到几乎涵盖了人类制陶史上各个不同阶段的工艺。潦浒更是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
潦浒沙沟窑在潦浒村中部的沙沟窑巷旁,金家梁子山麓的最高点,是潦浒最为陡峭,坡度最大(30度—40度)的龙窑,因建在长期冲刷而成的沙沟旁而得名,街巷之名又因紧邻沙沟窑而得。我们试图寻找沙沟窑的痕迹,却只看到了一片废墟。窑体及两侧的山体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废弃的陶瓷残片,山脚旁,散乱地堆放着一堆窑砖,每一块窑砖上都有厚厚的窑汗,写满了从前的记忆。沿窑址攀援而上,登上金家梁子的最高峰,整个潦浒尽收眼底。当轻轻拨开脚下的草丛,泥土里,大大小小、形状颜色各异、不知年代的陶器碎片随处可见。潦浒的古龙窑,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位于村子中央,属于村委会所有的龙窑却没有自己的名字,现由一户王姓人家承包经营,烧窑的人家按需轮流有偿使用。这条龙窑依坡势而建,坡度在12度左右,头低尾高。有火眼23对,窑长29米,窑宽1.8米,窑门6道。和过去的古龙窑相比,窑门多出了几道,这条龙窑至少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