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山老师的一些埙演奏技巧
佚名 网络今天带来赵良山老师的一篇文章——《埙演奏技巧探索》,赵良山老师被誉为“中华古埙第一人”,他在1983年第一个将埙的演奏搬上了北京的舞台,此后从未间断对埙的研究,对埙的复鸣、进一步推广使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听听他在埙乐演奏上,有什么独得之秘吧。
埙演奏技巧探索
赵良山
哀塤,赵良山
古老乐器——埙,近数百年来濒临失传,未留下多少曲谱,更无音响资料,究竟古人演奏的埙音色音量如何?有些什么演奏技巧?又发展到何等高度?都无从查考。为了使这个乐器在当今能站住脚,就要不断地提高乐器本身的演奏性能,不断地丰富它的表现力,才能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多年来我对埙的制做与埙的演奏技巧这两个方面都做了些探索,本文就演奏技巧方面的探索作些介绍。
任何一种民族乐器,都有它自身的特性,特殊的表现力,要想发展和完善它,必须沿着它自身特有表现性能的发展规律去探拿,这样才能扬其所长,体现它独具的风格,使它更有生命力。
还在我对埙探索的初期,在边试做边试吹,《编钟乐舞》进入创作时,正巧规定整组节目以屈原诗的词意相串通,我想屈原此种情绪的诗太多了,但最打动我的是屈原的诀别诗篇“哀郢”,一白发苍苍的老人,跪拜在汨罗江畔,仰天长叹,悲痛欲绝的画面一下子就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很快地进入角色,用埙将屈原此刻的心情吹出来,急切的心情得到龚国富同志的理解和支持,互相配合,一夜成曲。
这时我多年吹奏竹笛练出来的气息功底及演奏悲伤情绪的腹震音技巧在埙上得以充分发挥,再加上把对人悲痛欲绝时气息似断非断的琢磨运用进去,以情带声,毫无做作之感,虽然只限奏一分钟,但那其它乐器所无法替代的特殊表现力得以较先分的发挥,打动了人们的心。为了赋予乐曲感染力,我向人在哭时的自然状态相靠拢,吹长音时,用震波较慢、音的幅度较大的腹震音演奏方法来吹奏,这样发出的音就更有悲伤感。
苦道行,赵良山
吹奏短音时,则用两腮断断续续的鼓气方法吹奏,使吹出的每个音的音高走向都成眼眉型,再加上随音高的需要仰吹和俯吹的配合,就会产生哭断肠悲痛欲绝的效果。这一技巧后来又运用到《良家妇女》等多部电影、电视剧的配音当中和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的古埙专辑盒带《长亭怨慢》、《楚歌》、《山鬼》等乐曲中,使乐曲增添了感染力。
长亭怨慢,赵良山
01.赵良山 -,中唱群星
口述与演奏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所谓“特点”,它即包含着长处,也包括着短处,特点越强可能短处越突出。伹总是“长”中寓“短”,“短"中有“长”,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对于一个乐器演奏者来说,要千方百计地扬"长"这是主体,但也要化“短”为“长”,这样才能发展、完善和提高一种乐器的表现力,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站住脚,这也是一切有作为的演奏者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湖乡春晓,赵良山
我试着写出了《湖乡春晓》这首水乡音画的埙曲,后来彭先城等同志又为我写了《南乡小调》等乐曲,在这些乐曲中,有写景,有鸟鸣、有优美的旋律和快速的各种吐音、滑音、历音,花舌等演奏技巧。
南乡小调,赵良山
演奏带有这些技巧的乐曲,开头是很难的。具体的演奏方法是:使习惯了的模仿人哀怨之声用气震波加快,音的幅度区间收窄一些,和美声演唱方法发音的自然音波相靠拢,这样近于人声的埙音才有优美如歌之感。从指法上讲,它不象笛子那么顺手,往往改变一个音要几个手指同时起落,所以演奏快速的旋律比在笛子上难多了,但只要多练,熟能成巧,久而久之演秦快速的乐曲,手指也能跟上了。吐音的突破较难—些,因埙是坛式发音,气流在里边转一圈才出声,尤其大的埙,吐音反应迟钝,不象笛子那么灵敏,开头练吐音时,舌头动作要大,风门也要比吹笛子大些,气流气量相应增大。练时开头速度要慢,以吐出的每个音出音为准,再慢慢加抉,直练到每个音都很短促有力,结实,并达到一定速度为止,这样就在乐曲中运用了。出现带有这些技巧的埙曲,又给人以新的感受,使埙又增添了新的表现力。
在《苦道行》一曲中,为了勾画出暮色降临,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到处坟堆尸骨,鬼哭狼嚎,幽灵飘荡的阴森景象,再加上击乐的巧妙衬托,颇有真实感。
为了表现这样的伤景,我在埙上琢磨出来了揉音和抖音的演奏技巧,用以表现幽灵飘荡,及人们想象中鬼来的效果。演奏揉音的方法是:用其中一手(左右都可)的手掌按住所在一边的三个孔,然后手掌在埙上不大快地揉动,达样吹奏出来一种震波比较慢,音的高低幅度又比较大,音来回滑动的音响效果,这是用腹震音所不能达到的特殊音响,听起来很有凄凉感,用以表现幽灵飘荡的意境。演奏抖音的方法是:用其中一手(左右都可)的四个手指并拢,按所在一边的三个孔上,然后边吹奏,边用并拢的四个手指用最快的速度在埙上枓动,这样吹奏出来一种震波很快,音的高低幅度又很大发枓音的效果,它给人一种恐怖感。
在该曲中,为了表现内容的需要,我又在埙上琢磨出,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急的呼喊声及边呼喊边哭泣,嘁声和哭声连为一体的吹奏方法,模仿人呼嘁声的演奏方法是:用气上要用一种在正常演奏中是错误的用气方法,民间叫“直吹”,吹时要将气提起来,用力靠胸部的收缩挤出来的气去吹,这样吹出来的声音在正常的旋律中是很难听的,但用来表现人着急时的呼喊声,确有声嘶力竭之感,再一个,用气则要求不要平稳,而且要求气一冲一冲的,类似用暴气吹桌子上的灰的用气方法,这样吹出来的音也是一冲一冲的,即上来的音又很快的滑下去了。
为了更象的模仿人的呼喊声,光靠用气的处理还不够,因为用气所产生的音高差的区间还达不到人喊声音高差的区间,因此就必需用指法上来配合,具体的指法是:在音孔全按的情况下,其中一边(左右都可)是靠四指并拢桉住所在一边的三个孔的,吹奏时这个手要灵巧的随着气流的大小而起落一些,这样就扩大了音高差的区间,有这一配合就和人呼喊声音高差相仿了。如果想使人的呼喊声提高些,就将这个手起落的位置提上一些,(即往吹口处靠近些)这就等于提高了吹奏时所产生音高差的区间,听起来就是人逐渐地提高了嗓门呼喊的效果。如果再在呼嘁声的尾音处接上模仿人哭泣声的演奏技巧,就产生了喊声和哭声连成一体的效果,用以表现人绝望的情绪。
综上所述,这一在《苦道行》乐曲中所运用的揉音、抖音、人的呼喊声等演奏方法,又给埙增添了特殊的表现力。
《骆驼颂》乐曲通过对骆驼在茫茫大沙漠中长途跋涉、与风沙不屈不挠搏斗及最终走出大沙漠来到绿色大草原的描写,从而歌颂了骆驼勇于拼搏的品格,借以颂扬为事业拼搏的人们。
楚歌,赵良山
具体的演奏方法是:模仿骆驼的叫声与模仿人的喊声相似,只要多听听骆驼叫声音的走向,就能摸仿出来了。模仿马头琴声则要手指与气息相配合,用气上要尽量使震波及音的幅度向马头琴的揉弦相靠拢,它和人声的自然音波又不完全一样,有时有意的使音量突然放大,音的幅度也加大,有时震波突然加快,音量也加大,这些效果用腹震音的演奏方法就可以达到了,指法上其中最主要一个技巧是三度音的特殊演奏,在三度音之间的往返进行,要求没有棱角,即总是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再从另一个音滑回来,演奏这三度音的手指,不能抬得太快也不能按得太快,(指较慢的三度进行)抬孔时要由小逐渐变大到全开,按孔时要由全开逐渐变小到全按,演奏这一技巧,手指的前一个关节要很灵活,这样才能和滑音的需要配合好。用这样的方法演奏,再加上演奏的是马头琴常演奏的旋律,听起来就象马头琴了,刮风的效果是一边几个手指快速交替的起落,另一边的几个手指连成一体管音的升高和降低的大幅度滑音,这样一边手指交替的打,另一边手指大幅度地滑。嘴同埙的声音不断的三位一体配合摸仿刮大风的演奏技巧,再加上其它乐器的巧妙配合,使骆驼颂这首乐曲对茫茫沙漠,漫天大风的描写,得到了较满意的解决。
骆驼颂,赵良山
“埙”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而且是很有潜力的古老民族乐器,从制作到演奏技巧方面,都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内容,愿和广大同仁共同努力,不供探索,使这一古老乐器,在今天繁花似锦的音乐世界里,大放异彩。